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注意
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2.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的繁殖提供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生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4)由于生物活动造成的环境改变
(5)人类活动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二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1)概念
只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过程阶段 | 优势生物 | 重要特征 |
裸岩阶段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森林阶段 |
地面上只有光裸的岩地 |
|
地衣 |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
|
苔藓 |
苔藓的生长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来越丰富 |
|
较高的 草本植物 |
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
|
灌木 | 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
|
乔木 |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丰富多彩,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
(3)特点
初生演替速度缓慢
2.次生演替
(1)概念
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
过程阶段 | 重要特征 |
弃耕农田 | 土壤中还残留着农作物及农田杂草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
一年生杂草 | 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得到改善 |
多年生杂草 | 土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逐渐增强 |
灌木 | 小灌木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 |
乔木 | 灌木逐渐减少,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蔚然成林 |
(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项目 | 初生演替 | 次生演替 |
起点 | 在从来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
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
时间 | 经历的时间长 |
经历的时间短 |
速度 | 缓慢 |
较快 |
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 |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
举例 | 裸岩上的演替 | 弃耕农田的演替 |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知识点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19.37 万条内容 · 29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千日红的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粗壮,有分枝,枝略成四棱形,有灰色糙毛,幼时更密,节部稍膨大。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长3.5-13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凸尖,基部渐狭,边缘波状,两面有小斑点、白色长柔毛及缘毛,叶柄长1-1.5厘米,有灰色长柔毛。 花多数,密生,成顶生球形或矩圆形头状花序,单一或2-3个,直径2-2.5厘米,常紫红色,有时淡紫色或白色;总苞为2绿色对生叶状苞片而成,卵形或心形,长1-1.5厘米,两面有灰色长柔毛;苞片卵形,长3-5毫米,白色,顶端紫红色;小苞片三角状披针形,长1-1.2厘米,紫红色,内面凹陷,项端渐尖,背棱有细锯齿缘;花被片披针形,长5-6毫米,不展开,顶端渐尖,外面密生白色绵毛,花期后不变硬;雄蕊花丝连合成管状,顶端5浅裂,花药生在裂片的内面,微伸出;花柱条形,比雄蕊管短,柱头2,叉状分枝。胞果近球形,直径2-2.5毫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