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概述
1.1.1 我国黄土的分布和地层
黄土是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天然状态下,一般呈黄色、
灰黄色或褐黄色,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接近地表的黄土孔隙比大、含水量小,具有遇水湿陷的特性,叫作湿陷性黄土:有的黄土含水量较大或是孔隙比较小而不具湿陷性,叫作非湿陷性黄土。一般泛指的黄土则是包括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的称。
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据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会同北京大学地理系编制的
“中国黄土分布图”所公布的面积为635280k㎡.在分布的地理位置上大体可概括为:东
起山东的泰山,西经伏牛山、秦岭至青海、新疆境内的昆仑山,是为黄土分布的南部界限,北部的沙漠戈壁可为黄土分布的北部界限,大致上是北纬30°至49°之间的地区,而以北纬34°至45°间最为集中,其间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是我国黄土分布的中心地带,在这里除了个别石质山的基岩出露外,黄土整片的覆盖于全区地表,而且黄土厚度大,各个时期沉积的黄土地层俱全,是我国黄土的典型分布区。至于其他地区,如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青海、新疆等地的黄土,则不及黄河中游区的典型,而且这些地区的黄土分布,多是在山坡、山洼处,或是在山前坡角附近,或是在山间和山前的河谷阶地上,总之,并不形成区域性的连续分布,黄土的厚度也比较小。
黄土的形成时期,贯穿了整个第四纪地质时期。黄土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
早更新世黄土(Q1黄土),即早更新世期间所形成的黄土,以山西省隰县午城镇的
Q:黄土为标准,又称午城黄土。这种黄土一般在古地形比较低洼的地方可以见到,岩性变化较大,不具湿陷性。
中更新世黄土(Q2黄土),即中更新世期间所形成的黄土,以山西省离石的Q黄土
为标准,又称离石黄土。黄河中游地区Q.黄土有的厚达170m,是该区黄土地层的主体。Q2黄土土质致密,天然地基强度可达600~700kPa,一般不具湿陷性。
晚更新世黄土(Q3黄土),即晚更新世期间所形成的黄土,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马兰村
的Q3黄土为标准,又称马兰黄土。Q3黄土的一般厚度要小于Q2黄土,但分布面积很广,且孔隙比大,有肉眼可见的大孔,具有湿陷性。
全新世黄土(Q4黄土),即全新世期间所形成的黄土,一般土质较为疏松,并且有湿
陷性。Q4黄土又分为Q41和Q42,其中Q42为新近堆积的黄土,形成年代较短,成岩作用差,故而土质疏松,在工程性质上,往往是压缩性大、强度低,并且具有湿陷性,其分布的规律是,在滑坡体及其附近地段,沟口洪积扇地段。阶地边缘以及阶地后缘与塬、梁地形相接的地段,往往有新近堆积的Q4黄土。
从黄土形成的年代来讲Q1、Q、Q3、Q:黄土应该是连续衔接的,但是由于古地形和古
气候的不尽相同,Q1到Q1的黄土往往并非完全按顺序整合接触。例如,有的在下层见不到
Q黄土,而Q黄土直接与基岩或第三纪红土接触;有的上层没有Q3或Q1黄土覆盖,Q
黄土直接出露地面;更有的只有Q3、Q4黄土,下部Q1、Q2黄土缺失。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湿陷性黄土地基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12.09 万条内容 · 67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