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佛光寺东大殿檐部做法研究

佛光寺东大殿檐部做法研究

发布于:2022-09-21 14:39:2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摘要】根据清代文献中的记载,传统建筑下檐出占上檐出的0.75或者0.8,本文从文献中的这一规定出发,分析和整理了现存唐代遗构和深受唐代技术影响的日本8-12世纪末的遗构,发现早期实例中这一比值约在0.7-1.0之间。最后在实物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又分析了佛光寺东大殿的檐部现状,初步认为该殿创建当初是不设飞子的檐部做法。


【关键词】檐部做法;檐出;飞子;《营造算例》;《工程做法则例》


一、引子


中国现存6栋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782年)、广仁王庙正殿(831年)、佛光寺东大殿(857年)、敦煌第196窟窟檐(893年)以及晚唐的天台庵正殿和正定开元寺钟楼。其中佛光寺东大殿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实例。东大殿檐部现状为不设飞子的做法,这是创建当初的做法,还是后代改造(拆去飞子)的结果?这一问题是建筑技术史中有关檐部做法的重要课题。


最早关注东大殿檐部的是梁思成,他从椽头卷杀的做法判断,认为这个檐部可能是后代改修的结果,但没有论及当初是否设有飞子1[1]。8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史》[2]和《中国建筑史》[3]中首次登载了东大殿的剖透视图,该图显示东大殿设有飞子——应该是复原研究的结果2。据《〈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过程》,这幅图很可能完成于60年代初,但未见公开发表的复原说明3。朱光亚在教学中也曾指出东大殿原来应有飞子,并从后檐与山壁的距离推测了飞子出檐的极限长度,相关的研究亦未见发表4。祁伟成在制作东大殿模型时也曾涉及东大殿檐部做法的问题,他认为“研究建筑,首重实物”,并依此原则制作了不设飞子的模型5[4]。


由此来看学术界对东大殿创建当初的檐部做法还存在争议。众所周知,古建筑的檐部是最容易损坏和最常经历后代改修的部分,因此认为目前的檐部是后代改修的结果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论证过程;而祁伟成从两栋唐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的现状出发认为当初的东大殿是不设飞子的观点也同样缺乏论证过程。


清代文献中有关于上下檐出比例的记载,本文拟据此分析现存唐代遗构和受到唐代技术深刻影响的日本8-12世纪末的遗构,在总结这些遗构相关比例的基础上对东大殿的檐部做法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该建筑创建当初是否设有飞子。


二、清代文献的记载


《营造算例》是中国营造学社于20年代末搜集的匠师们的密传抄本,该书“在标列尺寸方面的确是一部原则的书,在权衡比例上则有计算的程式”6[5]。该书最早披露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其中第二卷第二册登载了土作、瓦作和石作的基础做法,而瓦作和石作涉及基础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例关系。


《汇刊》瓦作包括两个部分:瓦作做法和大式瓦作做法。其中瓦作做法规定:“每柱高一丈,上檐出三尺,下檐出二尺四寸(照上出八扣)”7;而大式瓦作做法规定:“凡算下檐出,按上檐平出八扣,如歇山周围下檐出,按上檐平出七五扣”8,也就是说瓦作下檐出是上檐出的0.8或者0.75倍。


而石作做法规定:“(下檐出)按上平出檐,十分之内除二分算回水,八分得台基宽若干……如有斗栱,按平出檐尺寸,十分之内除二分半是回水,七分半即得台基宽尺寸”9,也就是说石作下檐出也是上檐出的0.8或者0.75。


《工程做法则例》中对下檐出的规定与《算例》不悖,都是上檐出的十分之二作回水,十分之八作下檐出10[6]。


综上,清代建筑做法中下出檐是上檐出的0.75或者0.8倍。下面分析唐代和日本相应时代木构遗存中这一比例的大小。


三、实例中的情况


1 唐代遗存


中国现存6栋唐构,除佛光寺东大殿之外还有4栋有上下檐出的尺寸值,现在分析整理它们的上下檐出尺寸如表1。


表 1 唐代遗存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第 3-7 列数据单位是厘米。各尺寸来自《南禅寺大殿修复》[7]、《山西芮城广仁王庙唐代木构大殿》[8]、《山西平顺晚唐建筑天台庵》[9] 和《正定开元寺钟楼落架和复原性修复》


可以看出,这几栋遗存除了开元寺钟楼之外,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例都与清代的习惯做法相吻合,并且前两栋未设飞子的遗构的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例较为一致,约为0.8左右。而开元寺钟楼的椽子出与飞子出的比值达到了惊人的14.07,显然是不合理的11,加之该建筑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也偏小,因此初步判断该建筑的飞子曾经被截短较长的长度。


2 日本遗存


下面再来看看日本遗存的情况:日本现存与唐代技术渊源较深的木构遗存67栋,包括七种建筑类型:佛殿、廊、门、楼阁式塔、社殿、仓和多宝塔[11],其中仓和社殿中国没有对应的建筑类型,因此就对另外五种建筑类型进行分析。


(1)佛殿


日本现存33栋8-12世纪末的佛殿,其中旧富贵寺罗汉堂1933年解体时仅存橑檐方以下的木构架,并旋即被拆除,因此没有上下檐出的尺寸值;往生极乐院阿弥陀堂、广隆寺讲堂没有实测数据;三佛寺奥院形制特殊,没有比较的价值。现将数据比较完整的29栋佛殿的上下檐出尺寸值整理分析如表2。


表 2 日本现存 8-12 世纪末

创建的佛殿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除了标注了脚注的建筑之外的建筑尺寸均来自《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佛殿》[12][13] 所收实测图(量得或直接录用图中数据)。


由表中可以看出,日本8-12世纪末的佛殿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基本都在0.7-1.0之间,其中尤以比值为0.75、0.9和0.95的居多。平安时代后期的富贵寺大堂(1147年)下檐出相对上檐出较小——比值为0.64,另有高藏寺阿弥陀堂(1177年)下檐出比上檐出略大——比值为1.09。这两栋建筑都位于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区,基础都设木地板(日本因素),且年代靠后,应该属于中国技术日本化之后的产物,因此比较意义稍弱。


(2)楼阁式木塔


日本现存8-12世纪末的楼阁式木塔11栋,现对其上下檐出尺寸分析如表3。


表 3 日本现存 8-12 世纪末

创建的楼阁式木塔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尺寸均来自《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佛塔》[14][15] 所收实测图(量得或直接录用图中数据)。


由表3可以看出有五座塔的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为0.8左右,另比值为0.88和1.0左右分别有两座塔,而元兴寺小塔(为模型非实际建筑)这一比值为0.72,当麻寺东塔的下檐出则超过了上檐出——是为特例。


(3)廊


日本现存8-12世纪末的廊建筑5栋,其中分别有两对对称的廊,实际可以用来对比的只有3组数据,现对这三组数据分析如表4。


表 4 日本现存 8-12 世纪末

创建的廊建筑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尺寸均来自各修理工程报告书 [16][17] 所收实测图(量得或直接录用图中数据)。


由表4可以看出飞鸟样式的法隆寺回廊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比该寺同为飞鸟样式建筑的金堂、五重塔的这一比值要大,为0.91,而平安中期的平等院凤凰堂翼廊这一比值为0.95,也基本在前述佛殿、楼阁式木塔所体现出的比值范围内。


(4)门


日本现存8-12世纪末的门建筑4栋,其中法隆寺中门缺乏相应的尺寸,现对剩余3栋门式建筑的上下檐出尺寸分析如表5。


表 5 日本现存 8-12 世纪末

创建的门建筑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尺寸均来自各修理工程报告书 [18][19][20]所收实测图(量得或直接录用图中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这三栋门式建筑的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仍然在前述佛殿和楼阁式塔中所包含的比值范围内。


(5)多宝塔


日本现存8-12世纪末的多宝塔1栋(金刚寺多宝塔),对其上下檐出尺寸分析如表6。


表 6 金刚寺多宝塔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尺寸来自修理工程报告书 [21] 所收实测图(量得或直接录用图中数据)。


由表6可以看出尽管金刚寺多宝塔创建于平安时代后期,但是其下檐出占上檐出的比例仍然在前述佛殿和楼阁式塔中所包含的比值范围内。


从上述实例来看,中国和日本与相关遗构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例约为0.7-1.0之间。下面来看佛光寺东大殿的情况。


四、对佛光寺东大殿檐部的分析


佛光寺东大殿的上下檐出尺寸的初步分析如下表,作为比较也将另外4栋唐构的尺寸分析并列在表7中。


表 7 唐代遗存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第 3-7 列数据单位是厘米,佛光寺东大殿的上檐出数据来自《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22],下檐出数据量自该书所载剖面实测图。


由表7中可以看出,佛光寺东大殿现状的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比此前的南禅寺大殿和广仁王庙正殿偏大,但现状都是不设飞子的做法。那么佛光寺东大殿最初是否设置了飞子呢?下面做一下推测分析。


从前述实例的分析分析可知,中日遗构中带飞子的檐部做法中,椽子出和飞子出的比值大概是1~2.69之间,特别是1.4~1.8的实例居多。假设佛光寺东大殿在创建当初设有飞子,并假设依照前述实例中椽子出与飞子出的比值来推算上檐出的总值,并计算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如表8。


表 8 佛光寺东大殿上下檐出尺寸分析表

图片

注:第 2-6 列数据单位是厘米,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栱出跳、椽子出数据来自《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下檐出数据量自该书所载剖面实测图。

椽子出与飞子出的比值取相关实例中的最大值 2.69、最小值 1 以及频率最高的 1.4~1.8 来推算飞子出的大小,并最终计算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


假设佛光寺东大殿最初设有飞子,根据实例中出现的椽子出与飞子出的比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得飞子出的可能的极值:65.5~176.4厘米,再算出上檐出总值以及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列入该表左起第7列。从表中可以看到如果佛光寺东大殿当初设有飞子,则其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都要小于0.73。而前述实例中比此比值小的实例只有开元寺钟楼(0.60/0.70)、中尊寺金色堂(0.73)、富贵寺大堂(0.64)、鹤林寺常行堂(0.68)和元兴寺小塔(0.72),其他实例的情况都比这一数值大。有关开元寺钟楼的情况已如前述分析,其飞子极有可能在后代被截短了很长的长度;而中尊寺金色堂、富贵寺大堂和鹤林寺常行堂创建于平安时代后期,并且基础已经是木地板的做法——日本因素,因此这3栋建筑呈现的是唐代技术传入日本后日本化的结果,与唐代技术关系较弱;元兴寺小塔是一座建筑模型,并非实际的建筑,因此它所反映的情况与实际可能有一定的差距。综上假如佛光寺东大殿当初设有飞子,其下檐出与上檐出的比值与实例的情况相较偏小,也就是上檐出偏大,故初步推测佛光寺东大殿当初不设飞子。


五、小结


本文从清代文献中记述的上下檐出比值的技术要点出发,分析整理了唐代遗存以及深受唐代技术影响的日本8-12世纪末的遗存,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了佛光寺东大殿的檐出数据,从现状和实例中反映的规律来看,初步认为该殿最初是不设飞子的檐部做法。这种做法的技术要素和此前的南禅寺大殿(782年)以及广仁王庙正殿(831年)的做法基本一致。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是从建筑的现存状况出发,如果今后针对现状的调查有新的发展,研究结论还有待于修正:例如如果调查得知创建时的下檐出比现状更大,或者是在构架内找到曾经设置飞子的痕迹,则该殿在创建时设有飞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作者:张毅捷,汪玮翰,熊瑛    

文章来源:古建园林技术,2020年02期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如有出入,请以原刊原文为准


知识点:佛光寺东大殿檐部做法研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的环境观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独立未辍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具、成就辉煌的体系。它不仅对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深刻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还促成了欧美园林艺术趋向注重自然美的自由式布局的转折,以及生态景观建筑学的萌生和发展。 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比较,中国传统建筑最显著、也一度被认为是最诡异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建筑,包括都邑、村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道路、桥梁,以至矿山和水利工程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到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的深刻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