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构架体系成熟之前,建筑用木与构架技术同处于探索阶段,两者相互制约,促进发展。树材的尺寸、重量、强度与韧性、纹理、树种产地、干缩性、防腐性等都是古人择木的考量范围,与今日木建筑用材标准并无二致。
建筑梁、柱用材对高度尺寸有客观要求。植物材料的天然尺寸是古代木构建筑的限制条件。梁、柱构件的尺寸重要,还是材性更重要,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明代刘基在《鲁般》中列举了树材的天然尺度和形态与建筑构件的对应关系,大的树料做栋梁,小的做斗,弯的做拱,直的做柱,长的做椽,短的做蜀柱。提出在树木资源的匮竭的时期,枫、柟、松、栝、杉、槠、柞、檀等建筑良材可以用于所有建筑构件。可见,对树材天然尺寸的充分利用是古代择木的首要原则。
用木重量的配置与建筑构架的稳定性有关系。柱梁体系中的穿斗式结构用材细小,屋顶荷载分散至密集的柱网中。抬梁式结构中,尤其殿阁式,柱网层和屋架层的自下而上垒叠,以用木的尺度和强度换取空间,一般来说自上而下的用木强度递增,重量(密度)也增大。构架用木的重量平衡,还体现在一根木材的根、梢安置。
传统把圆木靠树根的一端称大头,俗称老头,靠树梢的一端称小头。大头与小头的年轮木纹明显不同,大头木纹更紧密,强度和耐腐性优于小头。柱子的传统做法是大头向下,小头朝上,上小下大的柱子收分与木材的自然生长规律相应。梁、枋、檩的安置遵循“有中朝中,无中朝东”的原则,即梁、枋、檩的大头都朝向明间,明间的朝东,因为传统木构架中心部位承受的荷载最大。椽子用木的根部均朝下,檐椽靠近雨水需要的耐腐性能更强,而越靠近檐部的椽子所受屋面荷载也越大。
树木的生长速度与木质坚硬度的关系,可知速生的树种不宜作为承担大荷载的结构用材。
强度是指木材在规定方向上能够抵抗最大荷载的能力。韧性是指木材抵抗骤然荷载冲击的能力。
木材的强度和韧性是构件择木的主要标准,如柱子用材,首先考虑木材的顺纹抗压和抗弯强度,其次考虑硬度、剪力和抗劈力;梁枋用材,不仅要具有较好抗弯、抗压强度,还应考虑木质的韧性(即抗弯弹性模量);桁檩用材,首先考虑横纹抗压、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其次为抗冲击,抗剪,顺纹抗拉与硬度。除了树种本身的力学性能差异,由于木材不同于一般均匀、各向同性的材料,其强度和韧性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外力的施加位置、纹理角度、节疤、含水率等等。
建筑结构用木益选纹理顺直之材。一般来说,具有不规则木纹的木料,容易弯曲,如香樟木适于做弯椽,如用作斗拱,则需要充分干燥,防止发生开裂和变形。我国温带及以北的树种,以针叶树材为主,通常材性较轻软、高大通直,尖削度小,容易加工,自先秦时期,针叶树材已经成为北方官方建筑的主要用材。
亚热带、热带的树种绝大多数为阔叶类,普遍较重较硬,斜纹理或交错纹理占多数。但是,楠木、柚木、槭木、山枣、楸木、梓木、麻栎、核桃、檫木、铁力木、桦木、香椿、榆木、榉木、水曲柳、黄波罗、泡桐等属于纹理直或略斜的树种,可以用于建筑结构。
地理气候环境对树木材性和品质有影响。同种木材,在不同产地有当地的常用名称,如商品材杉木,在江苏称东湖木、福建称建木或南木,湖南称广木、浙江称正杉,四川称沙木,贵州称苗木、云南称秃杉。经试验发现,不同产地的杉木材性略有差别,其中以湖南、江西、安徽、福建、贵州、广西的杉木为佳。中国古代统治阶层对重要建筑的选材十分重视,云集各地佳材,官式建筑客观上推进了古代建筑用木的多样化科学化发展,而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宫廷建筑用材严谨、优质的基本保障。
木材的干缩性对建筑质量有影响。建筑工程除了要重视木材的干燥,树种之间干缩性的差异也影响建筑构件的选木。一般来说,木材的密度越大,硬度越大,干缩也越大。干缩性大的树种用于室外环境极易发生变形。《诗经》中多次出现檀木,因属于重质硬木,均用于制作车辐、车轮等高强度的小构件,建筑和舟船用木则皆取松柏等轻质软木。随木作工具的进步,宋代硬木大量用于内檐装修或斗拱,但不用于大木构架和外檐装修,以防风吹日晒开裂变形。
冬天采伐的木材干燥、坚实、不易腐朽,这是从自然取材中积累的木材防腐经验。自西汉时期,耐腐性强的树材已被用于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尤其是与地面接触的柱子。通过对清代故宫建筑群的树种鉴定发现,防腐耐湿的树材在建筑中有周密的配置,柱梁多选用耐腐性强的楠木、梓木、黄松;椽子和望板多用耐腐、抗蚁、耐水湿、质轻的杉木;角梁和门窗台框多用耐腐强、抗蚁蛀、较耐水湿的樟木;脊吻下的木桩和潮湿处多选用柏木;地下木桩多选用柏木、柳木、红松木等。若在一棵树木中,则以颜色深的心材更为坚硬、耐腐。广东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就有抛弃铁力木易腐的边材,以心材为柱的传统。
文章来源:《中国古代建筑植物材料应用研究》--杨俊
知识点:古建筑木材材性的认识与择取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常用木材无损检测方法及其选择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 testing)又称非破坏性检测或无损探伤,指的是以无损或微损的可靠性方式,对材料或制件进行形状特征测量、内部缺陷检测、材质性能评定(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组织结构等)等操作,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并基于此就材料或制件是否能够适宜于某特定应用而作出评价的一门技术方法。换言之,即在不破坏被测物体原有状态和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利用超声、射线、电磁和红外等原理特性,对零件、构件、设备等进行缺陷、材性、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手段的统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