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变形计算
(5. 3. 5)
图5.3.5基础沉降计算的分层示意
1—天然地面标高;2—基底标高;3—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曲线;4—i-1层;5—i层
表5.3.5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5.3.6)
(5.3.7)
表5.3.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简化公式(5.3.8)进行计算。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时,
可取至该层土表面。此时,地基土附加压力分布应考虑相对硬层存在的影响,按本规范公式(6.2.2)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
(5.3.8)
(5.3.10)
(5.3.11)
二、《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11-501-2009(2016年版)
变形计算
(7.4.7)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 11-501-2009(2016年版)第7.4.8条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较深,考虑地基土回弹再压缩和正常固结压缩的实际加载变形过程,按下式计算最终沉降量:
表7.4.8-1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值
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变形计算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第i层土有效附加压力平均值(kPa);
——第i层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平均值(kPa)。
(8.2.11-2)
4、当为欠固结土时,该层土的沉降量可按下式估算:
5、整个沉降计算深度内的总沉降量应为各土层沉降量之和。沉降计算深度对于中、低压缩性土应算至有效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 20%处,对于高压缩性土应算至有效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 10%处。当无相邻荷载影响时,亦可按本标准附录 C 计算沉降量。
四、小 结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建筑地基变形计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12.1 万条内容 · 68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唯一的地基计算理论(地基沉降)近代哲学的认识论有两大流派,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笛卡尔坐标的那个笛卡尔,而经验论的代表是休谟,大家可能不熟悉,熟悉的是培根。唯理论基本脱离了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完全用最初的公理演绎出了理论的大厦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等,认为只有这个严密逻辑的推出的理论才是真理。而经验论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只能从经验归纳出理论。唯理论的演绎的基础如何保证是真理呢?这也是经验论被唯理论攻击的弱点,唯理论只好把这些理论的基点说成是先验的,即无需证明就是正确的。而经验论认为一切东西都来源于经验,那人类如何穷尽经验呢?所以结论是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真理,从而发展到了极端的怀疑论。休谟甚至认为连因果关系也并不存在,是人类头脑自己产生的。“科学只能证伪不能证实”就是怀疑论的名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