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基基础 \ 桩侧负摩阻力

桩侧负摩阻力

发布于:2022-09-08 14:44:08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1. 负摩阻力及其产生条件

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当桩相对周围土体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向上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

图片

↑正摩阻力
但是,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这时,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图片

↑负摩阻力
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有多种,例如:

1)桩穿过较厚的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图片

  正、负摩阻力图
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中的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沉降时。                        
2. 负摩阻力的分布
桩侧负摩阻力的分布范围视桩身与桩周土的相对位移情况而定。
下图表示一根承受竖向荷载的桩,桩身穿过欠固结土层,桩端嵌入坚实土层。在O1处,即桩与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称为中性点。在中性点O1之上,桩侧出现负摩阻力,桩身轴力随深度递增;在中性点O1之下,桩侧产生正摩阻力,桩身轴力随深度递减。在中性点处桩身轴力达到 最大值。可见,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和地面荷载通过负摩阻力传递给桩。因此,桩侧负摩阻力非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相当于是施加于桩上的外荷载,导致桩的承载力降低、桩基础沉降加大。

图片

  单桩在产生负摩阻力时的荷载传递


中性点的深度ln与桩周土的压缩性和变形条件、土层分布及桩的刚度等条件有关。中性点深度应按桩周土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在桩周软弱土层深度l0范围内,中性点深度ln随桩端持力层的强度和刚度的增大而增加。由于桩周土固结随时间而发展,所以中性点的位置也随时间而变化。无实测数据时,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给出的下表进行计算。

↓中性点深度ln

持力层性质

粘性土、粉土

中密以上砂

砾石、卵石

基岩

中性点深度比

ln/l0

0.5~0.6

0.7~0.8

0.9

1.0

注:①lnl0——分别为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和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

    ②桩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层时,ln可按表列值增大10%(持力层为基岩除外);

    ③当桩周土层固结与桩基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取ln=0;

    ④当桩周土层计算沉降量小于20mm时,ln应按表列值乘以0.4~0.8折减。


     3. 负摩阻力的计算
负摩阻力对基桩而言是一种主动作用。大量试验与工程实测结果表明,以负摩阻力有效应力法计算较接近于实际。因此我国《桩基规范》规定,当无实测资料时,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图片

图片

负摩阻力系数ξni

土类

ξn

饱和软土

0.15~0.25

粘性土、粉土

0.25~0.40

砂土

0.35~0.50

自重湿陷性黄土

0.20~0.35

注:1. 在同一类土中,对于挤土桩,取表中较大值,对于非挤土桩,取表中较小值;

    2. 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


 

图片

图片



在桩基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桩基规范》建议按下列规定验算。以下规定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图片

负摩阻力的存在减少了桩的承载力,增加了桩上荷载,在桩基设计施工中可采用一些措施避免或减少负摩阻力。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可在桩身上涂敷一层具有相当粘度的沥青滑动层;对于灌注桩,在浇混凝土之间在孔壁铺设塑料膜或用高稠度膨润土泥浆,在桩壁形成滑动层。调整施工次序,采取措施减小建筑物使用后的桩土相对位移,也是减小负摩阻力的有效方法。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综合办公楼桩承载力计算表格(负摩阻力)

负摩阻力桩承载力计算


知识点:桩侧负摩阻力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

12.1 万条内容 · 6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般预制桩和中小直径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经验参数法

对于一般预制桩和中小直径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u——桩身周长; li——桩身穿越第i层岩土的厚度; Ap——桩底横断面面积;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