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土建工程造价 \ 城乡建设2030年碳达峰!建筑企业如何做“双碳”时代的弄潮儿?

城乡建设2030年碳达峰!建筑企业如何做“双碳”时代的弄潮儿?

发布于:2022-09-08 10:12:08 来自:工程造价/土建工程造价 [复制转发]

自中国2000年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此背景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逐年增长,于2003年、2005年分别超过欧盟和美国,到2021年已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1%。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图1 2000-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CO2排放量(百万吨,%)

(数据来源:世界能源署)

从建筑领域来看,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为50.6%。 由于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在总碳排放量中的比例相当高,因此我国能否按目标实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建筑行业的碳达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022年7月13日,住建部和发改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确定了城乡建设碳达峰关门时间——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

减碳背景下的建筑业发展趋势

1. 建筑企业承上启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包含4个阶段,即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如图2所示,4个阶段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比重为55.4%、1%、42.6%和1%。在建筑碳排放足迹中,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占比非常少;但从产业链上下游的采购、交付环节出发,建筑企业将是碳减排任务执行人和奠基人,也是产业链上下游的“碳减排”压力集中点。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的设计建造模式将会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广和执行,建筑企业亟需变革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图2 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构成(2019年)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节能协会,GXY)

2. 告别大拆大建,延寿修复和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中国人均建筑面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现存建筑将占社会建筑总量的86%以上,建筑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即使考虑未来城镇化率的提升,市场规模高增速时代亦难再现。因此在政策层面将继续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并抑制城镇化进程中的“大拆大建”。

发展建筑维修和延寿技术,增加建筑维修与功能提升的比例,推动“延寿升质”的新型城镇化,是控制建筑能耗与排放的重要方法。 为此,大力发展精细修缮模式所需要的技术,例如构筑物寿命监测、诊断与评估、全寿命期演变与控制、提升改造技术等,将是促进建造领域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高耗能建筑的节能化改造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将广泛得到应用,如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建筑发电与储能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地热系统等。

3. 绿色建筑市场快速增长,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

截止2022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经达到90%,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绿色建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除此之外,4月1号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也进一步提升了建筑行业节能标准: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碳减排浪潮中,建筑企业如何应对?

建筑企业制定碳减排策略前,首先要明确监管导向,比如是管建材端、还是管施工端,是控制建筑节能效果、还是施工过程碳排放?

基于施工过程的碳排放监控难度较大、数据缺失和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等因素, 笔者预计监管的中短期重点将在建筑企业上游、下游两端管控,重点实现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环节的碳减排。 产业链上,建筑企业的上下游均有绿色化转型倾向:下游业主需求转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等;上游建材商供给转为低碳水泥、保温材料、装配式PC构件、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固碳建材等。

图3 建筑行业上下游碳减排导向预测分析

在建筑行业碳减排趋势下,每个建筑企业个体面对的重点其实不是具体如何实现“碳中和”,而是应该着眼于产业链需求、供给的结构性变化,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如何在“双碳”浪潮中不掉队?

具体策略因建筑企业拥有的资源、规模不同有所区分:

(1)大中型建筑企业

大中型建筑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产业链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强,应补齐关键产业节点,提升管理能力,向“设计-制造-施工-运营”绿色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在产业链管理方面, 企业可以合作建设高效能绿色建材生产基地,研发绿色建材,发展钢结构、PC构件等产业,减少原材料与能源消耗。同时,企业可以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全面落地,推动全过程数字化建造、智慧运维的融合,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促进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重点流程的深度协同,推行循环的生产方式。

在产品创新管理方面,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我国建筑节能降碳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绿色建筑产品的设计、建造能力将成为大型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建筑企业需要尽快布局导入此领域。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 企业应开展碳足迹核算,涉及设计业务或者EPC业务的企业尤其需要重视,先梳理业务活动,识别碳排放源,再做针对性优化。笔者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推测建筑运行和建造阶段可能的减碳路径:建筑运行阶段,注重用能结构的优化,减少对高碳排放因子能源的依赖性,增加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并通过优化设计增加建筑节能效果;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来源主要是各类机械设备的能源消耗,施工工序复杂,操作端管控碳排放难度较高,可将最优工序进行标准化固化,结合数字工具定额管理单位施工面积的能源消耗量。

(2)小型建筑企业

小型建筑企业受到规模、技术能力等制约,可先采取防御策略,着重培养对“双碳”政策环境下的适应生存能力。

增强绿建产业链紧密度方面, 企业应积极获取高装配率的绿色建筑项目,增强对建筑运行新模式和设计新理念的理解实践,与品牌绿色建材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供应链稳定。

优化施工过程方面, 由于施工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开挖回填、土方运输、材料加工、施工建造、监督管理、人员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影响,因此,合理高效的施工组织,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浪费,从而降低碳排放,适应行业变革。这个层面上看,施工过程碳减排实际上同步于成本管理优化。

2. 如何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建筑业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消除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有三个关注点:管理模式、产品创新、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1)管理模式

随着区域竞争、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建筑企业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施工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碳排放范围也逐渐覆盖建筑的全生命过程,管理模式亟需做适应性变革。产业链上可从设计规划绿色化、建材生产低碳化、施工建造工业化、建筑运行节能化这五个方面考虑碳减排策略,研究并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模型,树立全生命周期减碳视角,优化产业要素流转过程。

(2)产品创新

建筑行业要积极探寻新型节能产品,注重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综合利用。将热泵、BIPV等系统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同时,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需要加强协同,扩大绿色建材的使用领域,加强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当然,建筑业减碳路径不等于全面构建零碳建筑,参与者需要分析价值链构成和碳足迹分布,综合评判最优解决方案,以达到平衡经营效益和碳减排的目的。

(3)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减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改造的问题。“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初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正是减碳理念的基本体现。提出“双碳”目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赖以永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当秉持环境伦理观念、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真谛,并以此规范自身的工程实践行为。

虽然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呼声高涨,但全国碳排放管控的政策仍在不断完善中,目前主要覆盖了电力行业,未来必将逐步覆盖钢铁、建筑等高耗能行业。建筑企业需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和绿色发展理念变革管理,未雨而绸缪,谋定而后动,争做双碳浪潮下的弄潮儿。

 

审核 丨付寒梅

排版编辑丨付寒梅

本文作者常智才,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土建工程造价

返回版块

21.84 万条内容 · 6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如何看懂建筑施工图纸的10个技巧

施工图纸是建造房屋的依据,是“工程的语言”,它明确规定了要建造一幢什么样的建筑,并且具体规定了形状、尺寸、做法和技术要求。除了较多地接触本工种的图纸外,有时还要结合整个工程图纸看图,才能交圈配合,不出差错。为此必须学会识图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循序渐进 拿到一份图纸后,先看什么图,后看什么图,应该有主有次。 一般是按如下顺序进行: 1、仔细阅读设计说明,了解建筑物的概况、位置、标高、材料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