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上最好的景观变化模式是一种“颌状”模式,又称为“口状”模式。
有三个优点:
1. 一直维持着原来方形的生境斑块,尤其是在镶嵌序列的最后阶段。
2. 廊道连接性得到加强。小的残余斑块在新的斑块类型所构成的区域中起的是物种的踏脚石作用;廊道和小斑块使大片连续的新斑块类型所产生的副作用降低。
3. 很明显地增加了边界长度,为多生境物种和边缘物种提供了更多的生境。
另外,“颌状”模式还可进一步改进,在一定范围内,几个大斑块比一个大斑块优越。
·景观变化时空动态模型
根据景观变化的集合程度可将景观变化模型分为:景观整体变化模型、景观分布变化模型、景观空间变化模型。
景观整体变化模型——模拟景观整体的变量值或景观整体某一属性(如多样性、连接性等)的变化。它的焦点是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某一个值的变化情况。
景观分布变化模型——是对景观各变量的分布变化进行模拟。它不提供景观中各要素的实际位置和构型,所包含的信息不全面,但它比景观空间内部模型简单,易于使用。
景观空间变化模型——是最重要的一类模型,不仅可以预测景观要素变化的数量,而且可以预测景观要素空间位置和构型的变化。它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性能密切相关。
空间模型在以下3种情况下很重要:
1. 预测所研究特征的空间格局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这是空间格局本身的变化问题。
2. 研究一些生态反应变量是如何随着景观要素构型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空间格局影响生态过程的问题。
3. 涉及产生格局的一系列过程或生物相互作用。这是生态过程影响空间格局的问题。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景观变化模式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1.46 万条内容 · 10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与空间模式在自然过程和人类无计划活动作用下所产生的景观变化包括5种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度、缩小和消失。 穿孔是景观开始变化时的最普遍方式。分割是用宽度相等的带来划分一个区域。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覆被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缩小在景观转化中意味着研究对象规模的减小。 其中,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主要取决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过程的障碍。 穿孔、分割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