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传统的会议室集中培训、书面交底、PPT甚至BIM演示等教育方式对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作用非常有限,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工程质量的需求。以某住宅工程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操作为例,对施工人员岗前质量教育进行了改进,以期能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实际工程验证了该岗前质量教育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常州某工程项目为5幢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及2幛公建用房,地下1层、地上3层、5层、22层、23层、27层,总建筑面积78?528.12?㎡。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起居室、卧室、餐厅、衣帽间及过道均采用10厚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不同材料交接处贴300宽耐碱玻纤网格布一道。同时,本工程被列为公司住宅施工样板工程,质量目标为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
1 工程现状
经项目质量员抽查统计,抹面层一次验收合格率平均为87.9%,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但与公司一次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92%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石膏抹面基层上涂料层一次验收合格率不达标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2 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2.1 制订岗前培训计划
为满足本工程创优需求,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针对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工程作出岗前质量培训计划,特别针对不同材料接缝处挂网数量及质量、细部节点等均提出较高的要求。
2.2 现场非实体样板区针对性培训
将石膏抹面班组操作工人集中在现场非实体样板区(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样板),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结合样板对本工程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及相关操作要求作详细说明,力争做到使每个操作人员均能直观地了解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的基本操作要点及创优要求。
2.3 工人实操、考核
(1)所有抹面施工人员均需现场实际操作考核,每人一面墙,特别针对板缝处玻纤网格布的加贴必须做到100%合格,抹面过程中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现场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抹面完成后由项目质量员根据规范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本工程主体施工。
(2)考核不过关的工人必须进行再次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对于连续考核3次都没有达到创优要求的操作工人,作退场或转岗处理。
2.4 现场二维码巩固
将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生成二维码并张贴于现场作业面醒目位置,当作业人员未记住培训内容时,只需掏出手机扫码便可随时了解、巩固。
3 再次检查验收
通过上述一系列对策实施后,项目部质量员再次根据规范要求对轻质底层抹灰石膏抹面质量进行抽查统计,一次验收合格率平均达到95.2%,取得较好的效果。
4 总结
考虑到施工现场操作工人实际素质,岗前质量教育采用走出会议室、走出纸上分数等流于形式上的提高,而结合实际采取现场样板区教育、实操考核的方式,注重细节、实时纠错,使工人的操作水平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使得各项工序均能适应目前工程质量的需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4 万条内容 · 40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基于二阶假想荷载法的直接分析法研究摘要: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加入了直接分析法这一新的内容,此类方法重要的一环是对初始缺陷的考虑。重点总结归纳了中国、美国、欧洲的现行钢结构规范所推荐且运用方便的“假想荷载法”的基本原理。从假想荷载法的不足出发,针对《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令具有初始几何缺陷的轴压构件的最大二阶弯矩等效于受假想力作用的理想轴压构件的最大二阶弯矩,推导出了使用假想力来考虑初始缺陷的“二阶假想荷载法”的计算式,并从理论出发定义了计算式的物理量以及二阶假想荷载的施加方式。用直接分析法软件NIDA对经典算例进行二阶弹塑性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规范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度以及“假想荷载法”的不足,让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和直接分析法衔接起来,推动新设计方法的应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