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完成后续3点:④设计重现期的确定;⑤集水时间的确定;⑥特殊汇水面积上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P这个参数,本身也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命题专家组在出题时一般只会通过判断城市类型或者地区重要程度来考察大家规范的查表能力,所以这个点也不是难点。
对于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需要注意的2个点,其一是设计重现期和降雨频率的关系:这两者互为倒数,也就是说,设计重现期越大,降雨频率越低,设计重现期越小,降雨频率越高。其二是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比如说某城市,重要地区和非重要地区的设计重现期,就是不一样的。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对于设计重现期的规定,参见3.2.4条:“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3.2.4的规定取值。”
在应用这个表格时,需要注意几点,其一是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好的城镇,宜采用规定上限。比如说题中提到广东省某城镇的最大设计雨水量,则其对应设计重现期应该选取对应分类的上限值。其二还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分类,超大城市人口≥1000万,特大城市人口≥500万且<1000万,大城市人口≥100万且<500万,中等城市人口≥50万且<100万,小城市人口<50万。(原文中是用“以上”、“以下”叙述的,记住“以上”包含本值,“以下”不包含本值。)
在计算雨水设计流量时,集水时间指的是所汇集的雨水从汇水面积最远点流到管渠设计断面的时间,这个总时间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地面雨水流行时间,其二是管渠雨水流行时间,也就是t总=t1(地面集水时间)+t2(管道集水时间),单位都是min。
对于地面流行时间,在选择题当中可能会考核到以下知识:地面的集水时间受5个因素确定,但是流行距离长短和地面坡度是最重要的两因素,而且地面集水距离的合理距离是50~150m,集水时间为t1=5~15min。
在暴雨强度公式中,集水时间位于分母位置,所以集水时间越大,算出来的暴雨强度越小,设计雨水量也就越小,所以延缓雨水出流时间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具体的措施包括采取雨水渗透、调蓄池等,可以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
这部分内容属于本章节的难点,虽然历年考试当中并未出现太多此处考点(12年考题仅有1题涉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点就不是重点,相反随着这几年考试题目越来越难,估计在今后考试当中有很大的概率会出到此处。
从推理公式角度来说,和面积法、流量法相比较,特殊汇水面积法在汇水面积、径流系数和暴雨强度等三方面,都有其独到特征,首先是汇水面积是成畸形增长,其次汇水面积各部分径流系数有显著差异,最后汇水面积地形坡度变化大,会导致暴雨强度的差异也较大。
如何判断特殊汇水面积?特殊汇水面积的情况包括两种,一种是面积畸形增长的情况,另一种是独立区域的雨水交汇情况。其实在考题当中,判断特殊汇水面积时首先看题目,如果题中提到“面积畸形增长、特殊汇水面积、独立雨水交汇”等字眼,那一定就是要求用特殊汇水面积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再一个就是通过配图判断,假如配图给出的不是特别规整的面积图示,而是类似下图,有棱有角、东凹西凸时,那一定是畸形面积了,自然要用特殊汇水面积计算。
至于如何计算?需要分为三种情况,以上图为例,假设A区域地面雨水汇流时间为tA,管道雨水流行时间为tA-B,B区域地面雨水汇流时间为tB,B点为设计断面,第一种情况是tA+tA-B=tB;第二种情况是tA+tA-B>tB;第三种情况是tA+tA-B<tB。每种情况的计算方法见下图所示。
本节作为案例必考雨水设计流量部分,属于特别重要的内容,务必重视要引起重视。总结本节内容,有以下4点。
1.不同城市的设计重现期值的范围(以上包含本值,以下不包含本值);
2.集水时间(t总)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道流行时间(t2);
3.特殊汇水面积的两种形式(畸形面积、独立区域);
4.特殊汇水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式。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p63125047.html
知识点:雨水降水量计算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7人已点赞
分享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23.63 万条内容 · 82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治理本节主要讲解第六章合流管渠系统设计部分剩下内容,包括4方面:雨水渗透设施、“海绵城市”概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概述、城市综合管廊概述。本节内容属于2018版教材新增内容,可以说考试时最多出一两道知识选择题,有时间可以看看,没时间就可以先略过。 01 雨水渗透设施 关于雨水渗透设施有关考点,记住以下2点即可,都是知识题的点。 1.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4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