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人对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正确性负责,但不是所有的清单项目出现偏差就属于漏项或错误。
下面两个案例是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出现的,但答案似乎不同。
案例一
建筑屋面板四周均向外挑出外墙外边线1m,形成屋檐板。按照清单计价规范计量原则,屋檐板按悬挑板计算,但是招标控制价工程量将屋顶的平板与挑出外墙外边线的屋檐板合并计算,列在平板清单项目内。
竣工结算时审计认为报价时应该综合考虑,结算时维持合同清单项目原状,按平板综合单价结算。
施工方则认为是屋檐板属于清单漏项(屋檐板没有列清单项目),应按悬挑板计算并重新组价,同时扣除平板相应工程量。
如果让笔者做仲裁,更倾向于施工方的主张,理由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内房屋建筑与计量规范(GB500854-2013)册“附录E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章节中表E.5“现浇混凝土板”小节里有悬挑板的清单项目(01050508),如图1所示,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人不顾平板与悬挑板施工工艺的差异,将悬挑板与平板工程量合并,且在项目特征中没有注明两类板工程量的构成比例,投标方认为悬挑板丢项、漏项主张成立。
结算时应按悬挑板计算并在组价原则的基础上重新组价,同时扣除平板工程量清单项目中的悬挑板所占的清单工程量。
图1:清单计量规范中
案例二
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中所有砖墙全按直形墙计算的工程量,实际砖墙有一部分是弧形墙。按照定额说明条款,“砖(石)墙身、基础如为弧形时,按相应项目人工费乘以系数1.1,砖用量乘以系数1.025”考虑。
竣工结算时审计认为报价时应该综合考虑弧形墙的工艺及成本,结算全部按直形墙计算;施工方认为是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错项,应增加“弧形砖墙部分”的清单项目及工程量,按定额说明规定“人工费乘以系数1.1,砖用量乘以系数1.025”重新组价,同时扣除直形墙中的相应工程量。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同样是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内房屋建筑与计量规范(GB500854-2013)册“附录D砌筑工程”章节中表D.1“砌体墙”小节清单项目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
从砌体墙清单项目列项中并没有发现清单弧形墙的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工作内容中也没看到相关清单项目弧形墙的特殊计算规则,反观定额条款说明,没有看出直形墙与弧形墙的工艺做法区别(这与平板和悬挑板的工艺性质关系不同),定额条款说明只是认为弧形墙的人、材、机消耗量较直形墙略多,因此注明了弧形墙在直形墙基础上的可以调整人、材、机系数。
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在处理直形墙与弧形墙工程量时,采用了偷懒方式,直接将弧形墙清单工程量并入到了直形墙清单工程量之中而没有单独列清单项,给投标人造成了砌体弧形墙丢项的错觉。如果一定要追究工程量清单编制人的错误,其错误可能就是没有在直形砌体墙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中注明“
清单工程量包括弧形墙部分
”,如果有这句提示,工程量清单编制人一点责任没有,错误应该归结为投标人组价时没有认真核算清单工程量,甚至没有认真看招标图纸,只是对着清单项目盲目组价、凑数,最终导致竣工结算时案例二的争议。
对于案例 二的责任划分,笔者对招、投标双方给出的责任比例是二八开,投标人责任占大头,案例二中承包方的主张不能完全成立。
总结
看似同样性质的两个案例,笔者并没有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做出主观评判意见,所有的底层逻辑都是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工程造价许多人都解释工作中受主体立场、地区差异、环境变化、利益驱使等等客观因素影响,实际当真正挖掘出底层逻辑后会发现,原来结论如此简单,就是到清单规范中下载了2张截图便得出了工艺差异这个底层逻辑,从而判定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比例。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