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层建筑结构的定义【高规2.1.1、2.1.2】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
1.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剪力墙和由于剪力墙开洞而形成的连梁组成的结构。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剪力墙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水平力的,利用建筑专业给定的墙体,布置钢筋混凝土墙(即剪力墙),从受力上讲剪力墙是一个悬臂板(平面内)。(名称:抗规是抗震墙、高规是剪力墙、也称之为钢筋混凝土墙)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在平面内相连的梁。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是第一道防线,起着协调变形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起到耗能的作用。
①【为什么次梁属于非抗震构件?次梁不与墙平面内刚接】:看在地震水平荷载下,构件有没有抵抗水平荷载,有没有弯矩,有没有变形。如下图,在X方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水平剪力墙抗震,竖向剪力墙贡献很小,变形也小,所以搭接在竖向剪力墙上的次梁受力小;在Y方向地震作用,次梁Y向刚度很小,形成的是扭矩,弯矩作用很小,基本不能抗震。
②【只有一端与墙平面内刚接的框架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水平剪力墙必然受力变形有转角,与之刚接的梁必然受力变形,有转角有弯矩,故肯定是抗震构件,但不能称为连梁(有些设计院认为是连梁,但至少不能按次梁设计)
③【强连梁与弱连梁,两端与墙平面内刚接】:强连梁跨高比小于2.5,弱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高规7.1.3】对于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也就是施工图中按框架梁标注、设计采用框架梁的规范规定。对于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高规第7章有关规定设计。
3.连梁的工作原理:
在水平力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两墙肢受到大小不同的轴力,因此轴向变形不同,就不在同一高度,连梁也会随之有转角变形,连梁为了协调这种变形,产生内力,梁端产生的弯矩、剪力、轴力反作用于墙肢,约束墙肢变形,反复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也就是开裂),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至于发生倾覆和倒塌,此即为延性破坏。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了一段时间,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此种工作状态是最理想的状态,属于延性破坏,塑性铰的形成对耗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耗能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此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连梁跨高比较大的时候(不小于5,高规275页7.1.2建议宜大于6就是这个原因)。
而脆性破坏是指对于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刚度大,连梁本身吸收的地震力大,发生剪切破坏时,基本不会发生塑性铰(就算有塑性铰,转动能力也很弱),直接发生破坏,很快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将成为单片的独立墙。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变形加大,墙肢弯矩加大,由于没有连梁的约束,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根源在于转动能力很弱)。连梁越柔,协调变形的能力越强,延性越好。
高层剪力墙结构中,连梁是第一道防线,要保证连梁是延性破坏,起到耗能的作用,保证强墙弱连梁。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采用强连梁(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宜采用弱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尽量采取减小梁高加大跨度的办法达到设计的要求。
三.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是影响结构内力、变形的主要因素(此处区别于多层框架,多层框架结构中一般是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剪力墙结构中,梁的跨高比一般比较小(大部分不会超过6),因此受恒活荷载弯矩较小,反而由于跨高比小,刚度大,吸收的地震作用也大;还有一点是剪力墙吸收大量地震作用,墙之间的连梁为了协调变形也会产生内力变形,所以由地震作用控制。而框架结构中,框架梁一般跨高比1/14~1/18,因此往往由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可以认为是从其自身地基上升起的竖向悬臂构件,可以认为是一个悬臂梁,承受着水平荷载(风、地震)和竖向荷载(自重、恒活荷载)。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候可以和悬挑梁对比来理解,例如:悬挑梁端部弯矩设计值乘1.2~1.3,用于加强端部,这与底部加强区一样;悬挑梁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6(高跨比),比较经济,这与高层结构高宽比限制一样(建筑物高度与短边尺寸,参差不齐可以取加权平均值)。高宽比影响了建筑物的经济性。
框架结构属于一种比较柔的结构形式,不能做太高,但是对于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自身刚度较大,抗侧力能力很强,能够做的比较高,因此在高层中普遍应用。框架柱与剪力墙在抵抗水平地震方面,其能力不是一个量级的。理解截面惯性矩I (理解剪力墙平面内平面外、截面高度)
首先要理解反弯点的概念(从弯矩图和变形两个角度来理解,也是理解结构设计的原理之一,即力与变形的关系)。反弯点:弯矩一正一负的零点位置;变形突变的点。反弯点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讲是竖向构件与水平梁的线刚度的比值来决定的,墙体的刚度相对于连梁来说是很大的,因此不会在墙体内出现反弯点,而框架柱的刚度相对于梁来说不会相差很大,因此会出现反弯点。
变形为剪切型变形,决定了框架结构的位移底部最大,从而影响了框架结构的很多特性(如:不能做很高、填充墙在地震时候是底层破坏严重等)。
2.下图为纯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图,整体变形为弯曲型
①整平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洞口最大边≤600mm):剪力墙上开洞面积较小,弯矩图仅仅有局部突变,基本上没有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
②双肢墙及多肢墙:弯矩图仅仅有局部突变,基本上没有反弯点,变形以弯曲型为主。
③壁式框架:图中弯矩图在楼层位置突变,出现反弯点,与框架的受力性能接近,因此变形是以剪切型变形为主,如果还按墙来设计就不符合实际受力了,应当注意在高层建筑中尽量避免。
因此高规规定了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高规7.1.8】: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墙肢的高厚比为4~8时,属于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容易出现反弯点,受力接近于异形柱,不利于抗震。
目前有些项目采用了大部分由跨高比较大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形成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虽然剪力墙较多(壁式框架柱/短肢剪力墙),但受力和变形特性接近框架结构,当层数较多时对抗震是不利的,宜避免。这里指的是形成了壁式框架柱/短肢剪力墙,不要为了刻意追求跨高比大的弱连梁,而减小墙肢的高厚比形成短肢剪力墙,宁愿设计成强连梁也不要短肢剪力墙。
因此要控制短肢剪力墙和壁式框架柱的数量,否则这结构体系就不能称为剪力墙结构。实际设计中,如果不可避免的要按柱设计的剪力墙(宽厚比≤4),少数一两个能接受,按框架柱设计,太多了不行。
从以上图中可以得知,剪力墙的受力特点与洞口的大小有关,即与连梁的刚度有关。连梁与墙肢的线刚度比值决定着反弯点是否出现,楼层内是否出现反弯点,决定了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当开洞过大的时候,且墙肢高厚比很小的时候,墙肢过分削弱,导致反弯点的出现。
结构设计中,一般的情况是双肢墙或多肢墙的情况,弯矩为齿状,此时的连梁起着连接墙肢,保证墙体整体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规条文说明:本规程所指的剪力墙结构是以剪力墙及因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组成的结构,其变形特点为弯曲型变形。
可以看到墙肢端部(不是底部)受力最大,故设置边缘构件。
五.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步骤
所有的结构设计工作步骤:统计外力作用、建立计算模型、计算构件内力、由内力算配筋、构造加强措施。
设计详细步骤:
1.看懂建筑图(此时的建筑图一般只有大平面或者简单的立面,建筑图没有细化)对建筑关系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2.根据经验确定大致的墙厚,以及结构墙体的位置,板块的划分(梁和墙体的布置),并初步建模试算(注意satwe参数设置要正确)更要注意建筑的平面和竖向的体型。在这个过程,会和建筑专业不断地沟通。
3.根据satwe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整体计算注意几个比值和参数(层间位移角、轴压比、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剪重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平均重度)一定满足规范要求;对于连梁和墙体,要注意查看配筋率是否合理。
4.整体指标、单个构件计算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经济合理之后,模型尽量不要再进行大的调整。并将截面尺寸以及墙体定位提给建筑专业、水电暖专业。
5.开始绘制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对已经调整好的模型进行再次的调整(原因:建筑图还在不断完善修改;结构调模型阶段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时调整模型之后,一定注意对模型结果进行再次的查看,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图包括:总说明,墙体、梁、板施工图绘制,基础施工图绘制,楼梯墙身施工图绘制。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某地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施工图(局部墙新开洞加固、梁板加固结构)
知识点:高层剪力墙结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