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圈梁构造柱作法

圈梁构造柱作法

发布于:2022-11-21 10:27:2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却属脆性材料, 在抵御地震等水平力、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 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 并配置些构造钢筋, 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作用, 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 规范对砖混结构现绕钢筋混凝土圈梁、 构造柱做了明确规定。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 连续、 封闭的梁。

1.1 圈梁的作用

1.1.1 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

轻墙体裂缝的出现, 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 加强纵、 横墙的联系, 限制墙体

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 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 起水平箍的作用, 可减小墙、 柱的压屈长度, 提高墙、 柱的稳定性, 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 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 提高墙、 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 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 圈梁的设置

1.2.1 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 内纵墙的设置: 地震裂度为 6、 7 度地区, 屋盖及楼盖处设置, 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15m, 构造柱对应部位; 8 度地区, 屋盖及楼盖处, 屋盖处沿所有横墙, 且间距不应大于 7m,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 构造柱对应部位; 9 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 各层所有横墙。

1.2.3 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 砖砌体房屋, 檐口标高为 5~8m 时, 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檐口标高大于 8m 时应增加圈梁数量; 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 檐口标高为 4~5m时, 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檐口标高大于 5m 时, 应增加圈梁数量; 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 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 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 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 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 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 圈梁的构造

1.3.1 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 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 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 且不得小于 1 米。

1.3.2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 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 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 当墙厚大于等于 240 毫米时, 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 2/3墙厚; 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 并不小于 120 毫米; 设置在软弱粘性土、 液化土、 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 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 毫米。

1.3.4 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15, 钢筋级别一般为 1 级钢,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20 毫米, 并不得小于 15 毫米, 也不宜大于 25 毫米。

1.3.5 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 均应穿过走廊拉通, 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 15米; 八度时: 11米; 九度时: 7 米) 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 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 300 毫米。

1.4 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 4φ10, 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250mm.


2 构造柱

2.1 构造柱的作用

2.1.1 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10%~30%左右, 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 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 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 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 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当墙体开裂以后, 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 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 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摩擦, 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 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 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 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 注: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 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 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 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 教学楼、 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 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下表设置构造柱。

2.3 构造柱的构造

2.3.1 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 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 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 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 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 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 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 级。

2.3.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 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 毫米, 设 2φ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 1 米或伸至洞口边。

2.3.3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180 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15,钢筋级别一般为 1 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20 毫米, 并不得小于 15 毫米, 也不宜大于 25 毫米。 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且在柱上、 下端宜适当加密; 7 度时超过 6 层, 8 度时超过 5 层, 9 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4φ14,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 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 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 这样对结构有利。

2.3.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但应伸入地下 500 毫米, 宜在柱根设置 120 毫米厚的混凝土座, 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 这样有利于抗震, 方便施工。 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 50 毫米的基础圈梁内。 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 外高差较大), 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 毫米, 在柱根设置 120 毫米厚的混凝土座。 当墙体附有管沟时, 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2.4 构造柱的配筋

2.4.1 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 4φ12, 对于边柱、 角柱不宜少于 4φ14。 七度时超过 6 层, 8度时超过 5 层.9 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 4φ14。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 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2.4.2 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 φ6, 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柱上、 下端大于等于 h/6(h 为层高) 及大于等于 450mm 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 100mm。


结语: 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 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 设置和配筋、

做法、 连接等进行了简述。 在总结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以及广泛深入的科研基础之上, 我国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领域已取得了 显著进步, 获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知识点:圈梁构造柱作法

砖混小学构造柱圈梁加固施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5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营造法式》 对古代宗教建筑的归纳和创新

      宗教建筑是经过千年发展演变而来的,具有灵魂性, 它包括供奉神灵的建筑、 举行宗教祭祀的场地以及神职 人员起居的场地等,?营造法式?中记载了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建筑设计及制度。 ( 一) 对古代宗教建筑设计与 施工经验的综合       随着理学的发展, 宋朝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因此宗教建筑也充分吸收了前代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经验, 并对此加以融合和改进,作为宋朝建筑规范的 ?营造法式? 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以下从象征宗教建筑的一些装饰来分别进行论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