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混凝土阴阳配合比产生的根源及对策

混凝土阴阳配合比产生的根源及对策

发布于:2022-10-27 10:51:2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纷纷上马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把关不严有些搅拌站人员配备不合理硬件设施也不完备但通过不正常的方式通过了验收取得了建筑企业资质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本地区的产能过剩。为了生存各搅拌站竞相打价格战通过请客送礼、给相关人员回扣的方式承揽业务。为了降低成本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少了掺合料的用量多了。但混凝土规范对水泥的最小用量是有要求的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阴阳配合比。

理论配合比都是为了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的。但标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比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没有体现当前所提倡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概念没有混凝土掺合料和外加剂的使用方法。

混凝土技术人员只能从其他标准规范中获悉寻找理论依据但标准规范的要求令人难以理解又相互冲突。比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3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又因大多地下或防水工程属于大体积结构有了上述规定就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形同虚设。标准没有对这些规定做出详细说明使混凝土技术人员无所适从咨询相关部门也给不了合理的解释这制约了现代混凝土的发展。

标准中所规定的坍落度范围几乎都不适合现行施工要求。施工一般都要求搅拌站提供具有大流动性、自填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而要满足这些就必然与规范有冲突也就必然出现理论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不同。同时还有一些理论配合比也只是满足一些特殊的需要如各种奖项评审过程中就对混凝土提出了很多过时的要求。

结构设计老套仅对混凝土提出抗压强度要求是设计人员普遍作为。而忽略混凝土的其他性能要求如施工性能、抗冻性能、抗剪、抗折、变形等这些性能要求对结构也很重要。这也成为理论与施工两套配合比不统一的一个原因。施工配合比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需要。搅拌站在通过充分科学试验后为了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一般会执行一套科学又经济的施工配合比。

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期混凝土由水泥、砂、石、水四组分构成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浇筑方式采用塔吊或吊车提升至施工部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不高。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混凝土用量也越来越大再采用传统的现场搅拌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快速施工的需要。于是预拌混凝土开始走进施工现场其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很快被人们欣赏。

但预拌混凝土的要求高和易性好、质量稳定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要取得优良的施工性能以前由四组分组成的混凝土不再满足施工的要求。人们通过大量试验把掺合料和外加剂应用于混凝土中。混凝土掺合料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沸石粉、硅灰等但人们并不接受这些材料认为这些材料只不过是搅拌站为了降低成本而加进去的“填充料”对混凝土没有好处少掺点还可接受多掺了绝对不能容忍只有水泥对混凝土强度有贡献。所以搅拌站给工地的开盘鉴定资料中不敢体现使用或使用过多的掺合料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就出现了“阴阳”配合比。要想解决“阴阳”配合比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与混凝土应用有关的部门要更新思想观念。随着天然资源的枯竭人们加快了对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大量的新材料应用于生产活动中要采取欣赏的眼光看待不要老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其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及时更新不要变成阻碍发展的“紧箍咒”。混凝土设计人员不要只对混凝土强度提要求还需兼顾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经济性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再者改变现有的施工模式混凝土搅拌站以前是搅拌一运输一泵送模式。现在可采取混凝土一站式服务延伸至混凝土振捣成型一养护。与混凝土有关的施工活动都由搅拌站承担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互相推诱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做法比如医药行业。这个行业与建筑施工行业一样也是关乎人们生命的行业。它们现行的做法是只提供产品组成的有关材料名称并不提供配方。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配方属于商业秘密不属于公开的范畴。人们只关心药品的疗效和有没有副作用及副作用的大小。对于混凝土行业也可以这样做。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规定混凝土中哪些材料可以使用对于配合比不必要求太多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只要施工性、强度、耐久性满足有关的要求就行。这样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

内容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2008年辽宁省计价依据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标准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配合比汇总

知识点:混凝土阴阳配合比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8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基坑钢支撑体系设计中日对比

我国虽然对基坑钢结构支撑的研究与应用开始较早, 然而由于政策导向、材料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原因,钢结构支撑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而基坑钢结构支撑在日本已发展为主要的基坑支撑形式。 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的钢结构支撑体系设计方法,明确了两国设计方法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与推进钢结构支撑体系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一、基坑钢支撑结构体系简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