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某超限高层框筒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某超限高层框筒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发布于:2022-09-30 14:42:30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摘要:为准确模拟施工过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考察剪力墙和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差异,利用Midas/Gen 对某超高层框筒结构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对于设计及施工过程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施工时应对结构进行逐层找平,并应考虑到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超限高层;施工模拟;竖向变形;收缩徐变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地块规划有广汕铁路和穗莞深城际铁路,广州地铁13 号线与16 号线在此交汇。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规划设计为集办公、酒店、商业、零售购物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用地面积38 697.1 m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65 100 m2。如图1 所示,项目规划方案由4 层地下室,13 层裙房,以及两栋超高层塔楼(西塔234.85 m,东塔182.25 m)组成。

图片


西塔49 层,高234.85 m,建筑面积92 034 m2,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高宽比为4.74,核心筒高宽比为9,属超B 级高度高层建筑[1]。西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角部做圆弧过渡,核心筒也为削角等边三角形。采用Midas/Gen 软件对西塔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施工模拟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准确模拟施工过程结构的受力变形状态,并且考察剪力墙筒体和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差异,对设计及施工提出指导意见。目前国内也有一些超高层施工模拟的工程实例[2-10],本工程实例可供后续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2 测点选取

根据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如图2 所示,分别选取

图片


核心筒三个面上的剪力墙测点:墙1 测点、墙3 测点、墙4 测点,以及内部的墙2 测点,作为剪力墙竖向位移的考察对象,再选取与剪力墙测点相对应的外框柱测点:柱1 测点、柱3 测点、柱4 测点,以及角点的混凝土方柱(柱2 测点),分析剪力墙筒体和框架柱的在施工模拟过程中的竖向变形差异,由于篇幅有限,文中仅列出典型测点,墙1 测点和柱1 测点的分析结果。

3 计算模式

Gen 分析模型中,剪力墙采用墙单元,梁柱采用梁单元,楼板荷载分配在梁上。钢管柱采用联合截面定义,考虑钢管与混凝土的协同作用。

为了准确考虑各层竖向位移、位移差以及施工阶段内力变化情况,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施工模拟分析时考虑施工期间材料的时变特性。举例说明C60 收缩徐变定义,收缩徐变函数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8 d 材龄抗压强度(标号强度)60 N/mm2;相对湿度取70%;构件的理论厚度h0 取1 m(先假定此值,程序可以自动计算);开始收缩时混凝土材龄为3 d。设定C60~C70 的抗压强度发展函数,混凝土材料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取CEB-FIP;水泥类型为N,R:0.25。

施工模拟加载方式如表1 所示,模型中一个楼层对应一个结构组和荷载组。结构封顶阶段,4 7 层的塔楼部分共分47 个施工阶段,前后工期约为470 d,整个分析过程均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

图片


4 竖向变形分析

4.1 外框柱1 及剪力墙1 的竖向变形分析

图3 为柱1 测点的本层及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引起的弹性变形和总变形曲线图。从图3 中可知:柱1测点最大变形总量为施工完最后一层后的153.7 mm,最大弹性变形总量为84.3 mm,这是不考虑施工找平的最大变形量,一般施工阶段都会进行施工找平,施工找平后下部楼层引起的变形会被消除。

图4 为柱1 测点考虑施工找平的竖向变形曲线。从图4 可以看出:随着楼层数增加,柱1 测点的竖向变形也增加,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25 层为67.6 m,其中弹性变形为39 mm,徐变加收缩变形为28.6 mm,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为42.3%。

图片


图片


图6 为墙1 点的本层及上部楼层和下部楼层引起的弹性变形和总变形曲线图,从图6 中可知:墙1点最大变形总量为施工完最后一层后的118.3 mm,最大弹性变形总量为54.9 mm。

图7 为考虑找平后墙1 点的竖向变形曲线。从图7 可以看出:随着楼层数增加,墙1 点的竖向变形也增加,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26 层,为48 mm,其中弹性变形为22.1 mm,徐变加收缩变形为25.9 mm,收缩徐变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为54%。

从图8 可知,结构封顶时墙1 点的最大竖向变形为26 层的48 mm,而结构封顶后5 年变化为39 层的104.4 mm。

图片


图片


从图9 可以看出:封顶时,最大竖向变形差发生在20 层,为21.1 mm。弹性变形引起的变形差为18.9 mm,可见,收缩徐变引起的变形差占总变形差10%。

图片


从图10 可知,结构封顶时柱1 和墙1 的最大竖向变形差为20 层的21.1 mm,而结构封顶后5 年变化为21 层的32 mm。

图片


5 内力分析

由图11 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底层框架柱内力变化较为均匀,与预期吻合。

图片


表2 为典型墙柱支座反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对比,从数据可知,收缩徐变对竖向构件内力影响较小。

图片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结构在22 层剪力墙与框架的变形差异较大,因此取22 层A 和A1,B 和B1 间的梁作为分析对象,考察不同情况下梁的内力情况。梁1为A 和A1 间的梁段,梁2 为B 和B1 间的梁段。由表3 可知,一次性加载下梁端弯矩和剪力最大。施工模拟考虑收缩徐变时,梁端弯矩和剪力相对较小,收缩徐变对梁内力影响程度比对竖向构件稍大。

图片


6 结论

本章主要对西塔塔楼进行施工模拟分析,考虑了材料时变特性引起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竖向变形及内力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⑴ 材料时变特性引起竖向变形占总竖向变形的40%~60%,不考虑收缩徐变变形会低估结构的变形。

⑵ 封顶阶段,结构的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25~27层,最大竖向变形差发生在结构的20~22 层,结构的中间位置,沿上部和下部逐渐变小。结构封顶后5 年,由于收缩徐变的影响,结构的最大变形发生结构的33~44 层。

⑶ 施工过程中各构件内力变化均匀合理,这与预期设想相符合。整个施工模拟过程较为准确的反映了真实的施工过程的内力及位移变化情况,施工过程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都能达到设计要求。

⑷ 对于工程设计的指导:收缩徐变使高层建筑结构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必须对结构进行考虑收缩徐变的施工过程分析。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徐变变形较小,但仍应给予考虑,否则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阶段钢管混凝土柱和核心筒的竖向位移差较大。该差值会引起较大的附加弯矩和附加剪力,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尽量考虑该影响。

⑸ 对于施工过程的指导:为实现设计目标和保证长期使用安全,高层建筑施工时对结构应进行逐层找平,并应考虑到荷载长期效应对结构的影响。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某超限高层框筒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知识点:超限高层框筒结构竖向变形差分析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5 万条内容 · 36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设置核心筒外剪力墙的超高层结构设计

[摘要] 对于核心筒长宽比接近2、高度200m 以内的超高层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会导致两主轴方向动力特性差异较大,核心筒外加设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动力特性合理的体系。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此种结构体系的适应性和合理性,对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并针对此种体系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对应的结构设计建议。分析表明,筒体外剪力墙在底部楼层可采用渐变斜墙转换来满足底部大空间的建筑功能,斜墙转折处宜埋设型钢以提高延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