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剪力墙暗柱如何配筋

剪力墙暗柱如何配筋

发布于:2023-03-24 14:02:24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剪力墙暗柱该如何配筋呢?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了。因为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性,边缘构件大多为构造控制,工程上普遍的做法是满足构造配筋率要求均匀配置即可。可是当配筋结果出现计算值的时候,很多用户犯了难:这计算值究竟应该如何配呢?

像下图中的构造边缘构件,【配筋简图】的计算结果为10(构件信息中为941.4),而点击【边缘构件】,显示的配筋面积却是1883,那么这个计算结果10应该怎么配筋呢?

图片

工程的常见做法是按照【边缘构件】的配筋面积1883均匀配置在L形边缘构件内即可。

但是很多细心的用户会问:“我看构件信息了,里面有个aa值,我猜测这个aa=40mm就是软件算配筋用的钢筋合力点到暗柱边缘的距离吧,难道不应该把这个10配到暗柱两端合力点去吗?”

图片
图片

为此,用户列举了诸多配筋方式:

比如,完全配在合力点:

图片

再比如,参考异形柱的配筋方式将受力钢筋配置在角部:

图片

当然,还有均匀配置:

图片

这么多配筋方式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要我说,都是对的。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aa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aa值就是钢筋合力点到暗柱边缘的距离。对于短一些的墙(高厚比小于4的墙),aa值往往取40;对于长一些的墙,aa的取值略有些复杂,它取的是下面三者的较大值:

aa=max{200,0.5bw,hw/20}

如下图所示aa=max{200,0.5x200=100,1600/20=80}=200

图片

知道了aa是如何取值的(程序也确实是按照这个作为合力点去计算钢筋),那么配筋就一定要配在合力点这里么?

答案是按柱设计时有必要,其余没有必要。

首先,如果结构方案不合理造成的配筋计算值很大,这是很难去配置在合力点周围的。

图片

其次,如果严格要求计算值配在合力点位置,那么像下图这种aa=200的暗柱呢,也要配成这样么?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工程的设计习惯。

图片

其实剪力墙的原始计算结果是有限元结果,但有限元结果显然是不能直接按照规范公式进行配筋的,因此需要将其转化成配筋用的轴力及弯矩。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先微分再积分的过程。

有限元结果是最接近实际受力情况的,通过下图可以看出,有限元结果并不是只有合力点位置有才有内力的。

图片

而采用两端合力点的位置去计算配筋面积,其实是规范的制定的一个经验公式。并且规范尚无明文规定计算得到的钢筋面积就一定要配置在合力点周围。墙体端部受压与受拉是一个范围,钢筋合力点已考虑平均影响,可将钢筋均匀配在暗柱范围。

综上所述,盈建科施工图优先采用将计算面积均匀配筋的方式。当然我们也提供了【按柱配筋墙柱纵筋优先布置到两端】的功能。

图片

下图为勾选之后的效果:它仅考虑了暗柱设计的一端,也就是aa=40的这一端,实现了钢筋配在合力点位置。

图片

如果另一肢也出现较大的计算配筋,它是不能配置在合力点附近的,程序仍然按照均匀配筋。

图片

可以看出:如果将很大的配筋完全配置在端部,当出现计算配筋较大的情况,绘制出来的施工图施工难度大,且经济性差。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并依据目前绝大多数工程师的绘图习惯,我们优先采用均匀配筋的方式。

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高级选项中指定暗柱配筋反算竖向分布筋的方式,解决合力点计算配筋面积过大的问题。

图片

以下面工程为例,【按柱配筋的墙单侧配筋面积】修改前后对比可以发现,未指定800之前,合力点的计算配筋面积为17cm2,想要严格按照将钢筋配在合力点显然比较困难。当指定为800之后,合力点的计算配筋面积为8cm2,其余的计算配筋则均匀分布在合力点中间。

图片
图片

知识点: 剪力墙暗柱如何配筋

剪力墙暗柱配筋校对

  • ingbin
    ingbin 沙发
    900墙长都大于4倍墙厚了,按理aa应该是200啊,不是按柱配筋结果才对啊。。。
    2023-03-25 10:09:25

    来自 土木在线手机版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1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墙柱配筋设计时如何考虑端柱

常见问题 1 端柱按柱建模经常看不到配筋结果,建模是采用墙建模还是采用柱建模? 答:推荐用柱建模,不显示配筋以及怎么看配筋的问题在上篇已经解释了。下面说一下按墙建模和按柱建模的区别: 墙、柱计算模型分别为壳元和杆元,它们的计算模型不同。按墙建模的话,墙一般比较短,划分的网格数太少,有限元的精度可能偏低。另外墙只能做单向受弯设计,而柱子能做双向受弯设计,按柱建模软件还能考虑一定的刚度折减,柱和墙也能够变形协调。使用经典膜单元时,为保证梁与墙位移的合理传递,软件采用了罚约束关系进行协调。采用柱子建模也是这些年下来是处理比较成熟及比较认可的方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