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讲解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简称SBR。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SBR工艺各工序的运行情况如下:
1.进水阶段:在进水阶段,可以只进水不曝气(搅拌或者不搅拌),也可以边进水边曝气方式运行,前者称为限制性曝气,后者成为非限制性曝气(见03讲)。
2.反应阶段:进水阶段之后是反应阶段。微生物在生长和对基质的利用,在进水阶段也在进行。所以进水阶段应该被看做是“进水+反应”阶段,反应在进水阶段结束后继续进行。
3.沉淀阶段:沉淀有两个作用:澄清出水达到排放要求和保留微生物以控制SRT。剩余污泥可以在沉淀阶段结束时排除,类似于传统的连续处理工艺,或者剩余污泥可以在反应阶段结束时排出。
4.排水阶段。
5.闲置阶段:为了提高每个运行周期的灵活性,闲置阶段对于多池SBR系统尤其重要,他可以协同进行几个操作已达到最佳处理效果。闲置阶段的长度也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而变化。闲置阶段之后就是新一轮的进水阶段,新一轮物质循环就启动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于SBR工艺有5条条文规定,涉及到SBR反应器的设计计算,是案例计算中的常考点,并且这5条条文规定涉及到了SBR案例计算中的一些细碎的关键节点,例如SBR的流量选择,是按照平均日还是最高日最高时等等,所以需要重点掌握,至少要熟悉这几条内容在规范中的位置,在考试时能够快速定位。
(1)条文6.6.34规定:SBR反应池宜按平均日污水量设计;SBR反应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设计。
(2)条文6.6.35规定:SBR反应池的数量宜不少于2个。这在相应条文说明中给出了解释,理由是SBR工艺构造简单,只有一个池子,按时序周期运行,一天分为几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不同时段依次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周而复始。由于进水不连续,而总的来水是连续不断的,所以通常设2个或2个以上的池子以保证进水的连续性,再有从考虑到清洗和检修等情况,SBR反应池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但水量较小(小于500m3/d)时,设2个反应池不经济,或当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采用低负荷连续进水方式时,可建1个反应池。
(3)条文6.6.37规定:污泥负荷的取值,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宜按本规范表6.6.18的规定取值;以除磷为主要目标时,宜按本规范6.6.19的规定值取值;同时脱氮除磷时,宜按本规范表6.6.20的规定取值(因为SBR也属于活性污泥法,所以其同样适用活性污泥法的设计数据)。
(4)条文6.6.36规定:SBR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重点!):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6.6.36
对于这个公式,需要注意的有7点:
1.Q的意义,按照我们的一般理解,肯定要把Q当成设计流量来带入的,其实这里面的Q指的是每个周期进水量,并非设计流量。
2.按照公式6.6.36求出来的容积V应为SBR池的有效容积。
3。SBR的总容积=有效容积+死水容积+超高容积。
4.SBR反应池的超高一般取0.5~1.0m。
5.SBR的有效容积指的是反应池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容积。
6.死水容积指的是排水最低水位以下容积部分,保留一部分微生物量的容积。
7.SBR池有效容积V和进水Q的关系是什么?如果Q是单个池子的每周期进水量,则求出的V是单个池子的容积,如果Q代入的是每组全部池子每周期的进水量,则求出的V就是每组全部池子的总容积。
▲SBR反应池运行水位示意图
(5)条文6.6.39规定:SBR工艺各工序的时间,宜按下列规定计算(重点!):
1.进水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F=t/n,其中tF为每池每周期所需要的进水时间(h);t为一个运行周期需要的时间(h);n为每个系列反应池个数。
2.反应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R=24?So?m/1000?Ls?X,其中m为充水比,m=Q/V,也即周期进水量与反应池容积的比值,当仅需除磷时宜为0.25~0.5,需要脱氮时宜为0.15~0.3。实际上这个公式就是按照公式6.6.36推导出来的。
3.沉淀时间ts宜为1h。
4.排水时间tD宜为1.0~1.5h。
5.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按下列公式计算:t=tR+ts+tD+tb,式中tb为闲置时间。
对于本条条文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以下说明:
1.SBR工艺是按周期运行的,每个周期包括进水、反应(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工序,前四个工序是必须工序,闲置工序根据时间周期可有可无。而进水时间tF指开始向反应池进水至进水完成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缺氧反应)、沉淀、排水或闲置。若一个处理系统有n个反应池,连续将污水流入各个池内,依次对各池污水进行处理,假设在进水工序不进行沉淀和排水,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则进水时间应为t/n。
2.充水比m的含义是每个周期进水体积与反应池容积之比。充水比的倒数-1,可以理解成回流比,即R=(1/m)-1;充水比小,相当于回流比大,要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充水比要小,但充水比过小,反而不利。
3.闲置不是一个必须的工艺,可以省略。在闲置期间,根据处理要求,可以进水、好氧反应、非好氧反应以及排除剩余污泥等。闲置时间的长短由进水流量和各工序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决定。
▲SBR工艺基本流程示意图
对于这两种SBR区别,就看在进水阶段,是否同时曝气,假如在进水阶段同步曝气的话,就是非限制曝气式,假如在进水阶段不曝气的话,就是限制曝气式。
▲限制曝气进水
▲非限制曝气进水
其实对于SBR工艺来说,就注意两大点即可,而这5大点也是案例题常考的知识点,基本上历年都会出现,这5大点总结如下所示:
1.SBR反应池按平均日污水量设计,且不设置初沉池和二沉池;
2.SBR反应池容积计算(公式中的Q不是设计流量!);
3.SBR反应时间的计算;
4.充水比m;
5.SBR反应池个数计算(n=t/tF);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p62289791.html
知识点:SBR工艺设计计算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中水处理回用
返回版块9874 条内容 · 20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氧化沟工艺的设计计算本节主要讲解氧化沟系统设计计算。 01 氧化沟工艺特点简介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形式。其构筑物呈封闭无终端渠形布置,降解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标准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对于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6.6.21条规定,氧化沟可不设初沉池,至于为何可以不设初沉池,主要是氧化沟多用于长泥龄的工艺,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化沟内得到部分稳定,故可不设初次沉淀池。用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时,氧化沟前设置初沉池不经济,由于延时曝气法产生的污泥较稳定,省掉初沉池,具有很大的经济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资料很不错,值得收藏保存,要是能补充上传相关CAD图纸和计算软件计算书就更好了
回复 举报
资料配有标准,值得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