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板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构件,通过工厂生产,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1、技术内容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配置底部钢筋的预制底板作为楼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阶段作为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模板承受荷载,与后浇混凝土层形成整体的叠合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预制底板按有无外伸钢筋可分为“有胡子筋”和“无胡子筋”;拼缝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分离式接缝(即底板间不拉开的“密拼”)和整体式接缝(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
保证叠合面上下两侧混凝土共同承载、协调受力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的关键,一般通过叠合面的粗糙度以及界面抗剪构造钢筋实现。
2、制作工艺
预制底板按照受力钢筋种类可以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制作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制作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预应力叠合板
预应力板有长线法和短线法两种生产方式,长线法同传统的空心楼板制作,其整体张拉和放张都必须利用长线台座两端的固定地锚承力台座,并利用两端固定台座间的混凝土底板、地梁、钢模台等进行传力,只能在单一的流水线上进行,不具有在立体养护窑的移动模台上与其他构件共线生产;短线法采用构件流水生产线上单模台整体张拉装置,多根预应力高强钢丝一次性整体张拉,相比传统的长线法使用专用张拉千斤顶一次张拉一至两根钢丝,效率提高,同时整体张拉和放张的装置为移动装置,可随钢模台移动,可以进入养护窑养护,提高生产效率,但预应力板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目前较多的采用刚度较好的非预应力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
短线法预应力叠合板生产流程
跨度大于3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跨度大于6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楼板厚度大于180m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预制底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
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其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设置桁架钢筋的预制底板,设置自然粗糙面即可。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全装配式住宅-叠合板、女儿墙、转角板
知识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之叠合板制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9390 条内容 · 12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十字梁柱制作焊接工艺在建筑钢结构制造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十字梁/柱的焊接,此类钢结构截面不大,施焊空间较小,技术质量上往往要求焊接接头全熔透。狭窄的作业空间造成操作者施焊、清根、打磨、探伤、返修等工序的诸多不便,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作为一名焊接工艺技术人员,应及时更新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及措施,改变作业环境和条件保障焊接质量。 在现有焊接技术、设备条件、焊接材料的背景条件下,我个人建议采用陶瓷衬垫、CO2气体保护焊(GMAW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