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古代抗震建筑设计

中国古代抗震建筑设计

发布于:2022-12-16 17:52:1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 不同,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 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 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 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 柔性的框架结构: 墙倒屋不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 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 如“墙倒屋不塌” 的功效, 但其柔性的连接, 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在汶川大地震中, 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 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 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image.png

木塔历史历史记载, 元顺帝时应州大震七日, 木塔岿然不动。350年前明王朝时, 山西灵丘一带曾发生烈度为九级的强震, 房屋倒坍, 人死几千, 而木塔无损。近几年来, 大同一带屡次地震, 波及应县, 而木塔安然无恙。

1926年, 山西军阀混战, 对塔炮击200余发, 塔身弹痕累累, 有多次击中后燃烧起火, 可是很快“自行” 熄灭。image.png

设计原理

它全靠斗拱、 柱梁镶嵌穿插吻合, 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 靠它将梁、枋、 柱连接成一体。 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 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 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 调整变形的作用。 除此之外, 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 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


知识点:中国古代抗震建筑设计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设计概论第一节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 中国古代建筑抗震智慧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 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 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 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 解密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整座木塔表现出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表里如一,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摘要: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
  •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样式及营造技术,中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华。
  •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
  • 中国古代的祠堂建筑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先贤祠和神祠是为了祭奠古代先贤和传说中的神仙而设立的。
  •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本资料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本图纸是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模型,该三维模型设计方案造型美观,模型制作非常详细,可以在同类项目中做参考或适当修改后使用。...
  • 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一、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 、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
  • 中国古代市场的繁华
    中国古代集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又称市井。《管子·小匡》有“处商必就市井”句,可知春秋时(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已有集中的市场。《周礼》记述,市场中有大市,有朝市,有夕市等等。
  • 中国古代建筑学亭子建筑设计施工图
    本图为古代建筑亭子施工图,包含了五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图纸内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
  •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
    (一)台基(二)木头圆柱(三)开间(四)大梁,即横梁 (五)斗拱 (六)彩画 (七)屋顶(古称屋盖)(八)山墙 (九)藻井
  • 中国古代的书院建筑
    中国的书院源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盛于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为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其建筑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二是有讲学、藏书
  • 中国古代建筑色彩与雕塑艺术
    摘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人们就在各类建筑中使用色彩作为建筑文化构件的一部分,用以提高建筑的欣赏价值,表达建筑文化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做法
    中国古建筑屋顶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 中国古代楼建筑模型
  • 中国古代陵墓分类与发展
    概述中国古代陵墓的演化与个别典型陵墓的介绍,有助于建筑学专业古建史的学习。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您了解多少?

  古建筑之美,在于它承载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承载的是碧瓦朱檐间亘古流传的故事,还承载了中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