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魏晋时期建筑

中国建筑史:魏晋时期建筑

发布于:2022-11-11 13:53:1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仙楼佛塔


魏晋南北朝既是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 

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



图片

佛教盛行

佛寺、佛塔、石窟寺建筑

高潮迭起

亮点

这时期的佛寺,有源自印度的“中心塔型”和基于“舍宅为寺”而形成的“宅院型”两种主要布局形式。

佛塔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亭阁式等多种形式,对后来的塔的形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 塔

图片


上图从左往右分别是:

敦煌壁画中所绘最初的塔 、云冈石窟第七窟浮雕多层塔、 山西塑县崇福寺九层石塔 


对比可以发现,塔逐步向多层化和复杂化发展,顶部“Stūpa所占比例逐步缩小。

日本法隆寺有五重木塔一座(乃隋时高丽僧依魏齐之法所建)和我国云冈石窟内的方形塔柱可为旁证。

图片

▲日本法隆寺五重木塔


图片
图片

▲云冈石窟内方形塔柱



早期的塔是寺庙的中心,

礼佛活动围绕塔展开。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里外都可看见。

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佛塔。

图片

▲洛阳永宁寺塔复原图


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图片

▲洛阳永宁寺塔考古现场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布局,分两类

一类为延续印度中心塔的形式

另一类是庭院布局


南北朝时,一些新建的大寺院仍采取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同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

舍宅为寺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局更属通用式的,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

日本四天王寺布局,就深受受当时中国庭院布局影响。

图片

▲日本四天王寺



图片

都城营造对后世影响深远


曹魏邺城

三国时曹魏都城邺城把宫室建在城北,宫署居宅设在城南,有一条南北轴线自南而北正对宫殿。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分区明确、有明显中轴线的都城,对后世都城发展颇有影响。

图片

▲曹魏邺城 


北魏洛阳城

公元227年,魏大举修建洛阳宫殿及庙、社、官署,以邺城为蓝本,正式放弃南宫,拓建北宫,把原城市轴线西移,使其北对北宫正门,并在这条大道两侧建官署。

图片

《考工记》中理想城市模型:



又按《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之说,在大道南段东西分建太庙和太社,北端路旁陈设铜驼。

西晋统一全国后,洛阳遂成全国的首都。其特点是宫殿在北面正中,宫门前有南北街直抵城南面正门,夹街建官署、太庙、太社,形成全城主轴线,其余地段布置坊市。

由于它是东汉以后统一王朝的首都,故无论是它的后继者东晋还是北方相继出现的十六国政权,都以它为模式,所建都城都不同程度地效法和比附洛阳。魏晋洛阳对隋以前中国都城有重要影响。


图片

建筑风格

由端庄严肃变为遒劲活泼


南北朝中后期,
南方、北方在建筑上都有所发展,
在构造及风格上都出现较大变化,
是以后隋唐建筑新风的前奏。


1

从现存汉阙、汉壁画、画像砖、明器中都可看到,汉代建筑的柱阑额、梁枋、屋檐都是直线,外观为直柱、水平阑额和屋檐,平坡屋顶,没有用曲线或曲面之处,风格端庄严肃。

2

三国两晋大多沿用汉代旧式,尚无重大改变。

3

南北朝后期,随着较大规模兴建宫室、寺庙活动的推动,木构架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变化,除改汉以来柱列上承长阑额为每间用一阑额,增强柱列抗侧向倾倒能力外,还出现两种新的做法,侧脚和生起(又称升起)。


柱侧脚与柱生起:



其一是使正侧面柱列都向内并向明间方向倾斜,称“侧脚”。

其二是使每面柱子自明间柱到角柱逐间增高少许,称“生起”。

图片


采取这二种新做法主要是使柱网在承受上部荷重后,柱头内聚,柱脚外撇,有效防止倾侧扭转,加强柱网稳定性。

但这同时也使得立面上柱子由汉式的垂直、同高、阑额为水平线,变为内倾、至角逐渐增高和阑额呈两端上翘曲线。

随阑额上翘,檐檩、挑檐檩也上翘,因而屋檐也呈两端微微上翘曲线。

这两种做法随着立面和屋檐出现斜线、曲线而有所发展,最终形成下凹的曲面屋顶


生起、侧脚和翼角起翘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与旧式直柱、直檐口做法并行一个时期,进入隋唐后逐渐成为主流,完成了由汉至唐建筑外观和风格上的变化,由端庄严肃变为遒劲活泼。


汉代屋角做法


在屋角部分,汉以来的做法是用一根四十五度角梁,屋身以外挑出部分的椽尾就插在角梁两侧的卯口里。

因屋檐平直,卯口偏在角梁下部,为构造上弱点。


图片


檐口出现上翘以后,就可以顺势把卯口抬高使椽背与角梁背同高,这就加强了檐口至屋角处翘起的程度,形成了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翼角起翘做法。


图片


分段式歇山顶(敦煌壁画)四坡屋面起翘的翼角与双坡屋面的结合,形成分段式歇山顶,这是歇山顶的最初形态。


图片


单栋建筑在原有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

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

图片

▲人字拱(日本四天王寺山门)


图片

▲南北朝绘画《洛神赋图》中的楼船反映出当时建筑的真实特征


图片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对北魏建筑的总结



图片

建筑的室内空间

受“胡坐”的传入而改变


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型开始向适应垂足坐的高足型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嬗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部装饰的外来影响


随着佛教艺术的流传,印度、波斯、希腊的装饰纷纷传人中国,火焰纹、莲花纹、卷草纹和瓔珞、飞天、狮子、金翅鸟等装饰图案,不仅广泛用于建筑,后来还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特别是莲花、卷草和火焰纹的应用最为普遍。

这时期的装饰风格,北朝经历了从初期的茁壮、粗犷、稚气,到后期向雄浑而带巧丽,刚劲而带柔和的转变;南朝则很早就显现出秀丽柔和的特征。


细部装饰

卷草纹是各种条形装饰最常见画题。

图片


盛开的莲花主要用作藻井的“圆光” ,莲瓣主要用作柱础、柱头、台基装饰,火焰纹主要用作各种券面雕饰。

图片


知识点:魏晋时期建筑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建筑史:元代建筑

在元代,中国城市繁荣盛况空前,出现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元朝的国际贸易交往,东到高丽、日本;南到印度和南洋各地;西南通阿拉伯、地中海东部;西面远达非洲。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