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结构专业限额设计要求

结构专业限额设计要求

发布于:2023-01-20 14:49:20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1.结构限额设计一般原则

1.1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1.2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门式刚架结构。

1.3结构方案应合理,应兼顾安全与成本,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1.4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规范中较低值。

2.荷载取值要求

2.1荷载的选取对结构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板厚应根据具体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不应随意加大。

2.2结构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值26kN/m?;

2.3 当设置有地下室时,优选独基+防水板、条基+防水板基础形式。

2.4剪力墙建模时墙体开洞,梁上荷载按实际材料自重计算。

2.5设计输入填充墙荷载时应注意扣除梁、板重叠部分的板重、装修层及抹灰层恒载。

2.6活载:

1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民用建筑室内非人防地下室顶板(±0.000标高处)的活荷载不宜小于4.0kN/m2,对于砌体结构不应小于2.5kN/m2

3)室外地面处地下室顶板活荷载不宜小于10kN/m2,计算地下室顶板梁时折减系数允许0.8计算墙、柱、基础时折减系数允许取0.3

4)一般民用建筑在计算与地上建筑外墙上下对齐的地下室外墙时,室外地面活荷载标准值可取5kN/m2;在计算远离上部建筑的地下室外墙时,对于上部无通行车道的室外地面活荷载标准值可取10kN/m2,有通行车道应取20kN/m2,未确定有无通行车道应取20kN/m2。工业建筑及有特殊较重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确定。

5)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时,当地下室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回填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ks,对一般固结土1-sin??的有效内摩擦角),当无可靠经验时0.5。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取0.33计算地震作用时,消防车荷载可不计入质量。

3.计算总体控制

3.1水平位移限值(层间位移):

混凝土框架1/550-1/650门式刚架1/60-1/70(柱底铰接,无吊车),1/400-1/500(柱底刚,有吊车)

3.2位移比控制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并强制假设在刚性楼板下的情况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3.3周期比控制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9。前三个振型的周期计算,第一、二振型的平动系数应接近1,扭转系数接近0,第三振型的平动系数应接近0,扭转系数接近1。周期比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周期比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

3.4SATWE中“梁弯矩放大系数”是为了考虑活荷不利布置。此选项和“活荷不利布置层数”互斥,不同时考虑。

3.5.周期折减系数:剪力墙结构,折减系数:0.9-1.0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0.75-0.85;框架-剪力结构:0.7-0.8

3.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最小取0.50,一般取0.55计算小震的位移,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4.控制

4.1一般以50mm为模数。

4.2柱断面可根据层数、层高、轴压比等要求来确定,在整体侧向刚度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使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

4.3沿竖向柱计算配筋变化大于15%时,应分层配置;同一层柱配筋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4.4柱断面配筋中拉筋应钩住主箍筋并参与体积配箍率计算。

5.梁控制

5.1框架梁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2~1/16,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8%~1.6%之间。合理布置次梁间距,间距不小于3m

5.2次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4~1/18,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4%~1.4%之间。

5.3除砖混结构外,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还应满足建筑要求,一般梁底至洞顶小于150时梁高做到窗顶。

5.4大跨度(大于10米)和大悬挑(大于2.5米)的梁应专门验算绕度和裂缝。

5.5梁配筋的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5.6当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则属例外

5.7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次梁顶部不应设置通长负筋。

5.8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筋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5.9允许公用专业管道穿梁,降低建筑层高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5.10屋面、露台板跨中一般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应根据排水情况在反梁上预留过水洞,标出洞的位置、大小,并做疏水处理,保证洞口排水通畅。

5.11所有框架梁的上部钢筋除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要求需要贯通外,其余上部钢筋按架立筋进行构造配置,框架梁上部纵筋一般架立筋:一、二级抗震2Φ14,三、四级抗震2Φ12;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架立筋时补架立筋2Φ12

5.12施工图设计时应考虑到HRB400级钢筋的锚固、绑轧长度要求较大。在相同配筋面积时选用小直径;相邻梁跨面、底筋宜尽量通过调整根数的方式,以减少锚固钢筋量。

5.13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5.14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5.15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5.16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6.板厚及配筋要求

6.1楼板厚度一般取短跨跨度的1/30~1/35,屋面板厚≥120mm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间

6.2楼板计算:

1塑性算法仅适用于长宽比小于等于 2.0 双向板,有板间隔墙及局部荷载时软件自动采用有限元算法;钢筋计算面积一般手册算法>有限元算法>塑性算法;一般有水房间、地下室顶板、屋面板等在恒、活荷载控制时,不建议采用塑性算法,消防及人防荷载作用下建议采用塑性算法。

2)屋面层:弹性法计算;不应采用在屋面无面筋处另设钢筋网的做法,应按0.1%配筋率双向拉通后,支座不足处另加面筋;

3)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6.3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分离式配筋),但小板块如卫生间、暗埋管线较多处、建筑平面薄弱处、温度应力较大处则属例外。

6.4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6.5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6.6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混凝土开裂。

6.7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窗台侧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6.8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6.9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6.10 底部钢筋面积调整系数1.05支座钢筋面积调整系数取1.0 

钢筋级配表: 1)钢筋间距范围尽量选择 100、 150、 2002)钢筋级配表尽量保证常用面积区间有对应的配筋,例如 400~500 及 600~700 面积区间对应增加 10@170 及 10@120。(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间距,间距125、 180 等)

7.地下室外墙,顶板有关要求

7.1地下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不设温度变形缝。设计上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7.2地下室顶板、外墙应进行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7.3混凝土外墙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防水要求(≥250mm,外墙中的施工缝应有止水(钢板止水)构造措施。

7.4地下室管道如需穿梁,位置应选在梁受力最小处,并配置洞口加强筋。

7.5地下室埋置深度<10m,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P6。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外墙优先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即采用抗渗混凝土。

7.6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楼盖应用梁板式结构,楼板厚度≥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0.25%

7.7车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加防水底板做法,抗浮设计采用加大自重的办法。

7.8地下室侧墙水平筋仅为抗裂缝需要,其配筋需与竖向筋有所区别,一般按每侧0.2%配筋率控制。

7.9.地下室外墙内外侧配筋分别根据受力计算配筋,间距宜相同,直径不同;水平筋及竖向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不应小于100mm

7.10外墙外侧底部受力较大的部位可采用通长筋加附加筋的方式。

8.基础

8.1基础形式应安全、经济、可行,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情况。

8.2独立基础:

1为保证施工质量,独立基础采用阶梯式。

2一级框架及特殊情况下的独立基础才设置拉梁,其余不设拉梁。(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属例外)拉梁梁高按平均跨度的1/10取值,配筋率一般为0.4%~0.6%,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的拉梁按实际受力情况计算。

3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8.3根据持力层土体情况考虑深、宽修正。

8.4 尽量采用建筑自重及覆土自重抵抗浮力,不满足时可在底板上做回填层或筏板基础外挑。

8.5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4m)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8.6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8.7对照规范大多数项目单体基础均不需要考虑抗震。

8.8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

9零星构件

9.1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9.2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9.3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砌筑,不能采用砖墙承重,采用每层的框架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井壁不宜采用混凝土墙。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

9.4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9.5卸货平台挡土墙计算时,需要考虑墙趾处土有利作用。

9.6 4m内楼梯采用板式楼梯,挠度计算考虑踏步板作用。

9.7 雨棚外挑控制在1.2m,根部厚度取1/10跨度,变截面。

10.门式刚架

10.1刚架恒载按照0.35KN/m2(若有喷淋系统增加0.2KN/m2),活载0.3KN/m2,活荷载考虑不利布置。百年雪压考虑一次布置。

10.2柱平面外计算长度按照实际长度取值,梁平面外计算长度按照3m和隅撑间距大者取值。

10.3计算参数:净截面/毛截面=0.9,柱顶位移控制为1/60,梁挠度控制为L/200;梁柱应力比控制为0.92。钢柱长细比限值为180,系杆长细比限值为200

10.4檩条活荷载按照0.5KN/m2, 活荷载考虑不利布置。净截面系数取0.9,并执行规范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应力比不大于0.9。女儿墙处檩条计算应考虑雪压的不均匀分布。补充验算檩条在考虑0.2KN/m2恒载时风吸力的影响。檩条、墙梁优选Q355钢材,屋面优先采用连续檩条。

10.5屋面支撑体系采用圆钢。

10.6 间支撑优选圆钢交叉支撑,若建筑开门需要可选用门式框架支撑。


知识点:结构专业限额设计要求

砖混结构有哪些设计要求?

  • rty2006
    rty2006 沙发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

    2023-03-31 14:20: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5 万条内容 · 35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初设结构专业工程量提交标准

1.结构专业工程量范围 站房梁、板、柱、幕墙钢结构、室内外楼梯、电梯、扶梯遮阳棚、站台雨棚、跨线天桥、地下通道、挡土墙、深基坑支护、独立基础、地基处理、桩基础、屋面网架、桁架、钢梁、屋面檩条、马道等。 2.分劈原则: 2.1设结构缝位置缝两侧单体应分别提工程量;基本站台和二、三站台需分别提工程量;站房、旅客服务、停车场、地铁、国铁,无论设缝与否均需分别计算工程量。 2.2站前广场、站房内、站台区域楼扶梯、电梯应分别计算工程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