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之明清都城

中国建筑史之明清都城

发布于:2023-03-06 10:30:0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一座典型的封建王朝都城。1403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建和扩建。

图片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基本沿袭明朝旧制,并未进行大的修整。

图片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从外到内,由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道城池组成。

图片

       北京外城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原城城南加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京城的防卫,保护其中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外城东西7950米,南北3100米,南面三门,东西各一门。北面除通往内城的三门外,还有两座通往城外的门。图片

       内城,即俗称的京城,东西6650米,南北5350米,南面三门,东北西各两门。这些城门都有瓮城,建有城楼和箭楼。

图片       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东西2500米,南北2750米,为不规则的方形,四向开门,南门即为天安门,皇城内主要是宫院、庙社、寺观、衙署和仓库等。

图片

       宫城在皇城的南部偏东,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是明清两朝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明清北京城继承了元大都的布局方式,以一条自南向北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为骨干。所有城内的宫殿和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

图片       北京城的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都城以宫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经过多年修建,形成了一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图片       清朝时只对部分建筑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动。故宫的主要建筑基本上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礼制来布置。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附会“三朝”制度。

图片图片图片

       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关系则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制度。社稷坛位于故宫南面西侧,太庙位于南面东侧,是附会“左祖右社”的制度。明清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体现了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为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概,明清故宫主要建筑几乎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殿的太和殿为主要建筑。因此,在总体布局上,前三殿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太和殿前的庭院是故宫内最大的广场,有力地衬托了太和殿这一工程“主脑”的地位。

图片

      明清故宫的建筑布局还鲜明的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由于前三殿是宫城的主体,所以这座宫殿的四角都建有崇楼,又因太和殿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建筑,所以采用重檐庑殿屋顶,三层白石台基,11间面阔,屋顶的走兽和斗拱出跳的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多使用龙凤等图案,使用大量金色装饰等等。

图片

       除了太和殿以外,故宫中其他建筑的屋顶制度和开间等都依次递减,装饰题材也有所不同。在主体建筑的空间处理和主要、次要建筑群的排列关系上,明清故宫继承了前代宫城建筑经验,并进一步发展。

图片       明代太和殿周围廊庑环绕,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形成开朗又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所有建筑依着中轴线进行布置,从大清门到景山,主要建筑完全位于中轴线上,严格保持对称布局。

图片图片

知识点:明清都城

明清建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建筑史之“古人把“兵器”“仪仗队”都称作建筑?”

西方建筑史上经常对建筑进行这样的分类,有公共建筑,有私人建筑,有神圣建筑,有演出建筑等等等等。       那么,中国传统建筑适合这样的分类吗?它的建筑类型又是怎样划分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