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市民文化中心的公共性设计——益阳“一园两中心”

市民文化中心的公共性设计——益阳“一园两中心”

发布于:2022-10-24 09:18:2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AT导读】2022年5期“城事”栏目聚焦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建筑组群,在对待公共性的态度上,设计更多聚焦于如何处理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市民的关系。通过类型化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升空间开放性和使用灵活度,鼓励多样化的市民活动。  

 

活动中心、文化馆、室外篮球场 组群  ? 刘国威


 
市民文化中心的“公共性”设计策略  
——以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为例  
文/ 刘亚东  
NO.1  
 

项目背景

2016年初,我们接到益阳市市政府邀请,在开发区梓山湖公园内设计市民文化中心和政务中心。该项目旨在提升益阳市城市文化公共设施水平,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与全民健身,带动周边业态的发展,助力打造5A级景区。  

1.1  功能组成

项目总称“一园两中心”,其中文化中心包括规划馆、博物馆、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政务中心包括市民服务中心和服务配套中心,同时设计范围包含梓山湖公园南区的景观设计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7万 ,属于文化办公类建筑集群设计。  

总平面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1.2  环境特征

梓山湖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东南部,占地面积530 000㎡,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湖面南北方向长达2 000多米,两侧为丘陵地貌,湖岸曲折,多支流峡谷和湿地浅滩。在一个接近400万人口的现代都市中,有这样一处原生态自然湿地公园实属难得。从空中看梓山湖,它像嵌入城市中的翡翠,被树林环抱,是城市的天然绿心。  
项目位于梓山湖南侧,总用地面积超30万 ,形状不规则,东西长约800m,南北长约1 200m。   一道南侧丘陵地貌往北延伸的余脉逐渐跌落至梓山湖内,站在山梁往北眺望,可以俯瞰梓山湖全貌。场地南部被东西向的迎宾东路(8车道的城市快速路)穿过,将山梁截断,也切断了南北地块的联系,行人穿越困难,是场地中的不利因素。  
梓山湖原本是个小型水库,用于汇集山上溪水,保证周围一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同时兼顾养鱼功能。近年来,随着益阳城市扩建和城市人口增加,梓山湖公园逐渐成为市民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建筑设计如何回应环境的独特性,尽可能创造开放性和公共性,和市民生活发生互动,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  

文化中心设计概念轴测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NO.2
 

公共性设计策略

城市文化中心的兴建始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城市用来呈现文化艺术作品、提供公共活动空间的建筑群体,它的建设在满足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同时,也塑造了城市空间,体现了城市建筑的美学。由于上位规划的宏观视角,场馆往往被限定在以城市道路或街道划分的红线内,体量和外观由设计导则统一控制。这种模式具备开发的效率性和经济性,但忽视了场地固有特征,各地块仅考虑红线内的问题,对周边地块态度消极,较少关注地块间的公共空间。在此设计中, 我们采取公共性和开放性的态度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市民的关系 ,主要采取如下几个策略。  
2.1  共生:提炼自然山水特征,建筑借势布局并强化自然属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  
场地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逐渐跌落至梓山湖内,湖水延续山脉走势继续往北延伸,形成一条天然轴线。湖面在两侧树林的框定下,成为一道深远的视线通廊,观景效果极佳。业主最初希望各场馆靠近城市快速路集中布置,这样虽然方便交通,但要开山填壑,辟出开阔的场地,原始地貌的特色会随之丧失。 基于本土设计的价值观和本土中心多年积累的项目经验,我们建议尽可能地保留原始地貌、地形,将建筑沿山脊线性布局,回应场地的独特性。  
区别于以往集群设计“各自为王”的情况,我们强调建筑群的整体设计,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最初的方案是用一个连续的屋顶联系各个场馆,由于空间尺度超常、工程量大、成本高,不符合益阳市城市建设定位。经过优化,将屋顶依据建筑布局切成几段,保留形式上的延续性,外观由 “一体感”升级为“群体感”,采用曲线钢结构金属屋面,呼应自然美学,突出“轻”的效果,远远望去屋顶像是漂浮在树林之上。 走在公园中,由于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树林的遮挡,建筑被适度地消隐,屋顶有时高出树丛,有时埋入大地,与环境形成动态互动。  

各场馆屋面“漂浮”在树林上  ? 刘国威

 
“基座”部分容纳了场馆大部分的功能房间,采用“重”材料呼应场地。将功能拆分为独立的单元块,依据场地条件布局,平坦的场地设置大空间,陡峭的场地设置台阶,平缓的场地设置坡道。通过因势利导的组织,使建筑嵌入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空间的趣味。  

文化馆、活动中心、科技馆形成的群体感  ? 刘国威

 
材料的选择也尽量契合功能,规划馆的红色陶板呼应益阳的红土地,博物馆的墨色山水岩传达厚重的历史感,活动中心的暖色拉毛涂料外墙营造温暖的氛围。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环境优美、地形复杂以及建筑的自然美学设计策略,设计只是客观梳理现状条件的顺势而为,在功能与环境间做轻巧的权衡就能产生丰富动人的空间,无需刻意“创造亮点”。  

活动中心、文化馆、室外篮球场 组群  ? 刘国威

 

2.2 共享:公园不设边界,提供多种交通接入口,设置公园慢行系统,共享公园资源

梓山湖公园作为城市公共自然公园,多个方向均与城市道路相接,且周边有大量居住区及商业配套设施,因此不设围栏、门禁,全时段向市民开放。人流主要来自西侧密集的居住区和北侧万达广场商业区。由于建筑群东侧没有道路,借科技馆与活动中心之间的文化路(已规划的环湖道路)在东侧增设南北向支路,将文化路与迎宾南路贯通,同时通过交通评价分析不会影响游客通行,提高了东广场的公共性。  
为解决迎宾东路不易穿行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下穿隧道,汽车在上方行驶,行人从下方通过,可确保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这样不仅优化了园区流线,也解决了南北城区市民日常通行的问题。  

从下穿隧道看市民服务中心   ? 刘国威

 
园区内设置丰富的慢行系统,鼓励游客骑车、步行进入公园。   为了方便市内各区市民的到达,在迎宾东路上增设公交车站,将文化中心纳入城市公交系统。文化路北侧结合梓山湖景区的既有旅游线路,增设景区电瓶车停靠点。沿紫龙路东侧和文化路西侧结合山坡下较为隐蔽的位置分散设置私家车停车位。  
公园内由南向北设置一条主要游览线路,将各个场馆、室外广场串联起来,通过室内空间、半室外空间、室外广场的排列布局控制空间的节奏感,空间的尺度、光线的明暗在变化中调动游人的心理感受。  

各场馆组合平面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主要的节点依次是市民服务中心环形广场、规划馆沙盘厅、博物馆综合大厅、公园西广场、活动中心文化馆内街、公共篮球场、室外剧场、科技馆综合大厅、图书馆中庭。图书馆二层休息区是游线的终点,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同时可一览梓山湖公园全貌。  

博物馆内部空间分析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规划馆内部空间分析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图书馆内部空间分析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游线的终点并不是尽端,这里与梓山湖公园的环湖栈道相连,将公园漫步道接入环湖景观步行系统中,同时也承接从湖边进入园区的游客。   来湖边散步的大多是周边居民或者周末来度假的市民,他们也许不参观场馆或参加活动,但是同样拥有共享公园景观的权利。  

活动中心、文化馆、室外篮球场组团  ? 刘国威

 

2.3 开放:预留类型化公共空间,提升空间开放性和使用灵活度,鼓励多样化市民活动

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公共空间,渴望参加公共活动,释放焦虑和压力,获得参与感和认同感。因此在设计中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回应人们心理和身体的需求。  
(1)半室外公共空间    

益阳夏季温度偏高,潮湿多雨,为应对这样的气候条件,鼓励市民在室外活动,文化中心在很多地方设置了带顶棚的半室外公共空间。 结合文化馆的屋顶形态,在西侧设置带顶棚的室外舞台和看台,顶棚是室内剧场屋顶的延续,屋顶端部埋入草坡,形成半围合空间。屋顶下布置必要的舞台机械设备,满足简单的演出需求。外侧的景观绿地将看台体量消隐在草坡里,在看台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出入口,和周边景观、广场连通。室外舞台全天候对市民开放,可以作为话剧、舞台剧、音乐节、报告等活动场地。

文化馆室外舞台及看台  ? 刘国威

活动中心的核心位置设置半室外篮球场,屋顶呈圆锥形,天光从中心预留的洞口洒下,球场和两侧下沉看台对称布局,整体空间具有向心性。周边环形坡道盘旋而上,围合了球场的边界,也解决了从首层上到二层的交通问题。同时,坡道也是立体化的看台,观众可以选择适当的高度和角度观看比赛。每到傍晚,灯光亮起,这里就成了活动中心最热闹的地方,球场上挤满了打球的孩子和青年人,看台上坐着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活动中心室外篮球场  ? 刘国威

 
(2)室内公共空间    
在设计中,通过功能的合理布局为室内公共空间的开放预留机会。   比如,我们希望未来博物馆的综合大厅成为一个开放性较高的区域,首先将其设定为南北贯通的空间,直接与主次入口相连,其余的展厅、报告厅、餐厅、办公等功能房间布置在综合大厅的两侧,既和大厅相连,又各自独立,这样大厅的开放程度就会较少地受到周边房间使用的影响,同时餐厅、咖啡吧这类功能的运营会提高综合大厅的开放性。  
 

博物馆综合大厅    ?   刘国威    

在空间设计上,将场地高差引入室内,在恰当的位置设置景观式台阶和坡道,解决通行和无障碍问题; 将室外的木模清水混凝土墙面引入室内,墙体的转折、高低起伏具有传统街巷的意象; 入口采用高通透率的高大玻璃幕墙,这些策略模糊了室内外的物理边界,也削弱了心理的界面感,鼓励人们进入室内。

 
(3)立体化的公共流线    
由于场地高差复杂,建筑顺势布局,室内空间丰富,公共慢行系统也变得非常立体。   图书馆位于建筑群最北端的湖滩处,南北高差非常大。南北入口相差两层,由于每层均与室外场地相接,又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可达性,让人感觉两侧都是地面层。结合书架设计的楼梯、坡道、阶梯阅览室串联不同标高的平台,增强空间的趣味性,模糊了楼层的概念,每一层都可以是地面层。  

图书馆剖面图  ?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图书馆阶梯阅览室  ?     刘国威    
 
这种模糊性对空间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传统观念中的屋顶平台、下沉庭院这类相对独立且封闭的空间,通过与室外广场的连通变得开放,有了较强的公共性,成为人们乐于使用的积极空间。地面采用和景观广场相同的彩色小料石,通过红、灰、黑等不同颜色的组合,成为有动态感的曲线纹样,弱化建筑平台与景观广场间的边界,鼓励人们自由穿行。  

博物馆前运动健身场  ? 刘国威


(4)以建筑为背景的公共广场    
科技馆是文化中心最高的建筑,有较强的地标性。震撼的外观和室内空间使这里成为市民打卡和电视剧拍摄的取景地,一天内人流量最高可达 7 000 人。太阳下山,灯光秀吸引很多人来到科技馆前的圆形广场上,不仅有博主直播,还自发形成了市场,如小吃、擂茶、乐器演奏、汽车展销等。博物馆主入口设置大台阶和多个相互错动的室外平台,与西广场自然衔接,大台阶体现了博物馆的纪念性,同时也成为西广场的附属看台。 区别于活动中心的室外舞台及篮球场,西广场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使用完全开放,灵活性最高。 一到傍晚这里就成为了消防队操练、百姓广场舞、小孩子嬉戏打闹、商铺摆摊的地方。  

从城市道路看科技馆  ? 刘国威  

科技馆室外广场       ? 刘国威  
(5)运营管理是公共性的保障    
除了建筑设计上预留的公共性条件,运营管理的执行力也至关重要,园区全年全时免费对公众开放,球场、室外舞台、广场提供免费的设备和照明。   园区夜景照明分节假日和工作日两种模式,节假日适当延长照明时间,夜间保留部分步道灯、湖边景观灯,确保游人安全。由于刚刚开园就人气火爆,运营适当放松了管理要求,允许路边停车,允许私人摊位,鼓励博主直播等自发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业态,提升园区活动,计划在东广场北侧设置运动中心,包括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    
 
在图书馆北侧设置灯光体验区,与湖对岸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万达广场相呼应。我们向业主建议逐步开放原本属于各机关部门的室内空间,如活动中心地下一层预留的超市、餐厅、多功能活动室,二层的多功能放映厅。建议定期在公园举办主题活动,如啤酒节、夜市等,培养市民的生活黏性,以公共文化为主题,形成自然的商业生态。  

 
NO.3    

总结与体会

项目从设计到竣工历时6年半,其复杂程度、业主的需求调整等问题使得项目进展缓慢且艰难,随着各个场馆及景观的逐步开放,公园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活力,我们对项目未来的使用也越来越有信心。  
公共建筑作为市民活动、集会的公共场所,具有天然的公共性。它服务的主体是大众,相比其他类型的建筑,更容易成为一种“城市风景”。建筑师是风景的塑造者,而市民则是风景的主人。  
市民生活是多样的,且无法预测,作为建筑师应该欢迎这样的开放性。 设计中适度的留白空间可以鼓励市民开放性地使用,发挥创造力,体现自我价值,提升归属感。 由此,建筑才会更好地为市民生活服务,在与公众活动的交互共生中,建筑完成自我更新迭代,生命力得以延续。  

博物馆前广场亲水平台  ? 刘国威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益阳市“一园两中心”  
业主:益阳市中冶科工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迎宾东路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崔愷、时红、关飞  
设计团队:刘洋、董元铮、王德玲、宋旻斐、窦强、刘亚东(建筑);徐杉、石雷、罗敏杰、董越、宫婷、刘会军、王春圆、董明昱、王加、雷博、连荔、袁乃荣、曹为壮、沈晨、安明阳、王莉、贾京花、刘艳雪(结构、机电设备)  
幕墙设计:建筑帷幕设计咨询中心  
景观设计: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  
泛光照明: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总建筑面积:174 300㎡  
设计时间:2015.12  
建成时间:2022  

摄影:刘国威

来源:AT建筑技艺 


 

-END-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2022年5期“城事”栏目聚焦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建筑组群,在对待公共性的态度上,设计更多聚焦于如何处理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市民的关系。通过类型化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升空间开放性和使用灵活度,鼓励多样化的市民活动。  

    2022-11-01 16:10: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层办公 校园公共建筑设计:丹麦 IPC 国际人民学院

设计:URBAN POWER 作为丹麦民众学院文化的一部分,学院自 1921 年以来一直是国际学生会面、学习以及交流思想和意见的场所,具有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扩建部分增加了新的教学室,并为未来的活动和辩论提供了一个社会核心空间,作为学校关注对话、透明度和全球视野的一部分。在新扩建的建筑中,学生将可以 360 度全方位地欣赏周围的公园,且原则上面向了整个世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