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下)

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下)

发布于:2022-09-07 13:09:07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小编导读

本栏目“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共分上、中、下三期,今日放送下篇。不论您是刚入门的菜鸟还是资深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本文都值得您收藏并转发给您的好友。

137、高负荷生物滤池宜采用碎石或塑料制品作填料,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7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宜为40~70mm,厚度不宜大于l.8m。
  处理城镇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10~36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大于1.8kgBOD5/(m3?d)。

138、简述氧化塘的概念和处理机理及优缺点?
  答: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其对污水的净化过程和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近,污水在塘内经较长时间的缓慢流动、贮存,经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污水得以净化。
  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工程简易,基建投资省;能够实现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净化与利用相结合;污水处理成本低廉;
  缺点:占地面积大;污水净化效果受季节、气温等自然因素控制,不够稳定;需要认真对待地下水可能受到的污染等问题。

139、稳定塘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稳定塘前宜设置格栅,污水含砂量高时宜设置沉砂池。
  稳定塘串联的级数不宜少于3级,第一级塘有效深度不宜小于3m。
  推流式稳定塘的进水宜采用多点进水。
  稳定塘必须有防渗措施,塘址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稳定塘污泥的蓄积量为40~100L/(年?人),一级塘应分格并联运行,轮换清除污泥。

140、厌氧消化分为哪两个阶段?并分别简述有哪些菌种微生物参与?
  答:厌氧消化可分为酸性消化阶段和碱性消化阶段;
  酸性消化阶段:参与的微生物为酸性腐化菌或产酸细菌;
  碱性消化阶段:参与的微生物为甲烷细菌。

141、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浓缩时间不宜小于l2h。
  由生物反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为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为97%~98%。
  有效水深宜为4m。
  采用栅条浓缩机时,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l~2m/min,池底坡向泥斗的坡度不宜小于0.05。

142、污泥机械脱水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应按污泥的脱水性质和脱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
  污泥进入脱水机前的含水率一般不应大于98%。
  经消化后的污泥,可根据污水性质和经济效益,考虑在脱水前淘洗。
  机械脱水间的布置,应按泵房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考虑泥饼运输设施和通道。
  脱水后的污泥应设置污泥堆场或污泥料仓贮存,污泥堆场或污泥料仓的容量应根据污泥出路和运输条件等确定。
  污泥机械脱水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

143、污泥在脱水前,应加药调理。污泥加药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药剂种类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出路等选用,投加量宜根据试验资料或类似运行经验确定。
  污泥加药后,应立即混合反应,并进入脱水机。

144、滤池设计宜符合哪些要求?
  答:滤池的构造、滤料组成等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的规定采用。
  滤池的进水浊度宜小10NTU。
  滤池的滤速应根据滤池进出水水质要求确定,可采用4~l0m/h。
  滤池的工作周期为12~24h。

145、活性炭吸附处理设计宜符合哪些要求?
  答: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时,宜进行静态或动态试验,合理确定活性炭的用量、接触时间、水力负荷和再生周期。
  采用活性炭吸附池的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标准采用:
  空床接触时间为20~30min;
  炭层厚度为3~4m;
  下向流的空床滤速为7~12m/h;
  炭层最终水头损失为0.4~1.0m;
  常温下经常性冲洗时,水冲洗强度为1l~13L/(m2?s),历时10~15min,膨胀率15%~20%,定期大流量冲洗时,水冲洗强度为15~18L/(m2?s),历时8~12min,膨胀率为25%~35%。活性炭再生周期由处理后出水水质是否超过水质目标值确定,经常性冲洗周期宜为3~5d。冲洗水可用砂滤水或炭滤水,冲洗水浊度宜小于5NTU。
  活性炭吸附罐的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标准确定:

  接触时间为20~35min;
  吸附罐的最小高度与直径之比可为2: 1,罐径为1~4m,最小炭层厚度为3m,宜为4.5~6m;
  升流式水力负荷为2.5~6.8L/(m2?s),降流式水力负荷为2.0~3.3 L/(m2?s);
  操作压力每0.3m炭层7kPa。 

146、污水厂位置的选择应满足哪些要求?如何确定?

  答:在城镇水体的下游。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少拆迁,少占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有扩建的可能。
  厂区地形不应受洪涝灾害影响,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有良好的排水条件。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147、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增压和贮水设备

148、简述建筑内部给水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答: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分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

149、给水管道布置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保护管道不受损坏;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便于安装维修。

150、简述常见的造成给水管网中水质污染的原因?
  答:贮水箱的制作材料或防腐涂料选择不当。
  水在贮水箱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贮水箱管理不当;
  回流污染,即非饮用水或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

151、居住小区给水设计水量应根据哪些水量确定?
  答: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绿化用水量;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道路、广场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消防用水量。

152、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采用哪种分区?符合哪些要求?
  答: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采用竖向分区,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 Mpa。
  水压大于0.35 MPa的入户管,宜设置减压或调压设施;
  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153、给水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阀门?
  答:引入管段上;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介入管起端;入户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用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应设置;水池、水箱、加压泵房、加热器、减压阀、管道倒流防止器等处。

154、给水管道上阀门选型的依据有哪些?
  答: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宜采用闸板阀;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球阀;流量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宜设置截止阀;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

155、给水管道中,哪些部位应设置止回阀?
  答:引入管上;密闭的水加热器;水泵的出水管上;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高低水池的出水管段上。

156、给水管道中,哪些部位应设置过滤器?

  答: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温度调节阀等阀件前应设置;水加热器的进水管上,换热装置的循环冷却水进水管上宜设置;水泵吸水管上宜设置管道过滤器;进水总表前应设置。

157、给水管道暗设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宜敷设在楼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楼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敷设在楼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敷设在楼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的管材,若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连接的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分水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

158、简述给水系统局损如何计算?当资料不足时如何取值?
  答:生活给水系统管道的局部损失,宜按管道的连接方式,采用管件当量长度法计算。当管道的管件当量资料不足时,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百分数取值:具体如下:
  管件内径与管道内径相同,采用三通分水时,取25%-3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15%-20%;管件内径略大于管道内径,采用三通分水时,取50%-6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30%-35%;管件内径略小于管道内径,采用三通分水时,取70%-80%;采用分水器分水时,取35%-40%。

159、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回流而受污染,生活饮用水管道的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特殊器具不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隔断措施。

160、直接从给水管道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哪些出水管道需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其它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答: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
  注:不含室外给水管道上接出的室外消火拴。
  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水管起端;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观赏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2. 5倍时,在充(补)水管上;由城市给水管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含动物园的饲养展览区)的冲洗管道及动物饮水管道的起端;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且小区供水管与城市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后)。

161、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构造和配管,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昆虫爬入水池(箱)的措施。
  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
  当进水管口为淹没出流时,管顶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l/5。孔上宜装设同径的吸气阀或其它能破坏管内产生真空的装置。
  注:不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其进水管不受本款限制,但进水管仍宜从最高水面以上进人水池。
  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
  泄空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
  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

162、止回阀的阀型应如何选择?并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止回阀的阀型选择,应根据止回阀的安装部位、阀前水压、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和关闭时引发的水锤大小等因素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阀前水压小的部位,宜选用旋启式、球式和梭式止回阀。
  关闭后密闭性能要求严密的部位,宜选用有关闭弹簧的止回阀。
  要求削弱关闭水锤的部位,宜选用速闭消声止回阀或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
  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应能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自行关闭。

163、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减压阀的公称直径应与管道管径相一致。
  减压阀前应设阀门和过滤器;需拆卸阀体才能检修的减压阀后,应设管道伸缩器;检修时阀后水会倒流时,阀后应设阀门。
  减压阀节点处的前后应装设压力表。
  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
  设置减压阀的部位,应便于管道过滤器的排污和减压阀的检修,地面宜有排水设施。

164、在什么工况下应设置泄压阀?泄压阀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当给水管网存在短时超压工况,且短时超压会引起使用不安全时,应设置泄压阀,泄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泄压阀用于管网泄压时,阀前应设置阀门。
  泄压阀的泄水口,应连接管道,泄压水宜排人非生活用水水池,当直接排放时,应有消能措施。

165、给水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排气装置?
  答:间歇性使用的给水管网,其管网末端和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
  给水管网有明显起伏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段的峰点设自动排气阀或手动阀门排气。
  气压给水装置,当采用自动补气式气压水罐时,其配水管网的最高点应设自动排气阀。

166、水表口径的确定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水表口径宜与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用水量均匀的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给水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常用流量;用水量不均匀的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表应以设计流量选定水表的过载流量;在消防时除生活用水外尚需通过消防流量的水表,应以生活用水的设计流量叠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校核流量不应大于水表的过载流量。

167、排水系统的组成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系统能迅速通畅的将污废水排到室外;排水系统气压稳定,有毒有害的气体不进入室内;管线布置合理,简短顺直,工程造价低。

168、建筑物内哪些情况下宜采用分流排水系统?
  答: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人市政排水管道时;生活废水需回收利用时。

169、哪些建筑排水应单独排水至水处理或回收构筑物?
  答:公共饮食业厨房含有大量油脂的洗涤废水;洗车台冲洗水;含有大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水;水温超过40℃的锅炉、水加热器等加热设备排水;用作中水水源的生活排水。

170、居住小区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如何确定?
  答:居住小区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小区干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管道,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 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 3m。

171、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自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
  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
  架空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变配电间和电梯机房内。
  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排水埋地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
  排水立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
  塑料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并导致管道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
  排水管道外表面如可能结露,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结露措施。

172、简述哪些构筑物和设备的排水管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
  答: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开水器、热水器排水;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蒸发式冷却器、空调设备冷凝水的排水;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

173、室外排水管的连接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排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应用检查井连接。
  室外排水管,除有水流跌落差以外,宜管顶平接。
  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
  连接处的水流偏转角不得大于90。当跌落差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

174、排水管材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居住小区内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当居住小区内设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时,生活排水管道应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
  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
  当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排水管。

175、简述管道布置与敷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排水通畅,水力条件好;使用安全可靠,不影响室内环境卫生;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美观。

176、排水横支管的布置与敷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排水横支管不宜太长,尽量少转弯,1根支管连接的卫生器具不宜太多;横支管不得穿过沉降缝、烟道、风道;横支管不得穿过有特殊卫生要求的生产厂房、食品及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变电室;横支管不得布置在与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横支管距楼板和墙应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和检修;当横支管悬吊在楼板下,接有2个及2个以上的大便器,或3个及3 个以上的卫生器具时,横支管顶端应升至上层地面设清扫口。

177、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以最短的距离排出室外,尽量避免在室内转弯;埋地管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埋地管穿于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排出管应设在地沟内,并应设检查井;距离较长的支线管段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连接处应设检查井,检查井中心到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m。

178、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生活污水管道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污水管道应设伸顶通气管;连接4个及4个以上的卫生器具,且长度大于12m的横支管和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具的横支管上要设环形通气管;对卫生、安静要求高的建筑物内,生活污水管道宜设通气管;器具通气管和环形通气管与通气立管连接处应高于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连接;专用通气管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污水立管连接;专用通气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不小于0.15m处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在最低污水横支管以下与污水立管宜斜三通连接;通气管不得接纳污水、废水和雨水;通气管不得与通风管或烟道连接。

179、污水水泵流量、扬程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居住小区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小区最大小时生活排水流量选定;
  建筑物内的污水水泵的流量应按生活排水设计秒流量选定。当有排水量调节时,可按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流量选定。
  水泵扬程应按提升高度、管路系统水头损失、另附加2~3m流出水头计算。

180、集水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集水池有效容积不宜小于最大一台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且污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宜超过6次。
  集水池除满足有效容积外,还应满足水泵设置、水位控制器、格栅等安装、检查要求。
  集水池设计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集水池如设置在室内地下室时,池盖应密封,并设通气管系;室内有敞开的集水池时应设强制通风装置。
  集水池底应有不小于0.05坡度坡向泵位。集水坑的深度及其平面尺寸,应按水泵类型而定。
  集水池底宜设置自冲管。
  集水池应设置水位指示装置,必要时应设置超警戒水位报警装置,将信号引至物业管理中心。

181、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流态宜符合哪些要求?
  答:檐沟外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长天沟外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工业厂房、库房、公共建筑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182、简述居住小区的那些位置宜布置雨水口?
  答:道路交汇处和路面最低点。
  建筑物单元出人口与道路交界处。
  建筑雨水落水管附近。
  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
  地下坡道人口处(结合带格栅的排水沟一并处理)。

183、雨水排水管材选用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重力流排水系统多层建筑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宜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
  压力流排水系统宜采用内壁较光滑的带内衬的承压排水铸铁管、承压塑料管和钢塑复合管等,其管材工作压力应大于建筑物净高度产生的静水压。用于压力流排水的塑料管,其管材抗环变形外压力应大于0.15MPa;
  小区雨水排水系统可选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

184、采用蒸汽直接通人水中或采取汽水混合设备的加热方式时,宜用于开式热水供应系统,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蒸汽中不含油质及有害物质。
  加热时应采用消声混合器,所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
  当不回收凝结水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采取防止热水倒流至蒸汽管道的措施。

185、选用水加热设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当采用自备热源时,宜采用直接供应热水的燃气、燃油等燃料的热水机组,亦可采用间接供应热水的自带换热器的热水机组或外配容积式、半容积式水加热器的热水机组。
  当采用蒸汽、高温水为热媒时,应结合用水的均匀性、给水水质硬度、热媒的供应能力、系统对冷热水压力平衡稳定的要求及设备所带温控安全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等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间接水加热设备。
  当热源为太阳能时,宜采用热管或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在电源供应充沛的地方可采用电热水器。

186、选用局部热水供应设备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选用设备应综合考虑热源条件、建筑物性质、安装位置、安全要求及设备性能特点等因素。
  需同时供给多个卫生器具或设备热水时,宜选用带贮热容积的加热设备。
  当地太阳能资源充足时,宜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辅以电加热的热水器。
  热水器不应安装在易燃物堆放或对燃气管、表或电气设备产生影响及有腐蚀性气体和灰尘多的地方。

187、冷水补给水管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冷水补给水管的管径,应按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秒流量确定。
  冷水补给水管除供给加热设备、加热水箱、热水贮水器外不宜再供其它用水。
  有第一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冷水补给水管应接人热水贮水罐,不得接人第一循环的回水管、锅炉或热水机组。

188、简述建筑物中水水源可选择的种类和选取顺序?
  答: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蛊洗排水;空调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冷凝水;游泳池排污水;洗衣废水;厨房排水;冲厕排水。

189、简述建筑小区中水水源可选择的种类?
  答: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相对洁净的工业排水;小区内的雨水;小区生活污水。

190、处理设施后应设中水贮存池(箱)。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如何计算?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又如何确定?
  答: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处理量及中水月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连续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
  间歇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
  当中水供水系统设置供水箱采用水泵一水箱联合供水时,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

191、中水消毒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它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
  投加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
  采用氯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干30min;当中水水源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加加氯量。

192、中水处理站位置应如何确定?
  答: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中水原水的产生、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地面处理站与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建筑群(组团)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其中心建筑的地下室或裙房内,小区中水处理站按规划要求独立设置,处理构筑物宜为地下式或封闭式。

193、中水管道应采取哪些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答:中水管道外璧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194、简述建筑小区中水可采用的系统型式?
  答:全部完全分流系统;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半部分分流系统;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

195、简述中水处理系统中格栅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间隙宽度不小于10mm;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间隙宽度为10-20mm,细格栅条间隙宽度为2.5mm。
  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隔山井应设置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相关资料推荐:

2019年注册给排水专业知识下午详细解析-上海彭老师培训独家提供.pdf

https://ziliao.co188.com/p63337552.html



知识点:给排水专业知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5 万条内容 · 129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中)

小编导读 本栏目“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共分上、中、下三期,今日放送中篇。不论您是刚入门的菜鸟还是资深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本文都值得您收藏并转发给您的好友。 69、请简述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的加氯量值?  答: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