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丹丹 通讯员 朱金峰
问
水文现代化对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工作特别是水文监测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任务新要求?
林祚顶:
2021年2月,李国英部长批示“水文监测网络建设是水利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支撑,要予以高度重视”。2021年10月,李国英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议,专题研究水文现代化规划等工作时强调“要立足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提出的任务要求,牢牢把握水文现代化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的定位,加快实现水文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要从水文现代化开始,水文现代化能够为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和科学治水管水能力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李国英部长多次强调要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抓实抓细降雨-产流-汇流-演进等“四个链条”,做到“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精细调度,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等,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方面,要以流域为单元补充完善洪水易发区、洪水演进过程复杂河段、防汛调度重要节点等水文监测网络,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的水文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水文测报能力;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方面,要加快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补好预警监测短板,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加强水文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满足水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资源调度配置等需要;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方面,要着重开展生态流量、行政区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地下水动态、水质水生态监测分析,评价河流湖泊健康状况;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方面,要协同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实时更新水文监测信息,构建成熟实用的水文模型库,实现水文过程高保真模拟预演,强化“四预”支撑能力。
问
通过持续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目前我国水文现代化达到了何种水平?实现水文现代化以什么指标为重要判定?
林祚顶:
近些年,国家持续加大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水文站网布局进一步完善,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水文站网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完整体系。我国已建成空间分布基本合理、监测项目比较齐全、测站功能较为完善的水文站网体系,实现了对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有重点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基本覆盖。全国水文部门共有各类水文测站12万处,水文站网总体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水文站网体系。二是水文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提升,监测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水文领域不断推广应用,监测手段由传统人工观测逐步转向自动监测与巡测、驻测相结合的模式,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三是现代技术研发应用持续增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水文现代技术、设备研发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光学、声学、同位素等原理研制的测距、测深、测速、测沙等仪器设备不断投入应用,声学多普勒测流等国产化研究与应用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尺度水文循环过程、区域尺度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河流水文以及河流泥沙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四是水文信息服务持续提升,社会服务不断拓展。水文行业高度重视水文信息服务和共享工作,深化水文信息产品加工,丰富水文信息服务内容,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信息服务。
水文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为“采集立体化、监测自动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等四个方面。按照水文发展现状和水文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以先进性、科学性、代表性为原则,从国家水文站网、监测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围绕全面、及时、可靠、准确、先进、共享等目标,确定实现水文现代化的指标。
问
与支撑经济社会和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当前,现代水文体系建设还存在哪些差距?
林祚顶:
水文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支撑经济社会和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国家水文站网体系亟需完善。水文站网还存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平衡,在大江大河、中小河流、行政管理边界、地下水超采区、饮用水水源、河口、湿地以及高原河流湖泊等存在监测空白或站网覆盖密度偏低,与构建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体系还存在差距。二是水文监测能力亟需增强。流量、泥沙监测自动化率不高,超标洪水测验、应急监测能力不足,新技术新仪器研发应用有待提升,信息传输保障率不高,水文巡测基地布局不完善,水质实验室检测能力存在不足等。三是水文“四预”能力存在不足。水文数据深加工程度低,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应用不充分,信息处理智能化程度低。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时效性需进一步提升。水情服务产品较为单一,发布预警站少。缺乏数字化模拟功能,无法按照数字孪生流域要求进行洪水预演分析等。四是基础工作及科技创新亟待加强。适应全天候、全量程的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缺乏,亟需加强高含沙水流、多漂浮物、冰期、枯水流量自动监测,以及泥沙自动监测等技术设备研发。降雨径流、产汇流、洪水演进等模型研究不够。水文技术标准制修订滞后,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问
未来五至十年,如何以流域为单元,构建技术先进的水文体系?
林祚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李国英部长强调“要以流域为单元,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水文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构建技术先进的水文体系,更好地为水安全保障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一是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加强防汛水文测报体系建设,同时统筹区域,强化为水资源管理服务,做到洪水来源区、水资源来源区、行政管理边界、重要防御对象、重要用水对象等重要节点全覆盖。二是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加快现有各类水文测站更新改造步伐,提升水文设施设备整体水平和监测能力,创新水文监测手段和方法,推进现代技术装备应用,加快实现水位、流量、泥沙、雨量、蒸发、墒情等全部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新建水文测站采用在线监测方式为主,对重要水文站设立上下游比降断面等方式实现高洪(超标洪水)自动监测,重要报汛水文站和水位站增配卫星传输通道。加强雷达技术、卫星遥感等在水文监测分析中的应用。三是推进水文监测改革。持续深化水文监测方式改革,大力推进水文巡测,构建以勘测队、中心站等为依托的基层业务生产与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应急监测资源,制订完善应急预案,提升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基于驻测、巡测、水文调查和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测验组织方式,构建地表、地下、空间监测并重的技术先进、精准高效的水文监测体系。四是建立功能完善水文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涵盖水文数据测验、归集、存储、处理、整编、预测预报、分析评价和信息发布等水文业务全流程的业务系统,以流域为单元完善水文预报系统,强化“四预”功能,加快推进重要河湖洪水过程模拟预演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有关工作,促进水文信息的快速处理、智能预警预报和分析评价。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667 条内容 · 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水利部办公厅关于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办水电函〔2022〕746号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省(自治区)水利厅: 2021年12月底,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启动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以来,沿黄各省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推进清理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不足。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