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基基础 \ 桩基础的七大效应

桩基础的七大效应

发布于:2022-09-26 16:27:26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桩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情况和上部荷载情况选取合适的桩型,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总结了七大效应。


  1. 承台效应


        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摩擦型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桩土相对位移,桩间土对承台产生一定竖向抗力,成为桩基竖向承载力的一部分而分担荷载,这种效应称为承台效应(有利影响)。

    在《桩规》中,复合基桩的设计需要考虑承台效应(详见5.2.5条);以及在群桩基础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涉及到承台效应(详见5.7.3条)。简单的说就是在计算时乘上一个承台效应系数(它和桩距、承台宽度、桩径、桩长以及土质情况有关)。


    图片

  2. 尺寸效应


        对于非挤土大直径桩(桩径大于800的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等)来说,桩成孔后产生应力释放,孔壁出现松动,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此外,孔底原状土被挖除,对土体造成了扰动,导致端阻力也有所降低。这个称为大直径桩的尺寸效应(详见5.3.6条)(不利影响


    图片

  3. 土塞效应


        敞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不利影响)。土塞的高度及闭塞效果随土性、管径、壁厚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等因素变化,而桩端土的闭塞程度又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称此为土塞效应。(详见5.3,7)



    图片


  4. 桩嵌岩段综合效应

     

       对于嵌岩桩的承载力,由两部分组成,岩层以上土的总极限侧阻力+嵌岩段总极限阻力。它不用考虑大直径桩的修正,由于岩层段包括侧阻力和端阻力,计算时把它简化为一个总极限阻力了,所以需要考虑一个综合系数。它随着嵌岩深径比增加而增大,具体详见5.3.9条。


    图片

  5. 后注浆增强效应


        后注浆是通过预设的注浆导管在桩端及桩侧注入水泥浆,从而使桩端、桩侧土体得到加固,提高单桩承载力及减小沉降。(有利影响


    图片

  6. 负摩阻力效应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显然这对于承压桩是不利影响的。

         引起负摩阻力的条件就是,周围土体下降量必须大于桩的沉降量,否则可不考虑负摩阻力的问题。

        桩的负摩阻力需要关注中性点的位置,在中性点以上轴力不断增加,摩阻力为负摩阻力,方向向下;中性点处桩和土之间没有相对沉降,摩阻力为零;中性点以下,轴力不断减小,摩阻力为正摩阻力,方向向上。中性点深度的确定需要结合持力层土质情况确定。

    图片


  7. 图片

  8. 液化效应


    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需要考虑液化土层的效应。 不利影响。

图片


    以上介绍为桩基设计的特殊情况,当基桩同时遇到各种效应时,设计应该叠加考虑。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科技大厦超高层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山区桥梁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知识点:桩基础的七大效应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

12.08 万条内容 · 64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复合地基的设计(下)

一、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 为什么复合地基能够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是什么?总结如下: 垫层效应这个垫层是指桩体和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土层,它的强度和模量比原先的天然土层有较大的提高,相当于一个垫层,所以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通过复合土层的扩散作用,使得下卧层中的附加应力减小了。 桩体效应上部荷载传递下来后,为了保持变形协调,桩体承担了比例较大的荷载,并且传递至深层土层,从而桩间土的荷载小,变形量大幅减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