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古代城市民居

中国古代城市民居

发布于:2022-10-18 13:37:18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中国古代文化分类


1、官文化:指宫廷的、政府的或者官方的文化,相对应宫廷建筑和政府建筑,皇宫、皇家园林、府衙等建筑。


2、士文化:文人知识分子文化,相对应文人建筑,例如私家园林、书院、风景建筑(岳阳楼、滕王阁等)。


3、俗文化:民间文化,相对应民间建筑,例如民居、祠堂、牌坊、会馆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中国传统建筑


官式建筑:

遵从官式等级,规格,由相应工官役匠营造(故宫、天坛、府衙、皇家园林)。


地域建筑/风土建筑/乡土建筑:

  因地制宜、由民间工匠建造(民居、村落/聚落)。


地域建筑: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


风土建筑:城乡中具有很强风俗性,地域性和历史特征,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沿用的老建筑。它构成一个地方传统聚居结构的典型老房子及其外部环境,都是不可再生的城乡遗产资源。


乡土建筑: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利用建筑所在地区的传统材料和自然资源进行建造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建筑。


建筑遗产:   属于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的一种类型,是物质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各种营造活动所创造的一切实物,具体地说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城市、村镇和它们的环境。


2021真题:谈谈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筑遗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建成遗产:是经由营造活动所形成的建筑、聚落、景观等文化遗产本体的总称。


乡村建成遗产:泛指以建造方式形成的文化遗产,由建筑遗产、城市遗产和景观遗产三大部分组成。将‘建成遗产’概念的空间范围扩展开来,其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历史环境’,即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城乡建成区及其景观要素,比如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乡村中的传统聚落。



二、住宅


居住建筑,人类最早的建筑类型,远古时期的陶土为窟,构木为巢等。


1)《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着为营窟


2)《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图片
图片


三、住宅形制的演进


原始社会:


1、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建立相对稳定的居住点——聚落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非农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形制演进,乡村却由于农业发展的延续性还一直存在着早期聚落的特征:

(1)适应地缘
(2)血缘纽带


原始社会——夏商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秋:


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


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图片


汉代:


1、继承传统的庭院式

原型:三合院、L形住宅、“口”字形住宅、“日”字形住宅

拓展:前后扩展院落,左右扩展院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创建新制---坞壁,村落周围用来防御的围子。

社会政治不稳定,战争不断,为加强防御,用高墙环绕,四角设望楼。

图片


北魏和东魏:


从北魏时期,贵族住宅的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内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


图片


隋唐五代:


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庭院。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庑殿顶。庭院有对称的,也有非对称的。


从隋到晚唐,有一个从廊院式到合院式的交叉过渡期。

图片
图片


宋代:


城市的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成多样化

(1)城市住宅平面十分自由,有沿街的前店后宅格局,有工字形

(2)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


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院

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的建造有很大影响。


图片
图片


元代:


北京后英房胡同元代住宅遗址的考古发现

证明元代住宅还有用工字形平面构成主屋的


图片


 明清两代:


(1)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局

(2)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住宅类型


一、中国传统建筑地缘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住宅类型:


图片

1、平面分类法:

2、结构分类法:

3、外观分类法:

4、气候地理分类法:

5、民系分类法:

方言、生活方式、信仰

6、构筑类型:

以结构分类法为主线,综合考虑气候地理以及民系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


图片


二、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1、北方合院式民居:


        即三合院,四合院;三栋建筑加一面墙即三合院,四面都有建筑围合的是四合院,有北京四合院,山西四合院等。


图片
图片


1)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2)北京四合院:

a、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b、秩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c、院落内向,墙垣厚重,院内噪声低,风沙少;

d、建筑密度不高,庭院比较宽阔,交通面积较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四合院平面

3)山西四合院特点:

图片

a、规模宏大,院中套院,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两边的厢房向中间靠拢,把正房两端遮掉。;

b、中轴对称;

c、山西宅院因地制宜,多采用砖瓦结构,以砖砌墙,以瓦盖顶;


4)案例:山西乔家大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2、天井式民居


图片
图片


天井式民居理论上也属于四合院,庭院狭窄,四面的屋檐相连,屋顶形成一个朝天的斗形,这就是“天井”;四面屋顶的水向中间流入天井,常被形容成“聚宝盆”。


1)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方(华中,华南,华东西南);

2)材料:

砖、石、木;

3)徽州天井院:

徽派民居(宏村),格调单檐,跌宕起伏的马头墙,砖雕木雕石雕精美,村落组织富有韵律。


图片
图片

4)江浙天井院:

江浙民居(周庄),多为一面临河一面临街,用色浓烈多白墙黑瓦。布局活泼雕刻精美屋面巧。


5)云南天井院(云南一颗印):  

云南民居,单调散布具有开放性,有L型,三合院,四合院,有“三坊一照壁”—白族的代表。


图片
图片

3、窑洞式民居:


1)分布: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陕北、豫西、晋中等地);


2)特点:


a、按形式分类:

①靠山窑(靠山窑利用现有的山坡斜面,削出一片崖壁和地坪,然后在崖壁上直接   挖出房间,在崖壁入口处做门窗)

②地坑窑(地坑窑是在平地上挖出数米深的四方形大坑,再在坑的四壁横向挖进窑 洞,就像庭院四周的房屋)

③砖砌锢窑(一般用砖、土坯平地起一个窑洞,而不是采用前两者的挖的方式)

b、充分利用黄土的土质紧密性特点,就地取材,造价极低;
c、防火,防燥,且抗震;
d、节省能源,冬暖夏凉,经济环保,维护费用低


图片


3)成因: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气候炎热


4)案例:

河南康百万庄园

图片


4、干阑式民居:


俗称吊脚楼,干阑式建筑大多是全木结构,木柱木屋架,木板墙壁,木地板等;层数一般为两层,底层木柱支撑架空,可堆放柴火等杂物,也可做猪圈牛栏,二楼住人;


1)分布:

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2)材料:

竹木材料;

3)特点:

a、底层架空,出檐深远,外廊宽,干燥防潮又凉爽;

b、有效利用山地,十分符合西南地区平地少,山地多的地形。

4)案例:

云南景颇族民居

图片

5、土楼式民居(中南10):


1)分布:

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赣南一带。

2)材料:

外墙材料取自于当地的红壤与砂石,石灰相结合,以糯米,红糖作凝固剂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竹片提供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夯土、竹、木等。

3)特点:

a、依外观分为方楼、圆楼、五凤楼;

b、土楼以祠堂为中心,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

筑正中央;

c、中轴对称,无论方楼、圆楼都中轴对称,与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d、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且是内通廊式;

e、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夯土外墙高大厚实,上厚下薄,一二层不开窗做杂屋,上层主人房间朝向土楼内部;

f、注重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屋顶等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

g、外墙开小窗,呈梯形,内小外大,便于防卫。

4)成因:

它是古代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为防御土匪侵袭,自我保护而建造的大规模聚居性住宅建筑,因而防御性极好。

5)案例:

福建承启楼


图片
图片



6、碉楼式民居:


1)分布:

即藏式民居,分布在藏区(西藏,四川,青海,内蒙),形似碉堡。

2)材料:

石材、土、木、砖。

3)特点:

a、碉楼的高度一般比普通住宅高,一般一到四层,墙体有明显的向上收分(石材),因此外观稳定,形似碉堡。

b、平屋顶,外墙厚实高大、开小窗(平顶因为降雨少、开窗小则出于防御及适应日照强的需要)。

c、碉楼形象是融合了中外建筑形制的结果,因此远观碉楼就如欧洲的中世纪城堡一般。

4)成因:

气候因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沙大,碉楼有效地满足了高原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生活需求。

5)案例:

开平碉楼、西藏囊色林主楼。

图片


7 、新疆阿以旺:


1)分布:

新疆南部

2)材料:

外墙用土坯建造厚实,能抵御风沙。屋顶屋架用竹木材料,因此为土木结构。

3)特点:

a、阿以旺指的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用作起居、会客之用,于顶部开天井,且此处屋顶凸出,开的是高侧窗。

b、夏室后部是冬室,即卧室,采光也用天井(小孔),小很多,且不凸出。


8、毡包式民居:


即“蒙古包”分布在广大草原地区。其特点是可拆卸,便于搬迁移动,能很好地适应游牧民族特殊的生产方式。


图片
图片

三、传统民居中北方庭院与南方庭院有何差别(12.)


北方庭院(合院式院落):

(1)由于土地辽阔,地形平整,人口少于南方,宅地宽松,院落面积大;

(2)空间疏朗,裸露的地面吸收更多热辐射,利于房屋的保温;

(3)房屋之间有足够的间距才能争取足够的日照,利于冬季活动。


南方庭院(天井式院落):

(1)由于地少人多,庭院面积小:

(2)夏季需要遮阳,防止日晒,房间间距小,以天井式院落为主;

(3)各房屋屋顶相连,只在中间留小块敞开院子,如井口一般,得名天井

(4)南方多雨,气候湿热,天井的设置有利于对流通风兼顾日晒采光。

图片


相同点:

(1)成因均有气候条件和文化特征两方面决定;

(2)院落结构均中轴对称,向外封闭,向内敞开。


不同点:

(1)平面构成:北方—东西窄,南北长,单层院落;南方—多正方形院落,多有楼层。

(2)构造方式:北方—抬梁式为主;南方—穿斗式为主。

(3)细部:北方—檐部窄或无檐部,开窗少且面积小,多为支摘窗;南方—出檐深远,大面积开窗,多木雕装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知识点:中国古代城市民居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一 什么是城市?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性人口为主的地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