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民居知识

中国民居知识

发布于:2023-03-06 10:40:0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民居建筑样式与地域特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穴居



优点

节省耕地,施工简易,造价极低,不用梁柱木料,不用砖瓦。防火性能好,冬暖夏凉。

缺点

通风欠佳。


穴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片

靠崖窑,代表建筑为陕北窑洞,即在黄土崖的一侧向崖内掘土,形成洞窟。

图片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米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六七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孔至12孔的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

图片

窑洞式居室,用砖或石砌成,即砖窑、石窑,又称作“锢窑”。锢窑的建造是先砌出房间的侧墙,上部以拱券的形式结顶,再将后部用砖封堵,前面建造门窗。

锢窑可以建成一间或并列数间,也可组成院落,即锢窑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干阑建筑



南方滨水岸的地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及广东南部近海地区大量使用。

西南少数民族的干阑建筑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图片

云南景颇族的干阑——长脊短檐,山面山尖的屋顶部分挑出较深,可以使墙面少受雨淋、而檐短又可多接纳阳光。

图片

广西壮族的干阑——麻阑,麻阑的特点是底层已接近普通房屋的层高,四周封墙,用来养牲畜。

图片

船形干阑——屋顶为半圆形的“架空船形屋”,有高栏及低栏两种,高栏地板距地面约2米。这个空间可用来养牲畜。低栏距地仅0.5米左右。它是以竹木为骨架,上覆茅草,屋形如船。

苗族、侗族同样多使用干阑式建筑。

图片

云南傣族的竹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庭院式建筑



庭院式建筑指“上为屋顶、中为柱墙、下为台基”的中国最正统的结构形式的住宅建筑。


分布全国各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如满、回、白、客家等均以此为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制。

图片

东北套大院,一般是三合院的形式,正房和东西厢房距离较远。外面围合院墙大国很大,马套大车可以出入。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广人稀的农村。

图片

北京四合院,中心院落方方正正,大门常设在东南角,院落内设垂花门和游廊。主要分布在北京市。


图片

山西民居,院落东西窄、南北长。房屋大都为单坡屋顶,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


图片

甘肃夏河民居,位于回民聚居的区域。民居为土墙平顶,但院落纵深方向长,面阔窄。大门设在院落前方的正中。


图片

庄巢,青海地区一种由平顶房围合成的院落式民居。俗称“外不见木,内不见土”。院落外部是土墙,内部是木隔扇的一圈走廊。


图片

四川民居,其特点是院落南北窄、东西长,房屋大出檐,常用编竹夹泥墙。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


图片

一颗印,云南一种两层楼的小型院落民居的名称,因建筑外形方正,而墙面较高,造型上犹为一枚方印,因而得其名。


图片

白族民居,其单体是三开间的两层楼,叫做“坊”,并由其组成“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院落形式。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


图片

江南庭院民居,厢房多为楼房的形式。农村地区的楼上并不住人。山墙处建有马头墙做为装饰。建筑檐下有木雕装饰。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


图片

赣南围子,由四面楼房围合成方楼。其中部分或全部的拐角处设有高出楼房一层的炮楼,从平面上看,炮楼也凸出在楼房的拐角之外。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地区。


图片

广东连排楼房,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形成巨大的群体住宅,连排楼房是其中的形式之一。由数幢楼房平行排列,楼房的一个侧立面形成群体的正立面,并在楼房间隔之中加入墙体形成院落。


图片

围拢屋,以中轴线上的两堂或三堂为中心,两侧为横屋。背后由一个半圆形的围屋围合。前面有一个半圆形的月塘。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地区。


图片

方形土楼,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永定县东部和南靖县西部一带。方形土楼平面上也有两角抹圆或四角抹圆的。土楼既有屋脊平的,也有屋面高低错落的。


图片

藏族碉楼,在一个单体内用不同的楼层安排牲畜圈、草料贮藏、居室、厨房、佛堂、风干粮食等各种功能的房间。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以及甘肃南部,四川、云南的西部。


图片

羌族碉楼,在一个单体内用不同的房间安排牲畜圈、草料贮藏、居室、厨房等,在建筑一侧建一个高塔做为防御性质的瞭望塔,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


图片

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民居,由于宅基地大,这种民居的总平面布置组合自由,其户外活动的埸所有上面覆盖屋顶的和开敞的两种。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以南地区。


民居与世俗文化

风水与民居 

“宅者人之本,人者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盛;若不吉,即门族衰微”——《宅经》

安家建宅视为关系家代门族兴衰的大事

聚族而居,聚众而建

宅求其“安”,家求其“盛”


风水术(堪舆术)

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


风水学的主要内容

01

民居境态的藏风聚气


1.宅地宽阔平整,宅前有开阔平地


能取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提高居住质量,又能给人以舒适的心理感受。

2.宅外地势东下西高,前高后底


适应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即大陆性季风环流系统。夏季能惠于东南风,冬季能免于西北风的侵袭。

3.宅前有水,宅后是山


生产和生活便利,心理趋向稳固。


传统观念认为气的运行始终皆借水的推动,水成为居住地的血脉,山成为气的外在形式的表露,前水后山是构成聚气宜居住之地的重要形态因素。

4. 宅基的植物生态良好


环境生态与住宅的关系,通过植物、土质条件来观察局部的地貌和气候是否适合居住。

图片


02

民居选址基本地形

以闽清宏琳厝为例:



闽清宏琳厝的选址和朝向是古代风水术的具体体现。宏琳厝为迎合风水术的要求,放弃了东南季风气候的调节功能。


宏琳厝的朝向与常见的坐北朝南不同,其朝向是坐西南朝东北。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 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


宏琳厝为符合风水术中的“玉带环腰”“前有案山、后有靠山”的要求,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


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居与礼乐秩序



礼乐秩序是民居对宗法的强化,反映特有的形象。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长期受儒、道、释的熏陶,天地君亲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形成了牢固的宗法观念,构成社会伦理的核心。故视其住室为“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


任何住宅,内部都有一个神圣的所在,不可触犯,这就是礼的要求。这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在民居上则反映于程式化的定势,构成一定的形象,中华民族是礼乐之邦,与礼乐长期教化分不开,诸如婚丧大典、社会地位、房屋等级、空间组织、层次布局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


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程家小院内的摆设,反应了传统社会的礼制观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居与厌胜辟邪



厌胜辟邪,是民居对吉瑞的祈求,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意念和情趣。民居重视吉祥,表达人们心理的祈求,强调对心理的寄托。


建筑的布局、方位、装饰纹样、文字说明、书画,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表露着村民的心声,反映村民心态的平衡与自我慰藉。


纹样、图案、文字、符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无不涉及。如紫气东来、平安如意、福禄喜寿等,大多约定俗成,应用程式化的图案纹样来表现,反映社会的时尚和倾向。

图片

▲必定如意(笔锭如意)

知识点:中国民居

结庐人境:中国民居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塔知识

在中国辽阔土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装饰之华丽,均堪与我国其他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 塔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在传入我国以后,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新的建筑类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