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古建筑知识——开间的学问

中国古建筑知识——开间的学问

发布于:2022-12-09 17:03:0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中国古典建筑建筑的规模基础在“数”所构成的群体上,即通过数量的增加用以达到扩大平面规模的目的,因而形成特有的设计理念。



图片

面阔与进深









图片

中国古建筑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既它的宽和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那么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


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单体建筑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每四颗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


中国古代上建筑的数字等级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中的“术数”。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阳数中最高的数是九,所以在建筑中凡用火的数字就是最高等级,例如开间九间、台阶九级、斗拱九踩、门钉九路、屋脊走兽九尊等等。另外五也是术数中一个特殊的吉数,九和五结合就是最高最吉利的数。《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所以九五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数,称为“九五之尊”。天安门城楼就是面阔九开间,纵深五开间,故宫中很多建筑都是这样。所以古代建筑开间的最高等级是九间,后来发展到十一间,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但是理论上仍然是九开间为最高,只有皇帝的建筑才能用九开间。其次是七间,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可以用七开间。再次是五间,朝廷一般官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用。平民百姓就只能用最小的三间了。另外,开间数选择奇数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人喜欢挂匾和楹联,开间数为奇数便于挂匾和楹联。

图片






开间的等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木结构组成的梁柱关系,故而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开间。间的正面(迎面)通常称开间,其纵深则叫进深。开间(又简称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或相等或递减。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的专用。即皇宫大殿九开间、五进深。现存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太庙大殿,在清时由九开间扩为十一间,这更显示了“皇威”。清朝规定,王府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寝室两重各五间。明朝则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三品至五品官员,厅堂也是七间,门用黑漆锡环(王府为朱漆大门)。六品至九品官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建筑的正房则不得超过三间。

图片


图片

三开间



图片



图片

三开间是这组院落中的正房面阔是三开间及由四组木构架组成的三段柱子间距的房屋。


五台山南禅寺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代,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现存最早木建筑。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内无柱。




图片



图片

 

华林寺大殿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寺的创建年代无考,而仅存的大雄宝殿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物。虽经后代屡屡修葺,仍保持五代始建时的特征,体现出晚唐营建特点。华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共用檐柱14根,内柱 4根,通面阔15.84米,通进深14.70米,台明面积为 495.6平方米,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内柱高过檐柱2.62米,是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正面无侧脚,两山前后内柱各有侧脚 4厘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开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开间的布局为:梢间—次间—明间—次间—梢间。建筑正中一间称明间,宋代称当心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敦厚宅内会客厅的明间上个门窗雕刻,最具特殊。


有“梢间”的建筑,其单体建筑开间,至少为面阔开间五间的布局。明清时期一般于“梢间”位置不开窗,为砖墙封闭做法,早期建筑则有开窗的实例。清式建筑“梢间”,在明间七份空挡的基础上,则减斗棋空挡一份确定其宽度。


高陂大夫第

由王姓客家人创建的高陂大夫第,平面属于“三堂两横”,即中轴线上有三进,左右各有一列横屋拱护,空间呈内向性格。与中国其他地区民居不同的是,它的第三进楼高四层,而左右横屋自前向后依次增高,形成阶梯状,因而各座房屋不受遮挡,各得其所,无论通风、采光均合乎居住需求。

名为“大夫第”的宅第在中国南北各地皆可见之,顾名思义,即是古时士大夫人家的宅第,须具有科举功名的资格才可建造。书香门第的约制,使得其格局严谨,空间层次分明,内外尊卑有别。

第一进门厅面宽五间,为彰显入口的重要性与宅第的尊贵,特别在明间另筑一个牌楼式屋顶,独创一格。第二进为中堂[祖堂],居于全宅核心位置,面宽五间。中堂屋宇高敞,檐下左右各立一座彩陶窗,遮挡部分视线,使敞堂空间有内外之分。绕过后院,则见第三进后堂[主楼]拔地而起,高达四层,为家族中长辈所居。后堂构造全以夯土为之,墙体极厚,只辟少数窗子;而其庞大的屋顶,有如大斗笠般遮盖整座土楼。中轴线上的各厅堂,屋脊俱作翘脊燕尾式,相对地,左右横屋的屋脊则采用平缓的形式。




图片



图片

 

陈氏书院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 ,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陈氏书院在建筑配置上呈现严谨大方的局面,而功能各异的各座厅堂,也凸显不同的空间特色与繁简有别的装修趣味。前厅面宽五开间,门柱旁有巨大的抱鼓石拱卫,造型简洁面优雅。穿过中庭可见第二进大厅——中堂。中堂是核心建筑,厅前设置石砌月台,月台三面设石雕栏杆,雕琢精致,且多以岭南花果为题材,深具地方特色。中堂正厅面宽五开间,进深亦五间,前后步廊共享十二根石柱。越过中堂后面的院子可达后堂。后堂正厅亦为五开间的大建筑,原来供奉许多陈氏族人牌位,为祭祖大典举行之所在。与前厅和中堂的梁架使用四层到五层大梁、瓜柱用精雕的柁墩相比,此处的梁架用瓜形侏儒柱,体现简洁有力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开间








图片

七开间的建筑多应用于皇亲贵戚和封了爵位的朝廷命官之中。


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晚唐,公元857年,单檐庑殿顶,七开间,平面金厢斗底槽布局,现存第二早的完整的古代木建筑,而且等级很高。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都相当优秀,是梁思成等人首先发现的,算是打开了中国古建史实物研究的大门,在中国古建史中地位数一数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隆兴寺摩尼殿

摩尼殿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明、清两代虽进行过修葺,但主要结构仍与宋《营造法式》相近,其总平面仍保存了宋代风格。摩尼殿独特的建筑为海内孤例。大殿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间(约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面阔进深2个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狭窄一些,布局奇特。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开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开间只有皇家建筑才有,九开间是中国古建最高级别。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如乾清宫、享受帝王规制的山东曲阜孔庙及长陵祾恩殿等。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东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

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

 



图片



图片

 

长陵祾恩殿

明长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是十三陵中的首陵,也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特别是谒陵时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恩殿, 在十三陵中仅存此一座。祾恩殿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木构大殿。

长陵祾恩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楠木殿宇,规模大,等级高,用料考究。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建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通阔66.56米),进深五间(通深29.12米),象征着皇帝的“九五”之位。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面阔超过了故宫太和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开间



图片


图片

十一开间的只有三座实例太和殿和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更显示了“皇威”。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网络

知识点:开间的学问

  • yangmei168
    yangmei168 沙发

    非常有价值

    2022-12-10 07:14: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建筑文化——门楼建筑

中式门楼,也叫牌楼,是古代建筑中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的门洞式建筑物,通常用木、砖、石和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中国古代常建于街道路口或庙宇、祠堂、衙署、桥梁、园林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