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部新城位于南京主城区东南方向。承天大道处在南京南部新城南北发展轴线上,全长约2.49km。承天大道跨外秦淮河大桥(以下简称承天大桥),是承天大道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南侧引桥下穿京沪高铁、仙西联络线,北引桥和绕城公路相交而过。承天大道工程是南京市“三年打通断头路”的重要工程,也是南京南部新城的“主城之门”,对缓解卡子门、双桥门立交拥堵,改善主城东南部路网,推动新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的交通节点
承天大道北起应天东街、南至江宁区界。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道路自北向南与应天东街、机场路,机场二、三、四、五、七路,绕城公路、地铁五号线试车线、秦淮河、规划宁芜货线、仙西联络线、京沪高铁、土城头路交叉。
图1 桥位布置图
由于大桥所处河段蜿蜒曲折,而且既有跨河桥梁众多,根据防洪防汛的需要,并结合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该桥采用了一跨过河桥跨布置设计,满足了各方的需求。承天大桥全长约157m,红线宽42m,拱高分别为46m和35m。结构类型为下承式空间多索面异型系杆拱桥、钢结构总重约7500吨。北侧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南侧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制小箱梁,人非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箱梁。
大桥于2018年10月正式开工,2018年12月完成两岸主墩桩基施工,2019年4月完成下部结构施工,2019年10月开始进行水中支架搭设,2019年12月26日主箱梁已拖拉就位, 2020年5月底完成大桥主体施工并拆除水中支架,目前正在开展大桥二层慢行系统及桥梁附属设施的施工。
图2 承天大桥效果图
聚山水之灵气
承天大桥,横跨秦淮河岸,南侧穿越京沪高铁,北侧紧邻绕城公路,连接城市CBD和生态公园,是南部新城重要门户和城市地标。
南部新城位居“将军山”“方山”“青龙山”“紫金山”4座山峦的中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了该桥设计以充分的灵感,将四山的剪影交汇于此,演化出桥的主体结构。大桥的4个三角拱象征汇聚的4座山,赋予了承天大桥稳定的结构和充满张力的形象。流动的线条漂浮于秦淮河上,远远望去,“如画山水”。承天大桥的轮廓延续了南部新城完整而跃动的城市天际线,为城市景观增添新高潮。
图3 山水包容的承天大桥
承天大桥创新采用双层人非结构,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在这里被有效地隔离开,互不干扰。上层通道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休息座位以及全景观景台,行人能够欣赏到外秦淮河全景;下层通道给非机动车提供高效、安全、视野开阔的骑行环境,同时无阻碍观赏秦淮河风光。
图4 双层人非结构
承天大道桥梁沿线串联机场跑道公园、预留白地、河头湿地公园等多个城市公园绿地和公共活动设施,运用整体景观的设计手法,将承天大道桥梁打造成一条贯通南北、串联城市各个重要功能的生态绿线,一条缝合城市空间的“生态绿线”,还城市以“绿水青山”的南北轴线,创造一个立体、宜人的立体城市慢行空间。承天大桥是两岸景观的延续,连接了被道路、河流切断的城市空间,这条总长达1.3公里的大桥,不仅满足了交通通行,同时也是一个立体线性公园,在这里可以登高远望,观赏秦淮风光、充满生机的城市生态公园、摩登的城市天际线……
图5 承天大桥全景图
设计难点及特色
为实现大桥设计的美学创意和理念,经各方多轮研究、推敲,最终确定了承天大桥采用空间多索面刚性系杆拱结构,主桥为单孔157m,主拱采用钢箱拱,主梁采用正交异性板扁平钢箱梁,桥面宽度为42m。主桥为非对称拱桥,拱肋采用四边形钢箱拱,通过包封板外观形成六边形异形拱肋,拱轴线采用直线、圆曲线组成。
该桥为异型系杆拱桥,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外观新颖、造价合理的特点。主要结构特点为:下承式空间三索面;异型非对称拱轴线;无横撑内倾斜靠式拱肋;主梁采用扁平钢箱梁,剪力滞效应明显。
其结构主要优点为:结构形式为拱-梁无推力组合体系,下承式系杆拱桥,有效降低了桥梁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桥面系主要承受弯矩,吊杆将作用在桥面上的荷载传递到拱肋,具有非保向力作用,提高了拱结构的横向稳定性;拱肋形式多变,造型优美,充分利用了材料性能,同时极具韵律、动态之美,是当代桥梁力学与美学的高度和谐。
其主要的难点以及应对措施如下——
采用多种计算模型验证结构安全性
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该桥进行单梁模型和梁格法计算,通过多方面对比,保证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方面均满足结构安全需求。同时为后续我国类似复杂结构桥梁的设计、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图6 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
拱拱交接处以及拱梁交接处节点设计
该桥设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就是拱肋之间的连接,经过专家的层层把关,最终设计为拱肋与拱肋交接处结构板之间焊接,内部通过共用横隔板与腹板实现刚性连接,在不损伤方案外观的情况下,保证结构的连接强度。
拱肋与钢主梁的连接是该桥设计中的另一个难点。在拱肋与钢箱梁交接处,拱肋侧板深入主梁与主梁顶底板及横隔板进行熔透焊接,同时拱肋顶底板与箱梁顶板熔透焊接,通过加劲与钢主梁实现刚性连接。
吊杆与拱、梁交接点的设计
吊杆上下吊点均采用吊耳形式,上耳板与钢箱拱内部隔板一一对应,与拱肋底板焊接;下耳板伸入钢主梁箱室,通过加劲肋实现连接,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难度。
桥面铺装与防腐的系统设计
由于桥梁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缘故,本次桥面系统设计远比常规桥梁要复杂得多,因此,桥面铺装设计也是一个难题。经多方案研究比选,结合南京三桥、南京四桥以及南京眼步行桥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的最终方案为——
1.中分带、侧分带:环氧富锌漆涂装+溶剂型橡胶防水粘结层+80mm富沥青砂(撒预拌碎石);
2.机动车道:溶剂型橡胶防水粘结层+3.5mm浇筑式沥青混凝土+4,5mm高弹改性沥青混凝土;
3.下层非机动车道:0.5mm环氧树脂防水防腐涂装+4mm环氧树脂陶粒铺装下层+6mm环氧树脂陶粒铺装上层;
4.上层人行道:0.5mm环氧树脂防水防腐涂装+6mm环氧树脂陶粒铺装层 。
本专项设计将钢结构防腐、桥面排水、桥面铺装作为一个系统统筹研究,集成应用了国内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很好地解决了桥面铺装的问题。
耐久性设计
大气环境及大气污染对金属结构易造成腐蚀,腐蚀问题是金属结构的大敌。对于钢箱梁方案,钢箱梁中钢结构在斜拉桥结构中属主要受力结构,更要高度重视防腐问题。防腐设计是延长桥梁使用寿命、节约维护费用和优化桥梁景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桥在耐久性设计方面,对比国内多座钢桥的涂装方案,规定详细的涂装场地要求、工艺要求、质量及检测要求,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耐久性要求。
抗震设计
该桥在抗震设计方面,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力途径,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构件构造尺寸、钢筋配置按抗震规范要求设计,采用球形抗震支座,同时设置阻止梁墩横桥向相对位移的构造,以阻止梁墩间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的相对横桥向位移。
抗风设计
抗风设计中,气流绕过一般非流线型外形的桥梁结构时,会产生涡旋和流动的分离,形成复杂的空气作用力。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结构振动得到激发,这时空气力不仅具有静力作用,而且具有动力作用。该桥结构刚度较大,空气作用力较小。在抗风细节设计中,拱肋结构外缘采用六边形断面,能有效控制风振影响,同时吊杆采用外层PE外表面需缠绕凸出的双螺旋线,以减少风雨激振对吊杆的影响。
施工过程
大桥的施工难点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外秦淮河是通江河,是南京主城最重要的防汛“保护神”。每年的5月至9月,是南京主要的汛期,这个阶段不允许在河道中设置任何有碍行洪的障碍。因此,大桥的水上施工时间也只有从每年的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这短短的7个月时间。
第二,大桥结构复杂,构建尺寸多、断面变化大,其加工因此而变得难度极大。同时,构建运输条件差而导致工厂化生产条件降低,现场拼装焊接的工作量加大。而作为一个景观桥,其构建加工及拼装精度要求又相对更高。
针对上述困难,参建各方开展“产学研”研究,采取具有创新性且扎实的有力措施,逐一破解难题,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图7 拆除水中支架后大桥全貌
首先,施工方案研究与设计方案同步跟进、互相配合,实现设计、施工无缝衔接。
在设计总体方案基本稳定的同时,参建各方即同步跟进,根据现场各种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研究和比选,最终确定了“利用汛期完成钢箱梁陆上运输和支架上拼装工作,利用一个枯水期完成水上支架搭设、钢箱梁整体顶推就位、钢箱拱节段水上运输安装并最终成桥的总体方案”。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其对施工的影响,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设计,为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突出“智慧+”模式,广泛采用BIM技术,破解复杂结构加工制造安装难题。
承天大道跨外秦淮河桥造型优美但结构极为复杂,拱肋采用六边形结构,拱与拱、拱与梁错综交叉,在厂内加工难度极大。针对特殊结构,必须采用特殊方法。项目选用优秀的设计团队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对接,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利用BIM技术,反复研讨、比较最优拼装方案;以最优拼装方案确定制造加工方案,科学拆解总体结构,深化细化板单元的制造加工图纸。同时选用优秀的作业班组及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统筹策划、优化施工组织,实现设计与加工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建造成本。
该桥梁跨度大(157m)、桥面宽(42m)、吨位重(7500吨)、非常规造型,且现场地形复杂,支架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项目创新采用“梁拱分离法”施工工艺,在详细调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钢结构节段划分、吊装能力、通航要求等因素影响,突破分岸上支架、水中支架、拱肋支架等多个难点,并形成工艺工法,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支架设计难度。最终,成功完成157m钢箱梁整体顶推,高质量地保证了总体工期的实现。
该桥的拱肋为非对称结构、空间扭曲,线形控制难度大。项目多次与监控单位共同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钢结构拼装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监测。同时利用三维模型及空间测量模拟,深化设计,选取最佳拼装顺序及工况,对拱单元进行科学分段,选定空间位置参数,提升现场拼装精度,确保结构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图8 精细化三维模型指导施工
最后,以一次张拉为目标,准确采集现场结构各类参数,反复演算支架拆除前后的受力变化结果,科学确定张拉力及张拉次序,真正实现了一次张拉到位。经检测,梁、拱线性和索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图9 承天大桥夜景图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d63038465.html
知识点:破解异型系杆拱桥的设计、施工难题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0人已点赞
分享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19.41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实现装配式桥梁体系设计的“自由”新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中,新增了混凝土桥梁的实用精细化分析方法,并在附录A中推荐了空间网格模型、折面梁格模型、7自由度单梁模型等实用精细化计算模型,这些计算模型主要用于箱梁结构。对于大量采用的混凝土装配式桥梁,包括T梁和小箱梁,由于是多梁式结构,设计单位更为关注各梁的受力情况,特别是活载的横向分布效应。传统的横向受力分配采用简化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包括刚性横梁法、刚接板梁法、GM法等,并需要一定的横向构造支持。但这些横向构造带来施工的不便,同时,简化计算是近似方法,仍然有不同程度的误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非常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