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细则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细则

发布于:2022-11-23 11:35:23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二次     衬砌施工工艺细则


1.   艺概述

在隧道 施工过程中   根据量测情况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施 通过适度紧跟掌子面 使隧道满足开挖稳定要求 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进行逐模施作 混凝土泵送入模后 采取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振捣器为辅的振捣方式 钢筋混凝土衬 砌所需钢筋在洞外下料加工成型 利用多功能作业台架完成洞内安装 明确隧道二次衬砌施 工作业的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   指导 规范隧道衬砌施工作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 公路及大型水工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作业

3.   作业内容

本工艺主要作业内容为   监控量测 敷设防水板及盲沟 台车位移 台车定位 施作止 水带 隐蔽检查 灌注混凝土 台车脱模退出 养护

4.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 现行设计规范 施工规范 安全规程 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施工专用技术规范》

4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

5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7 相关设计文件

8 发包合同 招投标文件 协议 纪要


5 .   施工工艺流程

  5-1衬 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6 .   工艺步骤及质量控制

6.1   内业准备

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的设计文件,澄清有关技术问题 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提出应 急预案

2 对隧道中线 标高 断面尺寸和净空大小均要进行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3 对外包防水层进行检查并加以防护

4 对二衬所需钢筋 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外加剂均进行检验 达到合格要求 并有试验检测报告 选好混凝土配合比

5)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 持证上岗

6.2   工程准备

1 检查风 电等管线路   确保各项作业正常运行

2)委外加工衬砌台车。衬砌台车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 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具备独立的行走及止规系统 模板台车长度 12m 台车侧壁作业窗宜分层布置 层高不宜大于 1.5m 每层宜设置 4 5个窗口 其净空不宜小于 45cm×45cm 采用中央布料系统 使泵送混凝土能够均匀到达窗口 逐窗布料 逐窗振捣 拱顶部位应预留 2 4个注浆孔 衬砌台车经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见图 6.2-1

  6.2 -1   衬砌台车示意图

3 修建拌合站   修建集中拌合站

4 对施工用的其他机械设备也必须经过检查 并进行机械试运转

6.3   材料准备

对施工所用的钢材 水泥 粗细骨料 外加剂 掺加剂 防水材料和水等进行调查   用供货商 确定料源 并对其质量进行试验和检验 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设计 规范和施工的要求

6 .4   施工方法

拱墙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整体钢模衬砌台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泵送混凝土灌注 振捣器捣固 挡头模采用钢模或木模 混凝土浇筑要左右对称进行 防止钢模台车偏移 凝土生产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 混凝土拌合站设置应满足冬季施工要求。

6. 4.1   施作二次衬砌的条件


1 二衬地段的仰拱 填充已施作且强度达 4MPa以上

2 深埋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形基本稳定应符合   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 或水平收敛(拱脚附近 7d平均 值)小于 0 .2mm/d 拱顶下沉速度小于 0.15mm/d 或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积位移值 已达到 极限相对位移值的 80%以上 或初期支护表面裂隙(观察   不再继续发展

3 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过大或变形不收敛, 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 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 此时二次衬砌应按照不良地质的支护参数予以加强

6.4.2   衬砌台车就位

1 测设隧道中线和标高

2   根据中线和标高铺设衬砌台车轨道,使用标准枕木和鱼尾板;轨距与台车轮距一 左右轨面高差< 10mm 起动电动机使衬砌台车就位

3   起动衬砌台车液压系统,根据测量资料使钢模定位,保证钢模衬砌台车中线与隧 道中线一致 拱墙模板成型后固定 测量复核无误。

4)对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强衬砌地段, 在台车就位前,先按设计绑扎钢筋,   检查合格 后再台车就位

5   清理基底杂物、积水和浮碴; 装设橡胶条加气囊, 按设计要求装设中埋与背贴止 水带   并自检防水系统设置情况

6    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隐蔽检查, 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后灌注混凝土。

  6.4 -1   衬砌钢筋示意图

6.4.3   混凝土拌合

1 采用能自动控制配料和拌和时间的拌合设备; 搅拌机采用效率高、均质性好的强 制式搅拌机

2)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 时调整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 2次 雨天应随时抽测

3 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 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 列规定(按重量计 胶凝材料(水泥 矿物掺合料 ±1% 外加剂 ±1% 粗细骨料为 ± 2% 拌合用水为 ± 1%

4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放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 搅拌均匀 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 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 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 并搅拌均匀

5 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不应小于 3.0min

6.4.4   混凝土运输

1 混凝土在运输中应保持其匀质性 做到不分层 不离析 不漏浆 运到灌注点时 要满足坍落度的要求

2)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 完毕

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 析现象时   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 但不得再次加水

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 拌筒应保持 2~4r/min的慢速转动 当搅拌运输车 到达浇筑现场时 应高速旋转 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

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喂料前 高速旋转拌筒 使混凝土拌合均匀 若大石子夹着水泥浆先流出 明发生沉淀 应立即停止出料   再顺转搅拌 2~3min 方可出料

2) 喂料时 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 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 以上

3 中断喂料作业时 应使拌筒低速搅拌混凝土

6 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   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

6. 4.5   混凝土浇筑及捣固

1 混凝土泵送至中央布料系统, 由布料系统向窗口灌入, 应由下向上,对称分层, 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 2.0m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观察模板 支架 钢筋 预埋件和预留孔 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 移位时   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施工中如发现泵送混凝土坍落度 不足时 不得擅自加水 应当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加减水剂的方法解决见图 6.4-2。

  6.4 -2   泵送混凝土示意图

2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 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 按接缝处理 衬砌混凝土接缝处必须进行凿毛 处理 环向施工缝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3)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宜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但最 大摊铺厚度不宜大 600mm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 应在下层混 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4 浇筑混凝土时 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5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宜为 20~30s 以混凝土不再沉落 不出现气泡 表面呈现 浮浆为度   防止过振 漏振

2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 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 作用半径的 1.5 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 50 100mm 与侧模应保持 50 100mm的距离   并避免碰 撞钢筋 模板 预埋件等

3 当振捣完毕后 应竖向缓慢拔出 不得在浇筑仓内平拖 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 不得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将其推向远处

6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应预先制订技术措施, 确保顺利布料 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经常观察 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 应立即采取措 施予以纠正

6.4.6   拆模及养护

1 二次衬砌对拆模条件(时间 的要求                             1 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 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8.0MPa以上

2 初期支护未稳定 二次衬砌提前施作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以上

3 特殊情况下 应根据试验及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模时间

2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h以内开始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应符 合表 3的要求   且养护不得中断 混凝土养护期间,   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 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 20℃ 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 15℃

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当环境气温低于 5℃时不应浇水 详细见表 6.4-1

  6.4- 1   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


混凝土 类型

水胶


洞内平均气   T  

养护期限( d




胶凝材料中掺有 矿物掺 和料


0.4 5

5 T 10

28

10 T 20

21

T≥2 0

14


0.45

5 T 10

21

10 T 20

14

T≥2 0

10




胶凝材料中掺有 矿物掺 和料


0.4 5

5 T 10

21

10 T 20

14

T≥2 0

10


0.45

5 T 10

14

10 T 20

10

T≥2 0

7

7.   施工机械准备及工艺准备

主要 施工机具设备见表 7-1

  7-1   要施工机具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衬砌 台车


1

2

搅拌


1

3

混凝 土运输车


5

4

输送


2

5

装载


1


电机


1

8.   作业组织

根据施工方案 机械配置 工期进度的要求   合理进行工班人员配置   一个作业工班的 施工人员配置见表 8-1


  8-1   砌工班施工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员类

数量(人

备注

1

工班负 责人

1


2

技术 负责人

1


3

兼职安全员

1


4

试验

1


7

模板

2


8

筋工

4

需要安排

9

混凝土

8


10

凝土罐车司机

5


合计

23


9.   质量标准

9.1   模板

1)隧道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按照隧道内净空尺寸进行设计与制造,钢结构及钢模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 侧压力及施工荷 衬砌模板台车、移动台架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检验方法   产品验收合格证明   现场验收

2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 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 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 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验方法   观察

3)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模板拆除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100% 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模板拆除时 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70%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4)拆除不承受外荷载的整体式衬砌拱墙、二次衬砌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不得 低于2.5MPa 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验方法   观察

5 模板的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见表 9.1-1的规定

  9.1-1   模板安装允许偏 差和检验方法表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边墙

± 1 5

2

拱线

± 1 0

3

拱顶

+10 0

水准 测量

4

模板表 面平整度

5

2 m   靠尺和塞尺

5

相邻浇筑段表面高低

± 1 0



9 .2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9.2-1的规定

  9.2-1   预埋件和预留孔 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序号



允许偏差( mm

验方法


1


预留孔

中心线位置

10


 

+ 10

2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5

9 .3   钢筋

1 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工艺性能(冷弯 试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 轧光圆钢筋》 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每批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力学性能(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工艺性能(冷弯 试验

2 钢筋品种 级别 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 钢尺检查

3 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

4 )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 定标准》 的规定 钢筋焊接接头 应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 验收规程》 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 28 32mm带肋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 应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其质量必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钢筋接头外观质量检验   采用观察和尺量 焊接接头 冷挤压套筒连接力学 性能检验   作拉伸试验   闪光对焊接头增作冷弯试验

5 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 180°弯钩 其弯曲直径 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 3倍的直线段(图9.3-1

2) 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 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 直钩的弯曲直径 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 3倍的直线段(图9.3-2 )。

3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倍(光圆钢筋)   12倍(带肋钢筋 (图 9.3-3 )。

4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 90°的弯钩,   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 应作 135° 180°的弯钩(图9.3-4 ); 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 且不得小于 箍筋直径的 2.5倍   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 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5倍 有抗震等特殊 要求的结构 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10倍

  9.3-1   180 °弯钩图               9.3-2   直角形 弯钩图

  9.3-3   起钢筋图             9.3-4   箍筋末端弯钩图

检验方法   尺量

6 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表   9.3-1 规定

  9.3-1   钢筋加工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mm

验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

± 1 0


尺量

2

弯起 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 内净尺寸

± 3

7)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 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 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连 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50% 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 25%  

2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 不得大于 25% 在受压区不得大于 50%              

3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   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倍        

4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   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两焊(连 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 35 倍范围且不小于 500mm 以内 两绑 扎接头在 1.3   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 500mm以内   均视为 “同一截面”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

8 钢筋的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9.3-2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9.3-2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 偏差( mm 和检验方法表


序号

      

允许偏差

验方法

1

双排钢筋 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 5

尺量两端

中间各   1  

2

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 2 0

3

分布 钢筋间距

± 2 0


尺量连续   3  

4

箍筋间

± 2 0

5

钢筋保护层 厚度

+10、- 5

尺量两端 中间各   2



9.4   混凝土

1 水泥进场时 必须按批对其品种 级别 包装或散装仓号 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 并对其强度 凝结时间 安定性进行试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 通硅酸盐水泥》 等的规定

2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细骨料,应按批进行检验, 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和坚固性指 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的规定 含泥量 泥块含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 防水混凝土宜采用 中砂   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2%

检验方法   观察 试验

3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   应按批进行检验 其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值、针片状 颗粒含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

防水混凝土宜采用连续级配 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40mm 含泥量不应大于 2% 泥块含量 不应大于 0.25%

耐腐蚀混凝土粗骨料不得受当地腐蚀介质污染 并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 土与砌体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附录 C对C30及以上混凝土的规定 其坚固性 指标不得大于 8%   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40mm

检验方法   观察 试验

4)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 应用技术规范》 等 现行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产 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 进场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5)混凝土掺用的矿物掺合料,应按批对细度、含水率、需水量比、抗压强度比进行 检验   其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 粒化高炉矿碴粉》 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产 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6 当使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时 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符合现行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进行计算

7)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的规定 耐腐蚀混凝土应对环境水的性质进行测定

检验方法   做水质分析试验

8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按照国家现行 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的有关规定, 通过试拌调整后确定。对于抗 渗等级为 P6及以上的混凝土 抗渗试验时 其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提高 0.2MPa 水灰比不 应大于 0.60

当对抗冻性 抗腐蚀性有特殊要求时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抗冻性及抗 腐蚀性试验 其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   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9)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隧道衬砌尚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实体 强度 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必须符合下 列规定

1 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①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盘时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2)抗 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 养护方式和留置数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公 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的规定 隧道衬砌每 2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检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

检验方法   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10 隧道衬砌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测量净空断面并与开挖轮廓比较 必要时可采用钻孔抽样或无损检测方法检 查衬砌厚度 钻孔检查每个断面应从拱顶沿两侧不少于

11 隧道超挖回填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墙脚以上 1m范围内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进行回填 边墙基底应无虚碴杂物及 淤泥 边墙基础的扩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同时灌筑

检验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

12 施工缝 变形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

13 混凝土的运输 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 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 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 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检查方法   观察 检查施工记录

1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 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 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 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

3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 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 有凝结水

4 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前 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5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 不得浇水

检验方法   观察

15 防水混凝土 耐腐蚀混凝土除应按规定留置强度检查试件外 尚应留置抗渗检查 试件并进行试验评定

1 250m3混凝土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1次(6个 ); 不足 250m3时 亦应制作抗渗检查 试件 1次 当使用的材料 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变化时 均应另行制作抗渗检查试件 1次

2 )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进行试验评定 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进行强度试验和抗渗试验

16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

检验方法   坍落度试验

17 混凝土拌制前 应测定砂 石含水率   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 提出施工配合比

检验方法   石含水率测试

18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 9.4-1的规定

  9.4-1   原材料 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


   

料名称

允许偏差

工地

工厂或搅拌

1

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掺 合料

± 2 %

± 1 %

2

细骨料

± 3 %

± 2 %

3

外加剂

± 2 %

± 1 %

   1 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 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2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 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 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

的用量

检验方法   复称

19 预留泄水孔槽位置 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观察 尺量和计数检查

20 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9.4-2的规定

  9.4-2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 偏差( mm 和检验方法表


 

  

 

 

验方法

1

面位置

± 1 0


 

2

垂直度(

2


 

3

 


+ 30

水准测

4

结构平整度

15

15

2m   尺和塞尺



平面位置以隧道设计中线为准进行测量

21 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 颜色均匀 不得有露筋 蜂窝 孔洞 疏松 麻面 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

10.   质量 保证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用的钢材 水泥 粗细骨料 外加剂 掺加剂 防水材料和水等都要进行检验或复验 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2 选用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保证二衬质量

料量控制衬砌轮廓不侵占隧道净空 拱顶标高不低于设计标高 拱墙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整 体钢模衬砌台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 泵送混凝土灌注   振捣器捣固   混凝土生产采用 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

3 对施工操作人员   开工前要进行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4 加强对质量关键点的控制

1 选好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强度 防渗 抗冻以及耐久性等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并 有好的工作性能

2 加工高质量的衬砌台车和正确就位 确保隧道净空尺寸和外观质量

3 加强入模 摊铺和捣固的控制 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对 特殊部位的施工 如堵头板的安设 防水板的安设 施工缝 沉降缝的施工要高 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5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   做好自检 互检和专业检查 不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不进行转序施工

11.   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11.1   蜂窝麻面

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拌和设备计量不准确 搅拌时间不足   振捣不密实 台车缝隙未堵严 漏浆 处治措施

定期校订计量设备 浇筑应分层浇筑 分层振捣   防止漏振 较小蜂窝麻面用水淋湿后 用白水泥与和普通水泥按照三七比例(调整至与二衬混凝土颜色一致   干灰处理

较大蜂窝麻面需要凿去松散石子 用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11.2   表面平整度不足

产生的原因

台车拼装相邻模板间存在高差 模板焊缝未打磨光滑 台车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模板变形 处治措施

台车做好后 验收台车刚度 模板的平整度 外表面平顺   一年或者定期检查变形模板 对于错台较大位置用打磨机打磨好后 按处理较小蜂窝方法处理外观

11.3  

产生的原因

钢筋保护层不足 垫块数量不足 振捣时垫块脱落;

处治措施

保证垫块绑扎质量   加强检查 在振捣过程中避免人为振捣钢筋使垫块脱落 漏筋部位 用膨胀混凝土或者无收缩混凝土进行修补

12.   全及环保要求

12.1   安全保证措施

1 施工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   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 品 严禁疲劳作业及酒后作业

3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在施工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由专人进行操作。应加 强机械维修保养工作

5 对主要作业工人   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12.2   环境保证措施

1)加强文明施工管理,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合理放置各种施工设备以及原材、半成 成品等

2)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不将有害物质和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直接 排放

3 施工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集中处理 运至指定地点弃置

13.   施工 质量记录

1 台车定位工序卡片

2 泵送混凝土定位工序卡片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5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铁隧道二衬质量控制探讨

高铁隧道二衬质量控制探讨 高铁隧道二衬控制关键点是隧道二砼强度、隧道二衬厚度、隧道二衬钢筋缺失、槽道预埋位置等,也是隧道二衬的四大“癌症”。控制好这四方面质量是隧道控制的核心。 一、隧道轮廓开挖及支护控制 1、轮廓开挖 隧道轮廓开挖线采用控制爆破,IV、V级围岩通过不断进行爆破试验,控制好超欠挖,满足拱架安装并最大可能减低喷射混凝土的消耗。Ⅱ、Ⅲ级围岩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按光面爆破设计参数施工,控制开挖轮廓线保证圆顺,避免二衬背后脱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