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之明清宫苑

中国建筑史之明清宫苑

发布于:2023-03-06 10:22:0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具有绝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之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图片

       在众多皇家建筑中,宫院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园林为主的皇帝离宫,除布置园景供休息外,还包括举行朝贺和处理政务的宫殿,皇帝、后妃等的居住建筑,若干庙宇等。

图片

       现存明清宫苑的典型代表是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全园3.4平方公里,康熙年间建为行宫,后经大规模兴建,形成独具特色的皇家园林。

图片

图片


颐和园的布局
图片

      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颐和园分为四部分。

图片

一是朝廷和居住部分,包括万寿山东部的东宫门、仁寿殿等。

图片

二是万寿山的前山部分,以体型高大的排云殿和佛香阁为中心,周围绕以十几组小建筑群。

图片三是万寿山后山和后湖。

图片

四是昆明湖的南湖和西湖。

图片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图片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指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图片

一、利用周围环境,创造开阔空间。

       颐和园用龙王庙岛和西堤将水面分成几部分,营造出一种层叠感,使湖面显得更加深远,同时还运用传统的借景手法,通过西堤、西湖和万寿山西部的建筑结合,将西山诸峰和山下的景物组织到园景中,扩大了颐和园的园景范围。

图片

图片

二、利用建筑布局和体量的不同,创造和谐统一的园林效果。

      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以布局对称、体量庞大和色彩富丽成为全园的重心。为取得和谐的呼应,对面的十七孔桥和桥头的八角亭也采用了硕大的体量。在选地方面,颐和园也以能取得优美的对景为标准,对于以欣赏内部景色为主的建筑,尽量布置于山坳、水洼或平地,需要远眺的建筑则布置于视野较开阔的地点。

图片

图片

三、大量使用官式建筑。

      官式建筑是相对于“民间”建筑而言的,也可称为宫殿式建筑。宫院是以园林为主,供皇帝游玩休息的离宫,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观,还需要有官式建筑来处理政务。颐和园大量的官式建筑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地形、山石、树木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突出体现了宫苑建筑的特点。

图片

图片

      颐和园鲜明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朕即天下”的文化特征,无论从选址、占地、设计、命名等方面都始终贯彻这种观念。颐和园与“颐养太和”之意,占地面积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园中设计取经天纬地义,凸显了清代帝王皇权独揽、朕即天下的文化内涵。

图片

知识点:中国建筑史之明清宫苑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建筑史之海派建筑文化

 上海是近现代史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最深、最典型的中国城市,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上海的对接,就形成了海派建筑文化。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认为,海派建筑一直遵循重商、开放、杂交与创新的格局而发展。        海派建筑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