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古建筑最美构件——雀替

古建筑最美构件——雀替

发布于:2023-01-18 09:14:1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有人说,雀替是栖息在梁枋间的精灵


雀替,原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构件,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


         
         
         
         


         


“雀替”是清式名称,它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叫做“绰幕”。而雀替这种构件,据目前资料来看最早见于北魏云冈石窟。元代以前雀替构件大多用于内檐,元代以后,特别是清代的雀替普遍用于外檐额枋下,并且清代还规定了其长度应为所在开间的面阔的四分之一。


明清时期的雀替,在靠近柱头处都施以三幅云及拱头承托。除了一般的雀替形式外,还有骑马雀替、花牙子雀替等变体。



宋元时期的雀替              



         

宋元时期较为盛行?(ta)头绰幕和蝉肚绰幕。?头绰幕是一种装饰极简单地雀替,仅在其尽端雕刻出两三根线条,形成几个瓣状纹。而蝉肚绰幕的雕刻稍微多一些,它的特点是在其尽端刻出连续的曲线,看起来就像蝉肚形状,所以叫“蝉肚绰幕”。这两种雀替形象,虽有些雕刻,但都还非常简单,而元代之后的雀替纹纹饰渐渐丰富起来。




明代雀替              



         

明代的雀替虽然还保留又一些蝉肚绰幕的痕迹,卷瓣较为均匀,每瓣的卷杀都是前松后紧,但已经不是完全的宋元时的样子了。




清代雀替              



         

清代时的雀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肚”部的曲线越来越缩减,“肚”的面积渐渐变小,面头部相应地越来越大,并且头部给人感觉是突然下垂,形象上改变非常明显。


         
         
         
         


         


雀替的纹样、雕饰随着时代地发展逐渐增多,愈发精美,到清代时尤为丰富多彩,几乎逐渐演变成建筑上一种纯粹的装饰性构件。明代以前的雀替,几乎少见雕饰,若有装饰,也大豆是彩画敷其上。从明代起多雕刻云纹、卷草纹等,清中期以后,有些雀替还雕刻有龙、禽之类的动物纹,相当精彩。




骑马雀替              



         

“骑马雀替”多用在建筑的梢间、尽间或是廊子等处,这些地方空间相对狭窄,柱间距离较小,使用两个雀替会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雀替,整个跨在两柱之间,故称“骑马雀替”。




龙门雀替              



         

“龙门雀替”除了具有一般雀替的形象外,还在一般雀替之外增添了一些装饰性的附件,如云墩、三福云、麻叶头等,皆为纯粹性的装饰件。这些装饰件的增加,使原本在水平方向发展的雀替形象,转移到了向垂直方向的发展。这也是龙门雀替的特色所在。




大雀替              



         

“大雀替”是雀替的一种做法,而不是指体积大的雀替。大雀替也是由两个雀替相连而成,听起来有点像“骑马雀替”,但实际上差别很大,骑马雀替是在两柱之间的雀替相连一体而成,大雀替是一根柱子的左右两侧的雀替连为一体。同时,这两个位于一柱左右两侧的雀替相连后,架在柱顶,雀替不穿过柱子,柱子也不穿过雀替。




通雀替              



         

“通雀替”是在一根柱子的左右,并且左右相连,其上边线几乎与柱顶面平行。与大雀替比较起来,在柱子上的位置相对低一些。




花牙子雀替(简称“花牙子”)              



         

相对于一般雀替来说,花牙子雀替几乎算是纯粹的装饰构件,常运用于一般的住宅建筑和园林建筑上。花牙子雀替的整个图案都用较小的棂条拼成,或是雕刻的卷草等纹样,比较简洁、轻盈、灵巧、通透。



少见的鱼形雀替




回纹雀替              



         

在雀替众多雕刻纹样中,回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是近于方形的折线纹样。连续不断的回纹,常常象征着幸福、喜事绵延不绝。回纹大多作为装饰性的边框图案,而回纹雀替则是整个雀替纹样都雕做回纹。




梅竹纹雀替              



         

梅花耐寒、绿竹常青。梅竹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极常用的题材,尤其是文人仕者之居,多用梅竹等植物纹样作为装饰,显得自然清新,雅致不俗。




牡丹花雀替              



         

牡丹花雀替是雕刻纹样为牡丹的雀替。牡丹常与凤凰结合为“凤穿牡丹”图案,又可与花瓶结合为“富贵平安”图案,也单独作为装饰性图案。运用在雀替中,其花茎大多采用柔美曲折的线条,形似卷草。




卷草纹雀替              



         

卷草也称“蔓草”,是唐代时最为流行的装饰纹样,故又别称“唐草”。在雀替中的卷草纹就是充分发挥了卷草柔顺、隽逸的特色,结合雀替的造型,别致清雅。




葫芦纹雀替              



         

葫芦本是很平常的植物,但其形状富有特色。传说中古代仙人多用葫芦盛酒,因而更平添一份仙意。传统装饰图案中,葫芦表意子孙绵延,雀替中的葫芦纹样,也大都表此寓意。




草龙雀替              



         

草龙图案只有中心部分有一似龙头的形象,而龙身都是卷草形象,既有龙的刚劲与气势,又兼有卷草纹的飘逸。




福寿雀替              



         

雀替中雕刻有蝙蝠和寿桃图案时,称为“福寿雀替”,蝙蝠在我国素有“福”的象征意义,而桃子又称“仙桃”、“寿桃”,常用来表示“寿”。因此,蝙蝠和寿桃结合的图案就被称作“福寿图”。




蔓草回纹雀替              



         

蔓草纹又卷曲、延伸和连续不断等特点,绵延而柔韧多姿。回纹也同样具有回旋往复不断的特点。两者结合作为雀替纹样,自然有了连绵不断、完整等寓意。回纹轮廓方正,卷草飘逸柔婉,还丰富纹样的对比样式,展现出古代匠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其实现在古建修缮会替换下来很多雀替构件,清理一下当摆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图文来源于网络



—  END 

来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阿巅2019
    阿巅2019 沙发

    受益匪浅,感谢楼主分享,果断收藏!

    2023-02-10 10:36: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老牛2014
    老牛2014 板凳

    精彩 专业

    2023-02-04 11:53: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4 万条内容 · 1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脊兽制度解析

脊兽 脊兽制度,宋式官式建筑中非常强调脊兽的应用,脊兽它分为跑兽、垂兽、“仙人”,鸱吻。规格最高等级的在正脊上安放鸱吻,等级低一些的放望兽,然后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和小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