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骨肉团聚,老龙尽结,银泉山明神宗之郑贵妃墓

骨肉团聚,老龙尽结,银泉山明神宗之郑贵妃墓

发布于:2023-03-08 17:32:0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 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李氏,顺妃李氏、昭妃刘氏及端妃周氏,故郑贵妃墓,又称神宗五妃坟。

  先后陪同考察的徒弟:林敏、郭宇、邓习红、姬常勇、朱江、陈文、王洪超、胡文超、梁敬南等人。

  郑贵妃墓,卜选者为:

  (1)、礼部尚书

  范 谦;

  (2)、钦天监监正 张应侯。

 1.jpeg

  郑贵妃墓,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李氏,顺妃李氏、昭妃刘氏及端妃周氏,故郑贵妃墓,又称神宗五妃坟。皇贵妃李氏,原为敬妃,生惠王常润、桂王常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二十七日去世。神宗下旨追封为皇贵妃,谥"恭顺荣庄端靖",礼部大臣和钦天监卜选,在此建坟,首先葬入皇贵妃李氏。

  顺妃李氏,天启三年(1623年)闰十月五日去世,熹宗下令坟地不另选择,葬入此坟内。

  皇贵?妃郑氏,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福王朱常泡生?母,神宗宠妃。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时去世,崇祯帝下令,葬李氏园内。

  昭妃刘氏,崇祯十五年(1642年)去世,年86岁,崇祯改元时曾居慈宁宫,掌太后印,时称"太妃",死后谥"宣懿康昭"。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廷下令葬入坟内。

  端妃周氏去世及入葬年月不详。

  2.jpeg

  郑贵妃墓,卜选者为:礼部尚书范谦和钦天监监正张应侯。自古以来,皇家地理,主要决策人物,就是精通地理的文官和钦天监的官员,民间身影偶尔出现,但是均没有得到重用。

  《明神宗实录》记载: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敬妃李氏薨逝,传旨封为皇贵妃。礼仪照世庙皇贵妃沈氏,例行营葬吉地。礼部请遣官于天寿山悼灵左右相择,上命礼部尚书范谦,钦天监监正张应侯,往。

  3.jpeg

  银泉山后大断过峡,束咽起顶,横开大帐,大开堂局,帐稍在穴前汇合

 4.jpeg

  鸟瞰郑贵妃墓的建筑布局图,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七座妃子墓中规模最宏大的,墓园形制与万贵妃墓基本相同,但多一重外罗城。 整个基址大部分尚有遗存,外罗城后部及内城东西墙保存较好。 坟园南北通长287米、东西宽218米, 二重门。 外罗城周长812米。 陵园的外墙下方是古砖,上面是鹅卵石。

  5.jpeg

  侧看银泉山下抽脉,脚下开面结穴,气脉抛闪而出,生气兴旺

6.jpeg

  鸟瞰墓园,气脉开阳化气,悠扬舒展

  7.jpeg

  近看坟冢位置,皇陵的史料记载,没有发现太多的理气内容,能够找到的资料,全是三合立向,但是不合三合也调整坐向,只是按照三合分金立向而已。如今已经五六百年,皇陵的坐向,已经很难精准测量出来。至于测量来水去水等数据,只是自娱自乐而已,一到现场,啥也测不出来。

 8.jpeg

  鸟瞰妃子陵园,多用的小龙小局,但是龙势依然兴旺,来势雄健,鳞甲矗立,倾泻而下。

  9.jpeg

  鸟瞰郑贵妃墓的平面图,自明世宗嘉靖皇帝开始,部分皇陵和妃陵,都加修一道外罗城的做法。

  外罗城基部宽1.60米;上宽0.6米;残高1.90米;以卵石加灰泥砌,内外墙皮涂灰泥。 门道仅存铺地条石。 内城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93米。 城墙高4.10米、厚约1米。基部砌山石,其上砌大城砖,高1.70-3米,上部砌卵石,但每隔0.45-0.55米便砌砖一层。

  10.jpeg

  龙脉行度时手脚贴身,枝繁叶茂,入穴处骨肉团聚,曲曲抱穴,如星拱北,主后人和睦孝顺

11.jpeg

  龙脉从高山跌落下来,落入平岗,如蝉脱壳蚕退茧,穴场巧嫩

12.jpeg

  老龙附近点穴,务求气脉细嫩,推卸干净,否则为极凶之地

 13.jpeg

  山有归于尽者,有全于老者。寻龙点穴,以老尽为最顶级,所以皇家地理卜选,多是大龙尽结,其地极大,周围缠山回转。

14.jpeg

  穴后星峰为银泉山,老人传说,山前穴位附近,以前有泉水流出,名为银泉,常年不干。泉注穴之前后,澄清甘美,为龙气兴旺不尽,溢发为泉,多出真龙大地的特征。

 15.jpeg

  罗城四山环绕,圆整开阔,毫无空缺,水口紧锁如葫芦喉。

 16.jpeg

  左侧外山起顶,枝脚回转过穴前,为案山。外侧龙虎在案外交锁,内局溪水之玄而去。

  17.jpeg

  龙脉穿帐而出,最为有力,一林春笋,穿心而出。

  18.jpeg

  近看内罗城前面的围墙,罗城平面呈前方后园,内墙墙体多处残坏倒塌。其稍好处残高4.1米,厚1米,其下碱部分以城砖垒砌;墙身用河卵石及山石垒砌,但上下之间被两道水平垒砌的城砖隔成三截,外部抹灰涂红,灰皮脱落殆尽,墙檐以上部分仅存出檐砖一层。?

  19.jpeg

  正看银泉山下的妃子陵寝

  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著名诗人吴伟业撰写《银泉山》,描述郑贵妃园寝,原文如下∶

  银泉山下行人稀,青枫月落鱼灯微。

  道旁翁仲忽闻语,火入空坟烧宝衣。

  五陵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

  玉怨珠糯散草间,云是先朝郑妃墓。

 20.jpeg

  正看陵园内景,如今都是农民的果园,随地都是建筑残渣。清代和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被盗掘。

 21.jpeg

  近看享殿的建筑柱杵遗址

 22.jpeg

  近看建筑遗址,柱墩还在

  23.jpeg

  正面看穴后枕对祖山,祖山为龙楼宝殿,尖者为龙楼,平者为宝殿。

  24.jpeg

  近看墓冢,残高约3米,底部直径约11米。


  • 阿巅2019
    阿巅2019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好资料,赞了

    2023-03-31 12:08: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清朝关内九陵的相度师傅和坐向汇总

  文/陈益峰   清朝入关后,有十个皇帝,其中溥仪的陵墓,没有成功下葬。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前面九个皇帝和皇后、妃子,分别葬在和别遵化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回首来看,清朝是比较成功的,经过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将我国的国土扩大到现在的版图,将西北和北部,甚至西南土司领地,自古以来,没有纳入中央版图的地方,全部彻底纳入管辖。   到清朝后期,内忧外患,依然出勤政的皇帝,中兴名臣比比皆是,苦苦支撑,最后全身而退,堪称古代富贵家族的楷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