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砖瓦研究专著
来源:中式营造
长期以来,文物保护领域一直对历代建筑中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较高的大木结构、斗栱、琉璃饰品、石砖雕等较为重视,成果丰富。但对为建筑起到围护作用,且数量众多的青砖、青瓦材料则极少关注,相关研究凤毛麟角。
其实,不同时代古建筑上青砖、青瓦的工艺做法,都体现着各时代、各地域匠作工艺、技术的演变与进步。砖瓦外表留下的印记,可作为后人判断时代特征的证据之一,也是建立建筑考古文化年代学的重要标尺。
青 砖
山西隋唐之前(含隋唐)的青砖普遍有明显的绳纹痕迹,且绳纹的疏密程度、粗细及编织方法都带有各地域、各时代的深刻烙印。如晋阳古城遗址的北朝条砖和佛光寺的唐朝条砖,其样式就有很大不同。
晋阳古城驿站-北朝条砖
佛光寺-唐朝条砖
到了宋代,山西的青砖抛弃了绳纹工艺,普遍采用阴刻模具,在青砖底面形成凸起的几何图案。如八龙寺塔的宋代几何纹方砖。
八龙寺塔-宋代方砖
辽代的青砖基本以粗条纹砖式样为主,其应是在唐代绳纹砖的工艺基础上改进而成,是砖模具及工艺技术所致的留痕,也是“辽承唐风”的又一例证。如浑源文庙的辽代粗条纹条砖。
浑源文庙-辽代条砖
金元时期,山西南部地区普遍采用手印砖。如解州关帝庙的金代右手印条砖。陕西曾发现大量唐代手印砖,但山西未见。
解州关帝庙-金代条砖
至明清时代,青砖一般没有任何痕迹,仅有糙面和较为平整面的上下区分。如蒲州故城的明代条砖和介休五岳庙的清代条砖。
蒲州故城-明代条砖
介休五岳庙-清代条砖
青 瓦
瓦类基本分为四大类:筒瓦、板瓦、瓦当(或称之为勾头)、滴水。其他少量配件有当沟、瓦条等。
以瓦当为例,先秦时期有半瓦当和圆瓦当,其图案丰富多彩,有素面、动植物纹饰、兽面纹、绳纹、云纹、夔纹等。
秦汉时期,出现了大量文字瓦当,如夏县禹王城遗址、洪洞古城遗址和襄汾陶寺汉代窑址出土了“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且边轮高出图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以文字瓦当、云纹瓦当、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瓦当等为主。这些瓦当大多受佛教影响,如大同一代出土的北魏及北齐瓦当。
北魏文字瓦当
北齐莲花瓦当范
隋唐时期的瓦当以莲花纹、兽面纹、佛像纹、龙纹等为主。其中莲花纹瓦当最多, 其次为兽面纹、佛像纹和龙纹瓦当,夔纹瓦当消失。莲花纹的边轮内有联珠纹和凸弦纹各一周,且边轮变宽。
宋、辽、金、元时期,半瓦当消失,仅剩圆瓦当一种,瓦当图案以兽纹、花卉纹为主。这一时期,文字瓦当基本消失,莲花瓦当较少,兽面瓦当较多,出现了龙纹瓦当。
左右滑动查看兽面、龙纹瓦当
元、明、清时期,殿宇建筑多用琉璃瓦来彰显身份。这时的琉璃工艺已较为成熟,特别是明代,琉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如洪洞县广胜寺的琉璃塔等。
明代龙纹琉璃瓦当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