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步步锦窗格棂条的组合规律和排布方法

步步锦窗格棂条的组合规律和排布方法

发布于:2023-03-30 16:45:30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步步锦窗格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步步锦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传统建筑窗格形式,多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和园林建筑当中,在皇家建筑(宫殿、王府)、寺庙建筑的非核心区域也有广泛应用。


“步步锦”有“步步锦绣”的意思,比喻前程美好,寓意吉祥,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它主要由长短不同的横竖棂条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图案简洁大方,装饰性强,且构造合理,较之其它形式的窗格更加坚固耐用,能充分满足外檐门窗的功能和装饰要求,是传统建筑外檐门窗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窗格形式(图1)。


图片

图1:常见步步锦窗格举例

(来源:作者自摄)



步步锦窗格部位、名称和基本尺度



1

步步锦窗格的常用部位


步步锦窗格常用于外檐的隔扇、槛窗、支摘窗、风门、帘架以及横披、倒挂楣子、坐凳楣子等,由大边(亦称边挺、边框)、仔屉、棂条构成。也有的仅由大边和棂条构成。兹分别举例说明(图2)。


图片

图2:用于不同外檐装修的步步锦

(来源:作者自绘)


2

步步锦各部位的基本尺度


步步锦大边的基本尺度


大边即门窗最外圈的边框,由看面、进深、长度(边长、抹头长)构成。在一般情况下,大边的看面在1.5寸左右(1寸=32mm,1.5寸即48mm)。如果是隔扇、槛窗、其大边看面还可按隔扇满宽的1/11核定(如隔扇宽650mm,则隔扇大边看面约为60mm)。


大边的进深(即厚度)大于看面,与看面之比约为10:7。如看面为60mm,则进深应为80mm~90mm。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明间与次间面宽有可能不等,会出现明间的隔扇与次间的槛窗宽度不等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时,门窗的大边应按明间隔扇的宽度核定。在同一幢建筑中,明、次间门窗的大边尺寸应相同。


步步锦风门的边抹尺寸,应与同一幢建筑的隔扇、槛窗边抹尺寸相同。


步步锦用于楣子(倒挂楣子或坐凳楣子)时,其大边看面一般为楣子自身宽(高)度的1/10(楣子自身宽一般在450mm左右),即45mm。如建筑物体量高大,楣子也须按比例加大尺寸时,其边框也应按比例增加尺寸。但看面一般不应超过60mm。


步步锦仔边的基本尺度


仔边是紧贴大边内侧的边框,它直接与棂条组装在一起形成仔屉。仔边的看面一般为大边的1/2。如大边看面60mm,则仔边看面为30mm,或略小于30mm,可在25mm~30mm之间。仔边的进深略小于大边进深,为大边进深的9/10,或退让大边线角(图3)。


图片

图3:大边、仔边、棂条与抱框的关系示意

(来源:作者自绘)


步步锦棂条及棂条间空当的基本尺度


按照北方地区常规做法,步步锦这种外檐门窗(其它形式的外檐装修亦同)棂条看面为6分(1分=3.2mm,6分即19.2mm),进深为8分(3.2mm×8=25.6mm)。棂条与棂条之间空当,在北方官式传统建筑做法中有“一空三棂”的规定,即空当为3~3.5倍棂条宽。因棂条看面为19.2mm,则空当为57.6mm~67.2mm,通常按60mm~70mm定空当尺寸。也就是说,在确定步步锦门窗的尺度时,棂条宽不得超过20mm(为计算方便,将19.2mm取整数),空当大小介于60mm~70mm之间(不宜小于60mm,不宜大于70mm),否则就容易与其它地域传统建筑门窗的尺度做法相混淆,或失去传统的门窗装修风格(见图3大边、仔边、棂条与抱框的关系示意)。



步步锦窗格棂条的组合规律及

正确排法



1

步步锦窗格的竖向排布与横向排布


步步锦窗格按其部位、形态,可分为竖向排布与横向排布两种情况。凡用作隔扇、槛窗、支摘窗、风门、门联窗等部位的步步锦棂条,都应竖向排布。竖向排布的步步锦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其顶心条(一组棂条中位于最中心位置的棂条叫顶心条)必须是竖条。顶心条或一根,或两根,由竖向空当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凡空当为偶数时,有一个顶心条居中,称为“单顶心”,凡竖向空当为奇数时,空当居中,有两根顶心条并列,称为“双顶心”。竖向排布的步步锦,除顶心条一定是竖条外,其长度应大于或等于两个空当。竖向排布的步步锦不允许出现横顶心或长度小于两个空当的竖顶心。


凡用作楣子(坐凳楣子或倒挂楣子)、横披等部位的步步锦,都属横向排布。横向排布的步步锦,其顶心条必须是横条。横向顶心条或一根、或两根,由空当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如空当为偶数时(一般为四当),则为单顶心,空当为奇数时(一般为五当),则为双顶心。横披、楣子高度方向一般较窄,只有四~五个空当,大于五当的情况极为少见(图4)。


图片

图4:步步锦的竖向排布与横向排布


2

确定步步锦空当的方法和原则


确定一樘步步锦门或窗应分多少当,其基本方法是将待分空当的净尺寸(将一扇隔扇或槛窗的总宽度,减掉大边、仔边所占尺寸,即为净尺寸),除以一空加一棂之合(一般棂条可按20mm计,空当可按70mm计,二者之合为90mm),所得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空当数。如一扇隔扇总宽670mm,大边看面52mm,仔边看面26mm,除以90mm,约得5.71当,按四舍五入原则,得六当。由于传统建筑明间与次间开间大小可能不同,门窗的形式亦有不同,计算次间棂条空当多少依据相同原则和方法,其空当数量可根据同一幢建筑的次间槛窗或支摘窗空当计算的结果,以同一幢建筑中窗格空当大小应最为接近为原则来确定空当数目。


在确定了隔扇或槛窗(支摘窗)宽度方向的空当之后,还需要考虑高度方向的空当大小问题。仍按上例,如隔扇宽度为670mm,去除大边、仔边后,净尺寸得514mm,分6当,每当净宽为65.6mm。在高度方面,去除所有应当去除的尺寸,得高应约在1700mm~1800mm左右,出现了高、宽失衡现象。如果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内,按常规排出一组步步锦棂条,则其顶心条长会达到1300mm左右。这样的排法,既不美观,也不合理。遇到这种情况时,则可在高度方向将步步锦图案分为上下两组(遇有高度更高的情况时,还可分为三组)。这样,就解决了因高宽失衡而导致的棂条排布不合理的矛盾。


而在排布支摘窗步步锦棂条时,由于单扇支摘窗的单扇宽度往往大于高度,如果不作技术处理,排出的结果很可能出现顶心条为横条的情况,这显然与支摘窗应为竖向排步(即顶心条必须是竖条)的原则相悖。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沿宽度方向将支摘窗棂条分为两组,每边各排一组棂条(图5)。


图片

图5:隔扇、槛窗与支摘窗的不同排布方法

(来源:作者自绘)


3

矮佬、卧拳(卧蚕)、工字等的功能与排布


步步锦窗格除顶心条及其外围的长棂条之外,还有长度仅有一个空当宽度的“短”棂条。这些短棂条位于相邻的长棂条之间,起支撑、联系、加固、美化作用。短棂条依做法及形状不同分别称为“矮佬”、“卧蚕”和“工字”等。


短棂条的排布也有严格的规律和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除顶心条所在范围及与之相邻的外圈棂条空当之间不用短棂条外,其它外围的横竖棂条之间都要有短棂条支撑固定;2.短棂条的使用应从内向外,依次为一根、两根、三根......;3.任何一个空间的短棂条都要均匀排布,不能出现短棂条之间空当大小不等的现象;4.短棂条的使用,不仅为增加步步锦窗格的坚固性,还要同时兼顾美观性。因此,一定要按规律排布,不应随意布置。(图6)


图片

图6:矮佬用法示意

(来源:作者自绘)


长棂条之间除用矮佬这种短条联接支撑外,还常采用卧拳(又名“卧蚕”)、工字作为联接支撑构件。卧拳与矮佬长度相等,但一侧向内弯曲,如同拳头握起,也像春蚕向内弯曲,故名。工字是一长一短两根卧拳形状的短条,中间由竖条连接,形成工字形。工字的长条长为棂条宽的7倍,即约140mm(或略短),短条长为棂条宽的5倍,约长100mm(或略短)。


工字一般单独使用,用在与卧拳内侧相邻的空当内(如竖向空当少于8或9当时,则只用卧拳,不用工字)。使用工字应短条在内侧,长条在外侧,而不应相反,应居中并对称使用。卧拳用于工字外侧,拳心向内,配对使用,且将空当均分三等份(图7)。工字、卧拳不能重复使用,卧拳必须成对使用,不能相向使用,也不能单独使用(即只用一支)。


图片

图7:工字、卧拳用法示意

(来源:作者自绘)


步步锦棂条门窗看似简单,却有很多内在的组合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失去了步步锦应有的坚固和美观。


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作者:马炳坚

文章来源:古建园林技术,2022年04期

原题目:《步步锦窗格棂条的组合规律和排布方法》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原文为准

特别鸣谢:马炳坚老师


知识点:步步锦窗格棂条的组合规律和排布方法

窗格图块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海上丝路中的宋代建筑文化东传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分为早、中、晚三期,本文所论及的事例为中期时段———宋元时期,借助当时中日之间直通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佛教文化与建筑传播的状况。宋代曾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其中宋代佛教寺院的建置模式,木构殿堂的技术做法,在东北亚文化圈中格外受到青睐。双方人员互访,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在宋代,日本僧侣凭借海上丝绸之路,从日本博多港(福冈)出发,到中国的明州(宁波)、泉州等港口入境,前来者络绎不绝。他们不仅学习佛教文化,同时学习佛教建筑;据日本建筑史学者太田博太郎先生的研究,在日本建筑发展史上,中土建筑的影响贯穿着奈良朝、平安朝,一直到镰仓朝;从平安朝(794—1185)治承四年(1180)开始,在佛教寺院的建筑中出现了新的风格,例如奈良的东大寺、兴福寺被火烧之后,“东大寺重建采用了崭新的宋朝建筑式样,日本建筑界再次出现积极接受中国建筑的热潮”。虽然“当时日本已经很长时间中断了向中国委派遣唐使;但是,去中国巡礼进香的入宋僧侣有增无减,他们带回的文物、典章深受国人尊崇。随着崇尚中土之风越演越烈,引进宋代文化规模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引进宋朝建筑形式的时机”1。在日本泉涌寺所藏典籍《不可弃法师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唯有此寺惟妙惟肖地直接模仿了大宋之仪”;另一处寺院,天龙寺建立时,“轰动扶桑,如见大唐”(《梦窗语录》)。2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