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严格地讲,现在意义上的华表,是一种立于宫殿、庙宇或陵墓等大型建筑旁的装饰性石柱。华表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的诽谤木,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里,华表经历了数次形制与功能上的演化,最终到明清时期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蹲兽组成。
据古籍记载,华表在古代有过许多不同名称,除华表外还叫表木、交午木、诽谤木、恒表和表、望柱等。实际这些不同名称,不过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给与华表的命名。
华表初称诽谤木,以一种纳谏工具的身份诞生于上古时期,传说尧帝设谏鼓,舜帝立谤木,虽具体形式不得考证,但最初功能是与某种民族公示性活动有关;至秦汉发展为交午木,即两横木交于柱头,一纵一横交为午,有纳谏和识路的双重作用,同时,随着考古文物的出土,墓表石柱最早在汉代也已然出现,只是一出现便走向墓地,与古老的诽谤木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至唐宋,两交午木间横一坊额,发展成为牌坊中的乌头门和棂星门,陵墓神道华表则展现出更加统一的规格和科学的尺度感,此外,“鹤归华表”的独特形式在唐宋也是风靡一时;直至明清,木质华表消失,石制华表承嬗离合统一形制,并于陵庙神道走向宫殿楼宇,为世人所熟知的天安门前的两对汉白玉华表也是明永乐年间所建。
天安门的华表
华表的分类
(1)交通华表
华表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交通标志。即《古今注》所谓“亦以表识路衢也。”交通华表设置于以下几个地方:
①亭邮:《说文》:“桓,亭邮表也。”《礼记正义》:“亭邮之所而立表木谓之桓,即今桥旁表柱也。”《汉书·尹尝传》注引如谆语,对亭邮表记述最详:“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高丈余,有木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这样的华表实物早已无存,但在古代画象中却有完整的记录。
②街道:有在路口所设,《古今注》记华表“大路交衢皆施焉”。有在城市街道或乡间要道所设。《后汉书·卫飒传》记汉交通要道“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既然亭邮都设华表,那么这些街道当然也有华表无疑。
③城门:《汉旧仪》记洛阳城十二城门,门一亭,有亭即有华表。《搜神后记》就记辽东有“城门华表柱”。白居易《望江州》诗写道:“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隔江可以望见,说明城门华表相当高大。
④桥梁:《史记·孝文纪》集解服虔云:“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这种桥梁交午柱在画象石中也有所见。
⑤桁(码头):六朝时建康(今南京)朱雀大桁是水路交通中心,大桁建有高大华表。当时华表仍为木制,形状可能与桥表相同。
此外,还有临时设立的交通表木、作为界标的表柱等。
(2)建筑华表
作为建筑附属或是单独作为小品建筑的华表,称和表,可以称作建筑华表。亭邮表实际上兼有交通表和建筑表的双重性质。随着建筑事业以及技术与工艺的发达,建筑华表便逐渐从交通华表中分化出来。
汉时在官署门前都设有华表,它的形状与亭邮表一样。这个表的主要功用还是作为标志。汉时也出现了附属于宫殿建筑的华表。宫殿与官署同样需要指示方向的华表。但是由于它与建筑物结合,因此逐渐变为建筑组群的有机构成部分。交通华表不宜常变形状,而作为主体建筑装饰的华表则不然。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革新,主体建筑的不断发展,对与之结合的华表,也有了更高的工艺要求,这部分华表则由标志物而变为装饰物。
清昭陵的华表
(3)陵墓华表
陵墓华表指死者陵墓前立的华表,也是现在存世华表最为丰富的类别。《周礼·秋官》:“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郑玄注:“楬,欲令其识取之,今时楬橥是也。”《广韵》:“楬橥,有所表识也。”这当是最早的墓表。墓表最初也是木制,但是由于陵墓标志要求具有永久性,便逐渐由木制改为石制,汉时已出现石墓柱。后来由于地主阶级追求厚葬,大搞死后排场,墓表就失去标志作用,完全变成了陵墓的装饰物。
从上述三种华表的演变看,最初都是作为标志物出现的,后来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标志的要求多样化,单一的标志华表便被淘汰。从中分化出来的建筑装饰华表和陵墓华表却向更高工艺发展,并且在样式上趋于一致,偶尔保留下来的个别桥梁华表,也采取了前者的形式。
华表的装饰特征
(1)瑞兽形象
①犼:明清华表柱头大多以犼为装饰,尤其以清代遗存华表为代表,几乎都是造型不一的犼立于华表柱头。犼也称作吼、望天吼、朝天吼、蹬龙,是古代一种出现时间较晚的凶兽,后被列为瑞兽之一。
②狮子:除了柱头的犼,狮子也是明清华表里常见的瑞兽元素。一开始狮子是站立在华表柱头,后来逐渐为犼所取代,但柱础的须弥座中、护栏上海保留了狮子的形象。
(2)龙凤纹饰
明清华表的柱身上大多有一条巨大的盘头,面目狰狞、神情凝重,具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这是明清华表的典型特征之一。作为皇家宗室的象征,五爪龙的形象在华表中出现并不稀奇,而皇室外戚或非皇室成员的华表,则为小龙、四爪龙、三爪龙或无龙。
凤纹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纹饰,凤在传说中是群鸟之长、百鸟之王,是吉祥之鸟,不过目前存世的明清华表中,很难找到凤形象的踪迹,究其原因,相比龙的威严,凤的形象更加温和,更偏向女性阴柔的一边,龙凤配就是龙、凤之间形象的两级差异的体现,而明清华表形象就是以庄严、稳重为特点,凤纹与之不搭,因此或许运用较少。
明十三陵华表
(3)花草图案
明清以来,华表柱头还出现过莲花头、卷云头或是宝珠头等,如唐十三陵神道的华表,很多是宝珠头的形制。至明代,大多华表柱头已改为瑞兽形象,如狮子或犼。而瑞兽所蹲立的底座,即华表的承露盘,多为以莲花纹为主的须弥座形式。
来源:图文来源网络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文章仅限交流使用,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知识点:中国古建筑中的“华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古建筑之美,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回复 举报
华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严格地讲,现在意义上的华表,是一种立于宫殿、庙宇或陵墓等大型建筑旁的装饰性石柱。华表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时期的诽谤木,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里,华表经历了数次形制与功能上的演化,最终到明清时期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形式。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蹲兽组成。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