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中)

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中)

发布于:2022-09-07 13:06:07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小编导读

本栏目“给排水专业知识200问”共分上、中、下三期,今日放送中篇。不论您是刚入门的菜鸟还是资深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本文都值得您收藏并转发给您的好友。

69、请简述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的加氯量值?
  答: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

70、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什么条件确定?

  答: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当原水含铁量低于6.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单级过滤。
  当原水含铁量或含锰量超过上述数值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一级过滤——二级过滤。
  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一级过滤——曝气——二级过滤。

71、曝气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常用的曝气方法有哪些?
  答:曝气装置应根据原水水质、是否需去除二氧化碳以及充氧程度的要求选定。可采用跌水、淋水、喷水、射流曝气、压缩空气、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曝气。

72、当采用跌水装置时,其主要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跌水装置时,跌水级数可采用1~3级,每级跌水高度为0.5~1.0m,单宽流量为20~50m3/(m?h)。

73、当采用淋水装置( 穿孔管或莲蓬头 )时,其主要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淋水装置 ( 穿孔管或莲蓬头 ) 时,孔眼直径可采用4~8mm,孔眼流速为1.5~2.5m/s,安装高度为1.5~2.5m。当采用莲蓬头时,每个莲蓬头的服务面积为1.0~1.5m2

74、当采用接触式曝气装置时,其填料层参数值如何确定?
  答:采用接触式曝气塔时,填料层层数可为1~3层,填料采用30~50mm 粒径的焦炭块或矿渣,每层填料厚度为300~400mm,层间净距不宜小于600mm。

75、当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其主要参数值是多少?
  答:采用叶轮表面曝气装置时,曝气池容积可按20~40min处理水量计算,叶轮直径与池长边或直径之比可为1:6~1:8,叶轮外缘线速度可为4~6m/s。

76、除铁、除锰滤池的滤料宜采用什么材料?滤料参数值为多少?
  答:除铁、除锰滤池的滤料宜采用天然锰砂或石英砂等。除铁、除锰滤池滤料的粒径:石英砂宜为dmin=0.5mm,dmax=1.2mm;锰砂宜为dmin= 0.6mm,dmax=1.2~2.0mm;厚度宜为800~1200mm;滤速宜为5~7m/h。

77、饮用水除氟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饮用水除氟可采用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

78、简述水的软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基于溶度积原理:加入某些药剂,把钙、镁离子转变成难溶化合物使之沉淀析出,又称水的药剂软化法或沉淀软化法。
  基于离子交换原理:利用某些离子交换剂具有的阳离子与水中钙、镁离子进行交换,达到软化的目的,又称离子交换法。
  基于电渗析原理: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离子的迁移,在进行水的局部除盐的同时,达到软化目的。

79、简述水厂厂址确定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80、水厂生产构筑物的布置有哪些要求?

  答: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力求流程通畅、能耗降低、土方平衡。
  在满足各构筑物和管线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水厂各构筑物应紧凑布置。寒冷地区生产构筑物应尽量集中布置。
  生产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宜水流顺直、避免迂回。

81、简述水厂内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道路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水厂宜设置环行道路;大型水厂可设双车道,中、小型水厂可设单车道;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支道和车间引道不小于3m;车行道尽头处和材料装卸处应根据需要设置回车道;车行道转弯半径6~10m;人行道路的宽度为1.5~2.0m。

82、排水池调节容积应如何确定?
  答:当排水池只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时,调节容积宜按大于滤池最大一次反冲洗水量确定;
  当排水池处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外,还接纳和调节浓缩池上清液时,其容积还应包括接纳上清夜所需调节容积。

83、当调节池废水用水泵排出时,排水泵的设置应符合那些相关要求?
  答:排水泵的容量应根据反冲洗废水和浓缩池上清液等的排放情况,按最不利工况确定;
  当排水泵出水回流至水厂时,其流量应尽量可能连续、均匀;
  排水泵台数不宜少于2台,并设置备用泵。

84、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类型应如何选择?
  答: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类型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对循环水的水量、水温、水质和供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要求选择,并结合以下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情况;
  材料、设备、电能和补给水的供应情况;
  场地布置和施工条件;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施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85、冷却塔在厂区平面布置中的位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在寒冷地区冷却塔应布置在厂区主要建筑物记录天配电装置的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冷却塔应布置在储煤场等粉尘污染源的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冷却塔应远离厂区内露天热源;
  冷却塔之间或冷却塔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满足管、沟、道路、建筑物的防火和防爆要求。以及冷却塔和其他建筑物的施工和检修场地要求;
  冷却塔的位置不应妨碍工业企业的扩建。

86、简述减低冷却塔噪音的措施有哪些?

  答:机械通风冷却塔应选用降低噪音型的风机设备;
  应改善配水和集水系统,降低淋水噪音;
  冷却塔周围宜设置消音措施;
  冷却塔的位置应远离对噪音敏感的区域。

87、简述淋水填料的型式和材料选择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塔型;循环水的水温和水质;填料的热力特性和阻力性能;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填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施工和检修方便;填料的支撑方式和结构。

88、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在同一设计淋水密度区域内配水均匀、通风阻力小、能量消耗低和便于维修等要求,并应根据塔型、循环水质等条件按下列规定选择:
  逆流式冷却塔宜采用管式或槽式结合的型式;当循环水含悬浮物和泥沙较多时宜采用槽式;
  横流式冷却塔宜采用池式或管式;
  小型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宜采用管式或螺旋布水器。

89、管式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配水干管起始断面设计流速宜为1. 0-1.5m/s,大型冷却塔此流速可适当提高;
  利用支管使配水干管通成环网;
  配水干管或压力配水槽的末端必要时应设通气孔及排污设施。

90、槽式配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主水槽的起始断面设计流速采用0.8-1.2m/s;配水槽的起始断面设计流速采0.5-0.8m/s;
  配水槽夏季的正常设计水深应大于溅水喷嘴内径的6倍,且不应小于0.15m;
  配水槽的超高不应小于0.1m;在可能出现的超过设计水量工况下,配水槽不溢流;
  配水槽断面净宽不应小于0.12m;

 91、主、配水槽均宜水平设置,水槽连接处应圆滑,水流转弯角不大于90°配水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池内水流平稳,夏季正常设计水深应大于溅水喷嘴内径或配水底孔直径的6倍;
  池壁超高不宜小于0.1m;在可能出现大的超过设计水量工况下不应溢流;
  池底宜水平设置;池顶宜设盖板或采取防止关照下滋生菌藻的措施。

92、冷却塔的集水池应符合哪些相关要求?
  答:集水池的深度一般不大于2.0m。
  集水池应有溢流,排空及排泥措施;
  池壁的超高不小于0.3m;小型机械性通风冷却塔不得小于0.15m;
  出水口应有拦污设施。
  集水池周围应设回水台,其宽度为1.0-3.0m,坡度为3%-5%。
  敷设在集水池内的进水管,应有防止当管道放空时浮管的措施。

93、冷却塔应包括哪些附属设施?
  答:通向塔内的人孔;从地面通向塔内和塔顶的扶梯或爬梯;配水系统顶部的人行道和栏杆;塔顶的避雷保护装置和指示灯;运行监控的仪表。

94、简述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考虑哪些因素?
  答: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换热设备设计对污垢热阻值和腐蚀率的要求,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水源可供的水量及其水质;设计的浓缩倍数(对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所要求的控制条件;旁流水和补充水的处理方式;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95、简述敞开式系统中热设备的循环冷却水侧流速和热流密度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管程循环冷却流速不应小于0.9m/s;壳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应小于0.3m/s;热流密度不宜大于58.2kW/m2

96、简述冷却水腐蚀控制中常用的缓蚀剂有哪些?

  答:主要有如下几类缓蚀剂:
  氧化膜型缓释剂:这类缓蚀剂直接或间接产生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阻止腐蚀和结垢;水中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生成难溶盐或络合物,在金属表面上析出沉淀,形成防蚀膜。
  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是使金属活化溶解,并在金属离子浓度高的部位与缓蚀剂形成沉淀,产生致密的薄膜,缓蚀效果良好;吸附膜型缓蚀剂:这种有机缓蚀剂的分子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亲水基即极性能有效地吸附在洁净的金属表面上,而将疏水基团朝向水侧,阻碍水和溶解氧向金属扩散,以抑制腐蚀。

97、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并简述两类体制的区别?
  答: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两种;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排出的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出的系统。

98、如何选择排水体制?
  答: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对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调蓄和处理。在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

99、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泥的合理处置;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和洪水的排除系统相协调;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100、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处理与利用构筑物;排入水体的出水口。

101、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厂区管道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

102、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房屋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街坊或厂区雨水管渠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出水口。

103、何为排污管道的设计充满度?
  答: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和管道直径的比值成为设计充满度,当其等于1时,称为满流,小于1时称为不满流。

104、简述影响雨量分析的要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要素:降雨量、降雨历时、暴雨强度、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雨水频率和重现期等。

105、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应如何布置?
  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雨水口的布置应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雨水管渠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设置排洪沟排出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水。

106、排水管渠的最大设计充满度和超高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重力流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应按下表规定取值。
管径或渠高(mm) 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
  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

107、排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明渠为0.4m/s。

108、检查井各部尺寸,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
  检修室高度在管道埋深许可时宜为1.8m,污水检查井由流槽顶算起,雨水(合流)检查井由管底算起。

109、简述跌水井设置的一般规则?
  答:管道跌水水头为1.0~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管径大于600mm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

110、水封井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及要求?
  答: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废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
  水封深度不应小于0.25m,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水封井以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他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

111、雨水口的布置及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或要求?
  答: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
  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l.0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112、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的地面径流量计算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设计重现期不小于3年,重要区域标准可适当提高,同一立体交叉工程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重现期。
  地面集水时间宜为5~l0min。
  径流系数宜为0.8~1.0。
  汇水面积应合理确定,宜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互不连通的系统,并应有防止高水进入低水系统的可靠措施。

113、倒虹管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最小管径宜为200mm。
  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并应大于进水管内的流速,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增加定期冲洗措施,冲洗时流速不应小于1.2m/s。
  倒虹管的管顶距规划河底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0m,通过航运河道时,其位置和管顶距规划河底距离应与当地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并设置标志,遇冲刷河床应考虑防冲措施。
  倒虹管宜设置事故排出口。

114、渠道和涵洞连接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渠道接入涵洞时,应考虑断面收缩、流速变化等因素造成明渠水面壅高的影响。
  涵洞断面应按渠道水面达到设计超高时的泄水量计算。
  涵洞两端应设挡土墙,并护坡和护底。
  涵洞宜做成方形,如为圆管时,管底可适当低于渠底,其降低部分不计入过水断面。

115、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渠、建筑物、构筑物等的相互位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敷设和检修管道时,不应互相影响。排水管道损坏时,不应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

116、雨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分别如何计算?

  答: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当立交道路设有盲沟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

117、雨污水泵站的设计扬程,应分别如何计算?
  答:雨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受纳水体平均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确定。
  污水泵和合流污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出水管渠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以及安全水头确定。

118、污水泵房水泵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水泵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流量和所需扬程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台数不应少于2台,不宜大于8台。当水量变化很大时,可配置不同规格的水泵,但不宜超过两种,或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或采用叶片可调式水泵。
  污水泵房和合流污水泵房应设备用泵,当工作泵台数不大于4台时,备用泵宜为l台。工作泵台数不小于5台时,备用泵宜为2台;潜水泵房备用泵为2台时,可现场备用1台,库存备用1台。雨水泵房可不设备用泵。立交道路的雨水泵房可视泵房重要性设置备用泵。

119、泵站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机电设备安装、运行和操作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泵机组基础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m。
  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2m。
  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配电箱前面通道宽度,低压配电时不宜小于1.5m,高压配电时不宜小于2.0m。当采用在配电箱后面检修时,后面距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0m。
  有电动起重机的泵房内,应有吊运设备的通道。

120、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选择,应避让桥梁等水中构筑物,出水口和护坡结构不得影响航道,水流不得冲刷河道和影响航运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并取得航运、水利等部门的同意。泵站出水口处应设警示装置。

121、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途径有哪些?
  答:改合流制为分流制;保留合流制,修建合流管渠截流管;对溢流的混合污水进行适当处理。

122、简述水体污染的概念?
  答:指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中的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破坏了水体中固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123、简述水体环境容量及水体自净的概念?
  答:水体环境容量是指: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124、简述水体自净的机理?
  答:物理过程:包括稀释、混合、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污染物在这一系列的作用下,浓度得以降低;
  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使其浓度降低;
  生物化学过程: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分解、氧化并转化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125、简述污水处理方法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
  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成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包括:沉淀,筛选,气浮,反渗透等方法;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包括: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的有机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126、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应如何计算?

  答: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127、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小于8,池长不宜大于60m。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128、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129、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
  答:初期去除和吸附作用: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且表面具有多糖类粘质层,因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能被絮凝和吸附迅速去除;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转化为能量,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性能:污水中的有机物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转化为菌体,如果形成的菌体有机物不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净化不能结束,因此需将菌体分离出来。

130、吸附再生生物反应池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吸附区的容积,不应小于生物反应池总容积的1/4,吸附区的停留时间不应小于0.5h。
  当吸附区和再生区在一个反应池内时,沿生物反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进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131、合建式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生物反应池宜采用圆形,曝气区的有效容积应包括导流区部分。
  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1.0m3/(m2?h)。

132、使用生物膜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生物膜法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
  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经沉淀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调节池。
  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

133、简述生物滤池的概念?
  答: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时间基础上,经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法。

134、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如何选择?
  答: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质轻、高强度、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填料。

135、生物滤池的填料应具有哪些特征?
  答:生物滤池的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适合就地取材,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应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宜为100~200m2/m3;空隙率高,宜为80%~90%。

136、低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6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宜为30~50mm,厚1.3~1.8m。
  处理城镇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1~3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15~0.3kgBOD5/(m3?d)。

相关资料推荐:

2019年注册给排水专业知识下午详细解析-上海彭老师培训独家提供.pdf

https://ziliao.co188.com/p63337552.html



知识点:给排水专业知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5 万条内容 · 129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水排水 |住建部通知:9月15日后,全面停止在新开工项目中使用这些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

来源:住建部官网,整理:度川管理研究部,转载请注明   2021年12月14日,住建部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第一批)》明确: 2022年6月15日后 , 新开工项目不得 在限制条件和范围内 使用 本《目录》所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