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早期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发酵细菌(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等。甘度涉及的产品为厌氧强化菌,主要是改进厌氧池内发酵环境,促进各种厌氧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如甲烷菌,加速发酵料的分解,增加产气量,提高厌氧槽降解效率。降解和去除COD总氮 加速水解酸化抗冲击。
应用于各种二级处理工艺中厌氧处理阶段(厌氧塔、厌氧罐、沼气池等),广泛应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厂、屠宰废水、养殖场废水、焦化废水、制革废水、印染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氨氮废水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阶段性理论。
两阶段理论
20世纪30~60年代,被普遍接受的是“两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发酵阶段,又称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主要功能是水解和酸化,主要产物是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是:1)生长速率快,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温度、pH等)强。
第二阶段:产甲烷阶段,又称碱性发酵阶段
是指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将其转化为CH4和CO2;主要参与反应的微生物被统称为产甲烷菌(Methane producing bacteria);
产甲烷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生长速率慢,世代时间长;对环境条件(温度、pH、抑制物等)非常敏感,要求苛刻。
三阶段理论
对厌氧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将厌氧消化过程简单地划分为上述两个过程,不能真实反映厌氧反应过程的本质;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Archea),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质中只有乙酸,而不能利用其它含两碳或以上的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上世纪70年代,Bryant发现原来认为是一种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细菌,实际上是由两种细菌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菌首先把乙醇氧化为乙酸和H2(一种产氢产乙酸细菌),另一种细菌则利用H2和CO2产生CH4(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甲烷细菌——嗜氢产甲烷细菌);因而,Bryant提出了厌氧消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CO2;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CH4;一般认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70%的CH4产自乙酸的分解,其余的则产自H2和CO2。
四阶段理论(四菌群学说):几乎与Bryant提出“三阶段理论”的同时,又有人提出了厌氧消化过程的“四菌群学说”:实际上,是在上述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细菌——同型产乙酸菌,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将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生的H2/CO2合成为乙酸。但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一部分由H2/CO2合成而来的乙酸的量较少,只占厌氧体系中总乙酸量的5%左右。总体来说,“三阶段理论”、“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简言之,原因有七大钟:
① 厌氧池污泥浓度不足向厌氧池回生化泥;
② 厌氧池进入大量物化污泥无机物占多数;
③ 厌氧池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
④ 水温超过厌氧微生物适应的范围超过40℃;
⑤ 进水pH超过10.5或者低于6.5;
⑥ 厌氧池停留时间过短难以到达厌氧水解状态设计问题;
⑦ 进入有毒物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36 万条内容 · 14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反硝化池脱氮效率差的原因缺氧池脱氮效率差,其实和TN超标的问题重合度很高,颜胖子之前写过很多氨氮和TN的文章,反硝化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并也不是很复杂,对照文内原因一一对应就行了,本文增加了一些公式的推导,让小伙伴们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写的内容! 1、缺少碳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