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原创版块 \ 吸声降噪技术: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

吸声降噪技术: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

发布于:2022-11-10 16:16:10 来自: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原创版块 [复制转发]

知识点:微穿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

将常见穿板孔的穿孔直径控制到1mm以下,就形成了微穿孔板。从吸声原理上来说,这时候微穿孔板本身就已经“具有足够的声阻,同时具有足够低的质量声抗,形成宽带吸声体,而不需填加任何多孔性材料”。在马大猷院士1975年发表于《中国科学》上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和设计”论文中,是这样来介绍微穿孔吸声结构的。这篇文章揭开了中国声学科技创新史上的重要一幕,开创了微穿孔吸声体广泛应用的历程,并成功应用于房间吸声、消声器等领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中科院声学所、同济大学以及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就对微穿孔吸声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国内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马大猷院士的微穿孔吸声理论

马大猷院士在其关于微穿孔吸声理论的论文中,用图1来解释吸声的原理,并在短管中运动方程解Crandall低频段和高频段近似的基础上,获得了在整个频段的声阻抗近似公式:

图片

图片

图1 马大猷发表于《中国科学》解释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原理的图


有了声阻抗的计算结果,就可以计算出微穿孔的声阻r 和声抗ωm,并由此计算出在空腔深度为D 时吸声结构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图片

以及无规入射条件下的吸声系数:

图片

图2中给出根据马先生理论,计算得到的两种参数条件下微穿孔结构吸声系数和驻波管中实测吸声系数的对比,可见两者吻合得非常好。

图片

图2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对比

微穿孔吸声结构走向世界

虽然微穿孔吸声结构在中国有成熟的理论和广泛的研究,但国际上对中国的这一科技创新成果并没有关注和看重,直到在东、西德国合并后不久的1994年,德国《图片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德国议会大厦上钻了成千上万个孔”,以及德国《工程师报》发表的题为“中国人成就了德国的联邦议会大厦”的报道。


1992年底,德国在当时首都波恩新建的议会大厦投入使用。为了将这座大厦设计成独具特色的建筑,并表达“政治透明度“,建筑师在设计大厦的时候采用了圆形的构造,并且墙壁全部采用玻璃。议会大厦在刚一启用就发现存在严重的声学问题。并且由于透明玻璃结构,也给声学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常用的纤维性和泡沫类吸声材料会影响建筑设计外观,一时德国建筑声学专家们一筹莫展。后来,查雪琴教授试制了微穿孔吸声结构的样品,并将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展示给德国同行,德国专家终于信服了这项中国的技术。最终,这项提议采用透明亚克力微穿孔吸声板,来改善德国议会大厦的声学方案被采纳。

图片

图3 查雪琴教授和她的透明微穿孔吸声结构


图片

图4 四周都是玻璃的圆形德国议会大厦以及安装透明微穿孔吸声的玻璃幕墙


由于在微穿孔吸声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1996年,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 (IBP) 决定授予马大猷院士无纤维吸声材料 (ALFA) 奖。

图片

图5 马大猷在德国受颁无纤维吸声材料(ALFA)奖

微穿孔吸声结构的研究热潮

微穿孔吸声技术在德国议会大厦上的成功应用,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的技术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微穿孔吸声结构也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不仅在每年的国际会议上都会设专题,国际学术期刊上也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当前最热门的声学超材料研究方面,微穿孔吸声结构创新成果也频频涌现。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最新研究论文发表。

图片

图6 利用微穿孔结构实现宽频带吸声


相关推荐链接:

1、电梯机房板抬高结构做法电梯机房板抬高结构做法

2、最新装配式结构叠层板和铝模结合施工方案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电气工程原创版块

返回版块

2.2 万条内容 · 5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室内声场的若干基础知识

知识点:房间吸声量 为便于分析研究,通常把房间内的声场分解成两部分:从声源直接到达受声点的直达声形成的声场叫直达声场;经过房间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到达受声点的反射声形成的声场叫混响声场。声音不断从声源发出,又经过壁面及空气的不断吸收,当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声能等于被吸收的声能,房间的总声能就保持一定。若这时候房间内声能密度处处相同,而且在任一受声点上,声波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分布的声场叫扩散声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