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报价是一个技术活儿:报价太高,难以中标,报价太低,后期执行又可能损失利润甚至赔钱干活。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测算拟建项目的实际成本,就成了施工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从几千万的建设项目到数十亿的大型投资项目,一旦投标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能多投标以确保中标数量。经常在一段时间内要参与多个项目投标,因此对施工企业的投标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测算拟建项目的实际成本,是确定投标策略的基础。
施工企业投标往往经过几个阶段,在企业成立初期,往往是为了投标而投标,只分析各家报价下浮率,考虑自己的下浮率去投标,先中标再说。
以下就是我们企业投标曾经分析下浮率的做法:
“
”
所以 为了中标,只分析对手下浮率,盲目制定下浮系数的时代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采用电子表格进行标前成本测算,由成本指导报价。
详细的标前成本测算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盲目报价的问题,但是电子表格的局限性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清单拆分工作量 大
但是由于电子表格拆分清单工作量大,一个上亿的项目投标,需要至少三个土建预算员,两个水暖预算员、两个电气预算同时工作,才能完成成本测算工作。如果同时参与几个项目的投标,根本没有这么多预算员可以完成成本测算工作。
一般项目投标时间除去,熟读招标文件、组价、询价、调价、检查、打印装订或者上传电子标等时间,留给做成本的时间也就3-5天, 一旦出现错误操作,返回检查修改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
审核纠错过程繁琐
对拆分组价的清单时,一旦有预算员把劳务分包的清单项目部错分到专业分包里面,那么等发现这个问题时,之前汇总的数量就需要 重新汇总 。
分解完清单后,还需要继续手动提取主材数量,一旦漏掉某一项主材,导致辅材的指标超高,等发现辅材指标超高的时候,需要 逐项检查辅材内容 ,再把错分到辅材中的主材归回主材科目。
因为电子表格不能在组出成本后,按清单项将成本价与投标报价对比,所以一旦出现这些问题, 很难查找出原因 。
做完分解后,需要计入成本单价,如果汇总结果出现超过拦标价,或者某一项指标异常,需要退回到原来的明细中逐一查找原因。也是因为人工拆分清单工作量太大,所以,实际操作中也只能实现汇总后的成本与拦标价进行对比, 无法实现按清单或者按企业科目的逐一对比 ,精细化管控也就无从谈起。
重复工作耗时长
每次投标都要做大量的清单定额拆分的重复性工作,比如我们企业,在黑龙江省投标项目最多,其实每次清单和组价用的定额项目有很多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电子表格不能复用,所以只能每次都手动的把清单重新拆分。最主要的是而且由于预算员工作习惯不同,每个预算员存储的成本表格可能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的规划也不完全一样, 存在一定差异 ,这样每次拆分前都需要统一分包形式,统一表格格式,增加了上下级以及同级之间的沟通流程。
数据丢失风险高
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数据,都散落在各个预算员的电脑中,即使中层有很好的存档意识,每次项目结束都归集所有存档,但是也很难保证关键人员离岗后导致 关键数据丢失 。这些本质仍属于信息化时代的数据沉淀,难以打通应用起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4人已点赞
分享
土建工程造价
返回版块21.85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数字化如何助推施工企业发展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能耗、高风险且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次不齐,产品质量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导致传统的建筑行业度过经济黄金期后发展缓慢,急需转型升级。数字化贴合了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国家战略规划落地对建筑行业提出的要求,因此大中型施工企业纷纷选择数字化作为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谢谢斑竹,大家一起努力。
回复 举报
这需要一个核心的业务副总收集整理这些数据,并及时修正。这样的核心人员需要很高的忠诚度,再由他搭建一个牢靠的团队,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壮大。若是发展环境不如意,这些人也很容易跳槽并带走多年沉淀的数据。人员正常流动正常,但是关键人员的离职却是大忌。也许设立副职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