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再议桥梁抗震常规处理措施,了解才能学会使用~~

再议桥梁抗震常规处理措施,了解才能学会使用~~

发布于:2022-09-01 15:07:01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桥梁震害现象分析

图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了发生过一系列较大的地震,有许多桥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这些震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震害特点及产生原因,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1地基与基础破坏。地基破坏主要是指因砂土液化、不均匀沉降及稳定性不够等因素引起的地层水平滑移,下沉、断裂,进而导致结构物的破坏,震害较重。基础的破坏与地基的破坏紧密相关,当结构周围的地基受到地震作用强度降低时,基础就会发生沉降或滑移,桩基础可能发生剪断、倾斜破坏,进而引起墩台倾斜、倒塌或折断。

  

1.2桥台沉陷。当地震作用下,由于桥台后填土与桥台并非完全固结,桥台填土的纵向土压力增大,桥梁与桥台之间的冲撞会产生相当大的被动土压力,使桥台有向桥跨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桥面的支撑作用,桥台将以桥台顶端为支点产生竖向旋转,从而导致基础破坏。论文检测。若桥台基础建造在液化土上,则可能引起桥台垂直沉陷, 最终导致桥台因承受过大的扭矩而破坏。

  

1.3墩柱破坏。墩柱破坏主要包括弯曲强度不足、弯曲延性不足、纵筋搭接区的抗弯能力以及剪切强度不足等。墩柱的破坏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如落梁、整个结构的倒塌等。

  

1.4支座破坏。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如果上、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过大可能造成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导致结构力传递形式的变化,进而对结构的其他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1.5落梁破坏。支撑连接构件失效后,上、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进一步加大,相邻梁体发生相互冲击,造成撞击破坏甚至落梁的发生。

  

1.6节点破坏。节点区域钢筋大量相交,连接节点在地震荷载和重力荷载的作用下处于复杂而又变化的应力状态,常导致节点区域混凝土的压碎和锚固筋的破坏。

  

1.7盖梁破坏。盖梁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抗剪强度不足或锚固筋不能满足抗拉要求,引起锚固端破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防震措施中规定:图片

图片


图片

桥梁进行隔震设计的好处和重要性

图片



桥梁隔震设计的重要性

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指的是在桥梁建设时安装隔震器,它可以使桥梁在水平方向上得到柔性支承,这样就使水平方向上的周期延长,另外还要安装阻尼器来,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桥梁的阻尼效应,可以再地震发生时降低地震的作用。

图片

近些年,国外一些发达国际在桥梁的隔震设计方面加强了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突破。但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比较落后,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且缺乏系统性,主要一些方法大多采用国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图片

图片


桥梁隔震设计的好处

在桥梁的设计中加强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和分解地震后的地震力在各结构支座间力的分布情况,这样可以保护桥梁的基础部位,同时对桥梁的上部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撑和保护。

图片

隔震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桥梁设计中的相关隔震设计可起到调节横向刚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改善桥梁结构扭转平衡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地震力。


在桥梁设计中的上部结构时,采用隔震减少甚至消除地震后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出现的超出建设弹性范围的现象, 防止超出弹性范围后局部部位发生变形。


在桥梁设计中进行隔震系统的设计,可以取得比普通抗震设计更好的抗震效能,这样就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还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在桥梁的隔震设计中采用的隔震支座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度的变化或者其它的形变而发生变化,它们的形变相对也较小,这样就能为城市建设中高架桥梁设计中多跨连续梁桥的采用,即减小伸缩缝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图片

隔震橡胶支座

图片


与那些未采用隔震设计的桥梁相比较,采用了隔震设计的桥梁可以在经历了较大的地震后,较容易地更换隔震设计和装置,且维修的时间相对较短,维修的费用也相对较低。

图片


隔震桥梁建模原则与分析方法

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在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单振型反应谱法或单振型功率谱法进行减隔震桥梁抗震分析(按第10.3.6条进行迭代计算),但除梁体位移响应和一阶周期外,其他响应量应考虑各桥墩二阶振型影响进行修正。

1 桥梁几何形状满足规则桥梁的要求,且墩高不超过15m;

2 距离最近的活动断层大于15km;

3 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4 场地类型为Ⅰ、Ⅱ、Ⅲ类,且场地条件稳定;

5 减隔震桥梁的基本周期(隔震周期)不超过2.5s;

6 减隔震桥梁的等效阻尼比不超过30%。

图片


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时,应采用迭代方法分别计算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响应,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 建立结构初始计算模型,初始计算模型各支座刚度可取屈服前初始刚度,全桥等效阻尼比可取0.05。

2 按多振型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计算,得到各支座位移,根据各支座位移,计算各支座等效刚度,以及等效单自由度系统的全桥等效阻尼比。

3 按各支座等效刚度修正计算模型,并按全桥等效阻尼比修正0.8倍一阶振型周期及以上周期的反应谱值,得到修正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4 重新进行抗震计算,得到新的各支座位移。

5 比较新的各支座位移和上一次计算结果的差异,如两者相差大于3%,则用新的支座位移替代上一次的值,重新计算各支座等效刚度和全桥等效阻尼比,返回第3步并进行迭代计算,直至计算出的位移结果和上一次的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在3%以内时,迭代结束。

图片



图片

抗震概念设计

图片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类设防抗震设计思想已广为接受,而能力设计思想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接受。能力设计思想要求在一座桥梁内部建立合理的强度级配,以保证地震破坏只发生在预定的部位,而且是可控制的。具体来说,要选择理想的塑性铰位置并进行仔细的配筋设计以保证其延性抗震能力;而不利的塑性铰位置或破坏机制(脆性破坏)则要通过提供足够的强度加以避免。

图片

传统的抗震


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分两阶段进行:

1)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抗震概念设计,选择一个较理想的抗震结构体系;

2)在初步或技术设计阶段进行延性抗震设计,并根据能力设计思想进行抗震能力验算,必要时进行减、隔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图片

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几点方法

图片



抗震理念应该贯穿在整个桥梁的设计过程中,从设计方案开始注重桥梁的抗震性能,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推敲来确定桥梁方案。


实用的抗震方法,是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这样一来可以增加结构的阻尼并减小地震载荷,二来可以减小地震所引起的结构反应,实质就是减小地震的危害。


目前来说,比较有效和容易实现的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图片

1、隔震支座法

隔震支座法是在抗震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减、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通过设计或是应用新材料来实现结构柔性和阻尼的增加。这个方法是有大量的实验理论依据作支撑的,很多试验的分析结果都反映出桥梁连接处的结构与对地震的反应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以上的连接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墩、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从根本上减小了地震的影响,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图片


0:29

2、利用桥墩延性

桥墩的延性是抗震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点。由于桥墩自身是具有延性的,将这一性质加强。在强震时,这些部位形成的稳定延性塑性铰可以产生弹塑性变形,这样变形将延长结构的周期同时耗散地震的能量。利用桥墩自身加强的延性,将地震力通过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渐渐分散,是在桥梁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抗震方法。延性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弹性反应来计算塑性变形的程度,然后根据抗震等级进行修正,尽可能提高桥梁的抗震载荷。在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中,综合影响系数用来反映塑性变形程度,所以根据综合系数可以知道桥梁的抗震能力。

图片


3、采用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相结合的系统

隔震支座法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增加对地震力的阻尼也是提高桥梁性能的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抗震性能加倍。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可以在地震的作用下,加强桥墩的弹塑性变形从而耗散地震能量,使地震的危害减小,也就是加强了桥梁的抗震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4、引进新型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

在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中,主要方法是用“蛮力”,也就是通过提高强度和增强延性来保证可以抵御地震的能力,自身的力比地震的力大时,当然可以岿然不动。但是这种方法应用在实际中时,其抗震能力是不得而知的,而地震的作用也是无法预知的。当两个未知因素,在实际的情况时发生,与人们所期待的结果相反,桥梁自然遭到损害了,这样的例子在实际中是很多的。新型的桥梁设计多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有着很多先进之处。因为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的一倍以上,而且前者抗剪能力、延性都明显的高于后者,这样抗震能力自然得到提到。除此之外,新型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够吸收、隔离和耗散地震能量,将桥梁的地震反应减小,从而避免了较大的变形造成的不可恢复的变形。这样的结构不但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度,而且还可以节约材料、降低造价,可以说是首选的抗震方法。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正处在大规模建设之际,桥梁结构的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在桥梁设计中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抗震措施,有助于提高和完善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



图片

一种新的桥梁抗震技术

图片



如今人们对地震作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单从理论上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不可取,桥梁工程师要从震害中吸取教训,凭借经验进行概念设计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桥梁震害多种多样,包括桩基折断,地层不均匀震沉陷,砂土液化等。无论桥梁结构还是建筑结构其受力构件的受力性质都是拉、压、弯、剪、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两种结构具有相似性,建筑结构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样可以用于桥梁结构中。


法塔希(Fatahi)副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先进的三维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和评估遭受世界上最大灾难性地震的锚固桥梁的抗震能力。

其研究发现,将地锚技术与桥梁结合在一起,使用锚入地层的多条高强度钢绞线可以提供出色的桥梁抗震性能。众所周知,在墩梁固结的情况下,桥梁上部结构的运动会严重损坏桥梁,甚至在弯曲区域形成塑性铰后塌陷。而非固结桥梁则会导致落梁。

其他类型的桥梁(例如斜桥)会产生桥梁上部结构的旋转和分离,导致桥梁上部结构脱离支座对桥台产生一定的损坏。正如2010年智利地震发生的那样。此外,桥梁上部结构的位移会给桥梁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桩基及支座)带来较大的剪力和弯矩。这导致需要增大相应位置的截面来适应较大地震的需求。

当前,桥梁工程师使用粘滞阻尼器,索类约束器以及成本很高的形状记忆合金来减少桥梁上部结构的地震位移。这些系统限制上部结构的位移通过将相当大的轴力传递给桥墩或者桥台,导致抗震需求、几何尺寸及成本增加。

本文讨论的新结构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多个地锚将上部结构有效地锚固在桥台后方的坚硬土层里,地震力将通过钢绞线地锚系统传递至土层中,这样能够有效的限制桥梁上部结构的来回滑动。该地震综合地锚技术如图所示。

在《土壤动力与地震工程》杂志中发表的“隔离式分段悬臂桥保护”中,使用同一桥梁、相同的地震输入,比较了粘滞阻尼器的约束与地锚约束的影响。

该文通过建立复杂的三维数值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塑性铰形成和材料非线性等因素。桥梁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采用了1994 Northridge 地震、1971 San Fernando地震、1995 Kobe地震及1999Chi-Chi地震的地震信号。这些地震信号均对结构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地锚模型考虑了锚的自由长度和锚固长度。自由长度部分通过缆索单元来模拟,锚固长度部分采用更复杂的连接来模拟,用以体现非线性的灌浆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灌浆体与岩层的滑动作用使用非线性塑性弹簧模拟。用于评估的结果包括上部结构的纵向位移和桥墩的弯矩大小。  

                                         

图片

典型公路桥梁连接破坏情况

图片

地锚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地锚技术后,桥梁上部结构在Northridge地震及Kobe地震中分别产生了105mm95mm的纵向位移。相对的,在相同地震下,使用粘滞阻尼器的桥梁纵向位移分别为2019mm1600mm。此外,在Kobe地震信号下,粘滞阻尼器方案使用了桥梁90%的抗弯性能,地锚方案则仅使用了10%

除了地锚的结构优势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粘滞阻尼器存在泄漏硅胶内容物的风险,这样会导致粘滞阻尼器完全失效。所以需要对该构件进行定期检查。

为了检验地锚对桥梁正常使用性能的影响,还分析了因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的影响。施工阶段分析考虑了三个阶段:初始建设阶段、竣工后一年、竣工后30年。

在施工阶段分析中发现,地锚具有足够的刚度可以抑制桥梁上部结构受到的地震影响,同时保持自身的柔度,不会存在约束破坏问题。由于地锚的初始建设成本低,因此地锚约束系统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与需要专业制造的系统如粘滞阻尼器相比,地锚技术易于获得且价格较低。而且,由于锚固系统的存在,大大减小了下部结构的截面尺寸,显著减少成本,降低了地震需求。同样,与粘滞阻尼器相比,地锚系统免维护,不需要为保持其有效性进行频繁且连续的检查。这些好处表明:地面锚固系统应被视为全球桥梁工程师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遭受严重地震影响的国家。

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目前在进行一项新研究以评估在斜交桥中使用地锚来约束桥梁上部结构的效果。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将地锚以一定角度布置在桥梁上部结构中,可以通过地面产生的力矩来抵消由桥梁上部结构撞击引起的旋转角度。这些发现将进一步加强地面锚固系统作为一种强大工具的地位,可用于显著增强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的桥梁的地震行为。


图片

大地震下桥梁的数值模拟


应当注意,地锚系统也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无论其构造类型和几何形状如何,它都可以安装在任何公路桥梁中。研究表明,地锚约束系统实际上导致了更小、更高效的桥梁下部结构系统。加上易于安装的地锚约束系统,使其成为安装在新桥中的理想工具,或作为易受地震破坏的现有桥梁的改造工具,对原有桥梁及交通影响最小。

加利福尼亚州有许多桥梁——例如在奥兰治,很多桥梁都于20世纪50年代设计和建造,当时没有现代抗震设计规范,很容易导致大地震下的震毁。地锚新技术可能是这些老化桥梁的有效抗震改造解决方案。

除了节省成本外,还可以在地震后轻松检查和维修地锚。埋在地下1m处的钢绞线,通过减少与桥梁上部结构的连接能够确保潜在的破坏位置位于地层的浅层。因此,通过锚固件设计中加入连接细节,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根据需要轻松检查和更换连接处以上的钢绞线。此外,对地锚系统有经验的施工方能够确保安装的快速、可靠、价格低及对交通干扰小。

相关资料推荐:

高速公路桥梁抗震措施设计图

https://ziliao.co188.com/d63769248.html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构造措施

https://ziliao.co188.com/p37176931.html


知识点: 桥梁抗震常规处理措施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41 万条内容 · 6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桥梁钢模板安装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桥梁钢模板安装前应对模型进行详细检查、修整,做好施工前的多项准备。 1.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外及端模管道孔眼应清 除干净,模板与混凝土的所有接触面应均匀涂刷隔离剂。 2.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不符合使用的缺 陷或变形,振动器支架及模板焊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均应及时补焊、整修合格。 3.检查端模板上的各种预埋件是否齐全,包括锚垫板、锚垫板连接螺栓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