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产生该疑问的原因是:在手工复核或者使用其他软件校审时会提示“配筋率大于2%,箍筋直径不满足规范要求”。引起该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手工复核配筋率时对梁截面有效高度h0的取值与程序施工图模块的h0取值不一致。以下对程序施工图模块中根据实配钢筋计算梁有效高度h0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相关规范条文
当梁端纵向受力钢筋为多排钢筋时,多排钢筋之间的净间距确定方式依据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中9.2.1-3条中的要求: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程序处理方式
确定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时使用的保护层厚度c是读取建模模块下“本层信息”中设置的“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值。程序施工图模块中计算梁h0时使用的as的计算方法为:
as=(每根钢筋的截面面积乘以钢筋中心到梁边的距离加和)/(所有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将计算得出的距离作为纵向受力钢筋合力点的位置:
即
其中Di为每根纵筋中心距离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Asi为每根纵筋的截面面积。
工程实例
构件基本信息:抗震等级为三级,梁截面尺寸200*500,保护层厚度c=20,箍筋直径8 mm,双排纵筋直径分别为25 mm/22 mm。
第一排钢筋中心距离梁边的距离:D1=20+8+12.5=40.5 mm
第二排钢筋中心距离梁边的距离:D2=20+8+25+25+11=89 mm
截面有效高度h0=500-61.67=438.33 mm
支座处的纵向钢筋配筋率ρ=(1741.13)/(200*438.33)=1.986% 与程序输出的结果1.99%一致。
其他数据不变,只调整保护层厚度使实际配筋率发生变化,查看程序自动选筋时对于箍筋的调整:
(1)保护层厚度为20时,计算出的实际配筋率为1.99%,选筋结果如下图所示:
(2)调整保护层厚度为30时,计算出的实际配筋率为2.04%>2%,选筋结果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关于梁施工图截面有效高度的计算方法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6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施工图
返回版块57.56 万条内容 · 105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谢谢 楼主的无私分享! 好资料,学习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