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浅谈施工现场混凝土养护质量管理

浅谈施工现场混凝土养护质量管理

发布于:2022-10-27 11:26:2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0前言

商品混凝土使用的全面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养护认知有限,质量意识不高,未及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往往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从而影响混凝土耐久使用等问题,增大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加强对混凝土养护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保证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和耐久性,是目前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多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经验,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对现场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进行养护。

1混凝土养护的目的及作用

1)混凝土养护的目的:①让水泥砂浆胶结材料在初凝时充分得到进行水化,提高混凝土凝结、硬化速度;②降低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防止混凝土在初凝成型后遭受曝晒、风吹、寒冷、气温骤降等不良气候出现非正常性收缩,形成裂缝等破损现象。

2)混凝土养护的作用:①减少混凝土初凝后干收缩的延展,降低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②延长混凝土初凝后内部的持续散热的时间,使混凝土初凝后内、外部因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贯穿裂缝;③使凝固、硬化阶段的混凝土有一个适宜的潮湿环境,防止因混凝土表面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适宜的温度、湿度和一定养护持续时间,是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的三大要素。

2混凝土养护温度的确定及措施

1)混凝土养护温度的确定。由于混凝土结构断面一般较厚,水泥水化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不宜散发,在混凝土结构内部聚积,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内外温度差;在混凝土初凝、硬化阶段,外界气温的急剧变化会加大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这对混凝土结构是极为不利的,就需要在施工阶段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巨大的阶段,对混凝土的内、外部的温度差进行控制,加强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防止降温过快。

一般来说,及时对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内、外部温度差控制,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可能会因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胶凝材料在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时,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即大体积混凝土。

规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中心温度与其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自然气温的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0℃针对一般混凝土,比如道路路面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混凝土等,进行混凝土养护时,主要保证其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0℃。

2)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的控制措施。控制处于初凝、硬化阶段的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措施。

(1)降低水化热。水泥砂浆胶凝材料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一定的热量,该热量在无任何阻隔的情况下以自然蒸发形式发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一般较大,表面周长:截面积的系数比相对较小,所以混凝土胶凝材料在水化时产生的热量散失较慢,导致热量在混凝土内部聚集,使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值增大。混凝土初凝硬化阶段产生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骨料用量、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降低水泥水化热的主要措施有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水泥、添加外加剂和掺合料等。

(2)减小自然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凝结硬化时的表面温度是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混凝土凝结硬化时中心部位温度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小,特别是在气温骤降时,会极大提高混凝土内、外部层的温度差值,使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增大;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散热较慢,初凝硬化时其内部最高温度可达60~65℃,因此,对混凝土进行内、外部温度差值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减小外界气温变化对混凝土影响的常用措施是对混凝土进行表层保温隔热、内部逐步降温两方面。具体方法有: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时对混凝土采取遮阳、挡风、保温、隔热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在构件中埋设冷却管进行冷却水循环,喷洒养护剂等。

(3)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拌和用水量的约20%,是混凝土胶凝材料初凝硬化时所必需的;拌和用水量的约80%,会全部在自然条件下蒸发,该大量水分在短时间内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的快速收缩变形引起的应力增大,不仅可以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不可见的细小裂缝,破坏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还能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上产生变形,形成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刚度、外观质量和使用的耐久性。降低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主要方法有:增加骨料体积的含量、掺加适量纤维、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加强振捣等。

3)混凝土养护温度控制的注意事项。混凝土在凝结硬化阶段,其内部温度变化曲线是一个较快升温而后再逐渐降温的过程,升温速率比降温速率要大。所以,混凝土养护开始阶段,只需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即可,故应尽量少覆盖,让混凝土有充分散热的空间,以降低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养护中、后期,为防止混凝土内部降温过快,应采取保温措施,控制降温速率。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对混凝土养护时进行内、外部温度差的控制,都宜保证每昼夜的降温速度不大于1.5℃,防止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在下降过快时造成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养护湿度的确定及措施

混凝土养护湿度的确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对养护湿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是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和多余水分蒸发同时进行的过程。若混凝土养护环境没有充分的湿度来保证,可能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分在凝结硬化时大量自然蒸发,形成干燥失水影响水化过程,对混凝土使用时要求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失水干缩还能使混凝土在低强度下承受收缩引起的拉应力超限,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可能引起质量事故的发生。

国家标准要求在标准养护室对混凝土试块养护时,其温度(20±2)℃、相对湿度≥95%。有关试验表明: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会增长,水化反应的强度会降低;当湿度、温度越接近环境条件温度20±1℃、相对湿度≥90%时,混凝土的强度值的偏差就越小,因此,混凝土现场养护的相对湿度应以不低于90%为宜。

保证混凝土现场养护所需湿度的主要方法有覆盖保湿养护、洒水养护、蓄水养护、涂刷养护剂养护等,常用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草帘(麻袋)覆盖洒水保湿养护等,目的都是达到补充水分或者降低失水速率,保证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小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当外界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进行保湿养护。

4混凝土养护时间的确定及措施

1)混凝土养护起始时间的确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9)确定了混凝土的如下养护时间:①采用硅酸盐类水泥拌和制成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②添加了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C60及以上)和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4-2015)还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及养护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规定。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施工项目的混凝土养护,都是在浇筑完毕、初凝硬化后的12h左右开始实施。

受混凝土拌和时的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分、施工季节、施工天气甚至混凝土搅拌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混凝土养护时间到底从何时开始,很难有准确结论。只要混凝土中的水分产生了自然蒸发,混凝土的失水收缩就已开始,早期发展迅速,初凝后的24h之内可完成大部分的失水收缩,尤其是添加了减水剂的混凝土,在初凝完成的8h以内,是混凝土内部失水收缩的急剧增加期,如果仍采用在混凝土初凝12h后才开始进行养护,显然该养护开始时间已大大滞后于混凝土开裂的危险期,极可能造成混凝土因早期失水产生裂缝。笔者结合多年施工经验,混凝土养护开始时间原则上应以混凝土已达足够初始强度、能承受养护保温保湿操作且不破坏混凝土早期结构为宜,做到尽早、及时。混凝土开始养护的时间一般为初凝后的8~12h。

2)养护持续时间的确定。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养护持续时间不足,是现场混凝土养护施工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有7、14、21、28d四种。简单说,凡是采用硅酸盐水泥类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凡是添加外加剂(如缓凝剂)、掺合料(如火山灰、粉煤灰)和有特殊要求(如抗渗)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凡是采用含火山灰、矿渣水泥类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1d;凡是后浇带、悬挑结构、拱结构等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养护时间按28d实施为宜。

5混凝土养护的类型

1)自然养护法:在自然气温高于时,对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挡风等的保温保湿等养护措施;该方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

2)加热养护法:在自然养护条件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利用加热器先加入空气或水,然后由热空气或蒸汽来进行加热养护混凝土的方法;包括:现场搭设保温暖棚养护法等。

3)标准养护法:混凝土在室温维持(20±2)℃、湿度不小于95%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条件下的养护;一般针对标准混凝土试件在特殊房间进行的养护。

4)电热养护法: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热能来进行混凝土养护的一种方法,即将电级放入,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接通电源使电能成热能;具体可分为电热毯法、线圈感应加热法、工频涡流法和远红外线加热法等。

5)养生液养护:将养生液用喷枪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在自然条件下,溶液挥发后能在混凝土外表面形成一层隔水、隔气的薄膜,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过早蒸发的作用;该方法适用于清水混凝土的养护,不适合后期要做粉刷的混凝土。

6)辐射热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可隔水、气的吸热物质,通过发热体发热达到在混凝土表面进行集热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包括太阳能热养护法等。

7)冷养护:在自然温度低于5℃时进行的混凝土施工,称为混凝土冬季施工;在低温条件下除了采取加强保温措施外,还可以采取水浸低温养护法,即冷养护法。该方法主要是考虑了冰水临界温度为,冰层下的水温一般保持在左右,而混凝土冻点温度在-2℃,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养护温度保持在1℃~4℃,达到养护目的。

6结语

进行现场混凝土养护时,有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必需的养护时间,做到养护尽早、及时,养护持续时间足够、适当,是实现混凝土耐久性,防止混凝土开裂的重要保障。在进行现场混凝土养护时,应充分考虑拌和混凝土的水泥类型、砂石骨料情况、配合比、水灰比以及混凝土现场浇筑和养护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结构部位、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可行的一种或综合几种养护方法,从而在保证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开工前)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资料

知识点:施工现场混凝土养护质量管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回弹法检测混凝士抗压强度

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相对较多,为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经试验又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相应修订,现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相对于之前的规程,本规程对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及测区强度换算表和数字式回弹仪的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1回弹法检测概述 回弹法检测是我国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来的新检测方式以及检测技术,其实际应用原理就是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回弹值以及材料的碳化深度的检测明确混凝土结构的具体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效率相对较高且其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准确,因此现阶段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且应用频率相对较高。虽然说相对于其他检测办法来说,回弹法检测技术较为保守,但是其主要优势就是不会对混凝土原本的性能和质量造成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