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岩土工程 \ 岩石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岩石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发布于:2022-09-15 14:53:15 来自:建筑结构/岩土工程 [复制转发]

1)岩石变形的概念

图片

图7-22 基岩变形性质差异引起剪应力

指岩石在任何物理因素作用下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工程最常研究的变形是由于力的影响所产生的,坝建在多种岩石组成的岩基上,这些岩石的变形性质不同,则由于基岩的不均匀变位可以使坝体的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增长,造成开裂错位等不良后果 。

岩石的变形特性常用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图片两个常数来表示。当这两个常数为已知时,就可用三维应力条件的广义虎克定律计算出给定应力状态下的变形

图片

式中:图片x图片y 为应力分量,图片x 、图片y 为相应的应变分量,G为岩石的剪切模量,图片 ,图片为拉梅常数,图片 。

另一个变形常数是体积弹性模量K,它表示平均应力图片m=(图片x+图片y+图片z)/3与体积应变△V/V (这里V为原来的体积,△V为体积改变量)之比,即

图片

2)岩石变形的特征

图片

①对于大多数的岩石来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近似直线的形式,在直线的未端F点处发生突然破坏。这种应力-应变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图片

式中 E-----是弹性模量,即OF线的斜率。若岩石严格地遵循上式的关系,那么这种岩石就是线性弹性的,可以用弹性力学的理论

图片

②如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曲线,但应力与应变之间有着唯一的关系,即

图片

则这种材料称为完全弹性的,当荷载逐渐施加到任何点 P,得加载曲线OP。如果在P点将荷载逐渐卸去,则卸载曲线仍沿OP曲线的路线退到原点O,亦即仍按上式相同的路线进行。由于应力-应变是一曲线关系,所以这里没有唯一的模量,但对于相应于P点的任何的 值,都有一个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切线模量就是P点在曲线上的切线PQ斜率图片 ,而割线模量就是割线OP的斜率,它等于图片

图片

③如果逐渐加载至某点P,然后再逐渐卸载至零,应变也退至零,但卸荷曲线不走加载曲线OP 的路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这种材料称为弹性的。这是产生了所谓的滞回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加载时在物体上作的功大于卸载时的功,因此,在加载与卸载的循环中能量在物体中消散。卸载曲线上P点的切线PQ'的斜率就是相应于该应力的卸载模量。

图片

④如果逐渐加荷至某点P,得加载曲线OP,然后再逐渐卸载至零,不仅卸载曲线不走加载曲线的路线,而且应变也不恢复到零(原点),见图中的N点,则这种材料称为弹塑性的,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形,以图片 表示(MN段),而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图片以 表示。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经所组成的环,叫做塑性滞回环。弹性模量E就是加载曲线直线段的斜率,而加载曲线直线段大致与卸载曲线的割线相平行。这样,一般可将卸载曲线的割线的斜率作为弹性模量,即

图片

而岩石的变形模量E0取决于总的变形量,即取决于弹性变形图片与塑性变形图片之和,图片。它是正应力图片与总的正应变之比,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图片

在图中,它相应于割线OP斜率

图片

图片

图7-23 完全应力-应变曲线

实际典型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则是如图所示的形式。曲线 分为四个区段:①在OA区段内,该曲线稍微向上弯曲;②在AB区段内,很接近于直线;③BC区段内,曲线向下弯曲,直至C点的最大值;④下降段CD。

在OA和AB这两个区段内,岩石很接近于弹性的,可能稍有一点滞回效应,但是在这两个区内加载与卸载对于岩石不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第三区段BC的起点B往往是在C点最大应力值的2/3处,从B点开始,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随着应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到零。在这一范围内,岩石将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加载与卸载的每次循环都是不同的曲线。图中的卸载曲线PQ在零应力时还有残余变形 。如果岩石上再加载,则再加载曲线QR总是在曲线OABC以下,但最终与之连接起来。

第四区段CD,开始于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峰值C点,其特点是这一区段上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在这一区段内卸载可能产生很大的残余变形。

图中ST表示卸载曲线,TU表示再加载曲线。可以看出,TU线在比S点低得多的应力下趋近于CD曲线。这一范围内的特点是岩石表现出脆性性质。

从图中所示破坏后的荷载循环STU来看,破坏后的岩石仍可能具有一定的刚度,从而也就可能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以上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四个区段。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指明:第一区段属于压密阶段,这是由于细微裂隙的闭合造成的;第二区段AB相应于弹性工作阶段;第三阶段BC为材料的塑性性状阶段,主要是由于平行于荷载轴的方向内开始强烈地形成细微裂隙;最后区段为材料的破坏阶段。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写出下列基本定义。

(1)塑性或塑性状态:如果材料承受永久变形而没有失去其承载能力,则这种材料称为塑性的或处于塑性状态。在有些文献中也有把这种材料称为韧性的或处于韧性状态。

(2)脆性或脆性状态:如果材料的承载能力随着变形的增加而减少,则材料就称为脆性的或处于脆性状态。

因此,在BC范围内岩石是处于塑性状态(韧性状态),在CD区段内岩石处于脆性状态,通常将下降段CD的最大斜率定义为脆性度(Brittleness)。

曲线上纵坐标值最大的C点标志着岩石从塑性到脆性的转变,该点的纵坐标就是大家熟知的单轴抗压强度 。破坏从C点开始,整个脆性区段CD都不断地破坏,实际试验时常常在CD曲线上某点发生突然破坏,它相应于岩石内某平面上凝聚力完全损失的时刻,这情况就是所谓脆性破裂。

在曲线上的B点,是岩石从弹性转变为塑性的转折点,也就是所谓屈服点,相应于该点的应力图片0称为屈服应力。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某变质岩滑坡及支护结构变形破坏特征

横肋分布特征对带肋钢筋轴向变形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岩石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岩土工程

返回版块

1.59 万条内容 · 3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岩石的强度分析

1.均质岩体强度分析 岩体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接近均质的,例如,岩性十分软弱,以致岩体内各种软弱结构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甚微;又如岩体非常坚硬,但结构面远未能组成分离的块体或者结构面所处位置及产状不致造成不利于岩体稳定的情况等等。 另一种是岩体的强度主要由结构面的特征所决定,例如岩石很坚硬,但结构面已将岩体切割成各种分离块体,或其产状造成不利于岩体稳定的情况等等,这些就不能把它们视作为均质岩体来强度分析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