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水环境治理的各项要求持续高频出现,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面消黑、稳定达优、排水行业效能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等。
今年住建部联合多部委发布的《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甚至给出了明确要求:2025年污水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
抓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成为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源头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提高管网有效收集率成为十四五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截止2020年达到80.27万公里,总量还在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8%以上。长江经济带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30.16万公里,占比37.57%。江苏省总量最高8.80万公里,云南增长最快15.1%。未来排水管网的增长点主要在上中游地区。管网运作模式按照参与主体可划分为政府持有并运营、社会资本持有并运营、政府持有并委托第三方运营等三种模式。管网投资额的持续高企与政府付费能力捉襟见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因此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的数量考核模式正逐渐转为向投资要结果的绩效考核模式。
城市排水管网的身份特点正逐渐从传统的市政道路辅助设施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转变。满足社会对水环境长治久清的需求成为了管网设施运维的新目标。如此形势变化及行业发展均对城镇排水管网运营的复合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系统整治和效能提升的主导作用
传统建设思维与运营思维下的管网整治、效能提升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有机结合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对于不同的治理方式,选择依据应该遵循的标准是: 谁确保对结果负责,谁发挥主导作用。
稳定达标或持续达优的保障作用
如同热力学熵增定律所表述的一样,要维持管网系统的稳定达标,就需要通过运营持续对管网进行赋能。
可以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通过OM、EPC+O、BOT、TOT等不同模式,明确运营在管网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确保交付质量的可控。
有条件的项目开展厂网一体化运营,发挥好同一责任主体聚焦目标的主观能动性和一体化运营所具备的韧性可调空间。
(如:揭阳9座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不设保底水量,根据污水处理厂月平均进水COD浓度,确定进水浓度系数,对各厂进水浓度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污水处理服务费计算依据。)
对管网设施全生命周期进行运营管理
一一通过对管网全生命周期进行参与确保交付质量的可控
通过团队对管网设施“生-老-病-医-消”全过程持续参与,叠加赋能不断积累,做到管网良性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对设施系统持续了解的优势,积极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决策;跟进项目建设过程,做好随项目检测和验收,做到设施接收有底数;智慧化运营排水管网设施,预判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好应急措施随时面对可能出现的设施及环境突发问题。
一一 通过人才梯度和知识共享实现管网全生命周期运营能力
运营团队人员需要掌握管网基础知识、智能运营系统的应用,排水户管理、设施现场问题的判断,设施数据分析、设施整治方案的编制,整治方案的落实、项目管理能力等。
一一 通过配置和共享装备提升运营能力
运营组织需具备:通过投入运营装备对设施进行检测、疏通、维修以维持系统正常运转;通过管网内部设施配置建设提升系统能力;通过增加并行设施设备对系统能力进行提升等能力。
一一 完善运营管理手段
基于人机结合的模式,通过集团化经验共享平台加持的信息化运营系统对管网进行系统化智慧化运营,通过模型等工具的使用确保运营单位客观认识管网实际能力与设计能力之间的差别,了解设施在初期投入使用与随着时间推移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并能利用好设施发挥设施平时与极端情况之间的韧性。
对管网设施所处的环境进行跟踪了解
对区域内工业产业的变化带来的水量水质的变化、基础设施拆建导致的水量布局的变化、城市水文水环境的季节性变化等能影响排水管网的设施运行的各种环境进行实时关注,了解这些变化并适时做出对应的措施和调整,确保结果可控。
对极端情况的应急管理能力
通过实时在线数据分析系统及模型计算能力等做到跨区域的调度能力,通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结果可控。
何为排水管网的韧性?
一一 对于系统结果: 在符合设计标准与设施或环境发生破坏底线之间的管网能力我们认为是管网设施的韧性表现;
一一 对于系统内部: 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在系统内部不同的调配方案出现的设施不同的应对能力之间的差别我们认为也是管网设施的韧性体现。
韧性是否有发挥空间
在应对汛期/旱季、平时/极端等不同条件下,发挥好管网的韧性是设施运营单位应该具备的能力。
管网韧性的技术表现
一一 污水: 下游水厂最大进水能力与最小进水需求之间的余量;充满度的余地、水量水位冲击的极限、水环境能承受的冒溢量(单位时间内的污染物量);下游水厂对碳源污染物的最低需求与实际排放污染物总量+工业碳源最高排放允许值等之间的余量;旱、雨季管网不同的配流方式应对管网沉积、冒溢以及可能出现的塌陷风险的能力。
一一 雨水: 暴雨过程中允许积水深度在时间空间上的补偿分配能力形成的余量;不同管网自身的调蓄空间和过流能力之间的余量;通过设施对管网的控制应对不同空间位置重要性的积水深度的选择。
一一 通过开展新建压力流管道对韧性提升的研究,做到小投资大保障 。
管网韧性的管理表现
配置基于技术的实现所需配置的管理资源,对比基于破坏性所需配置的管理资源与基于系统基础维护所需配置的管理资源之间的区别,开展管理余量与技术余量之间经济性对比,基于预测实现调度。
管网韧性的法规表现
法规的韧性很小,但在不同城市不能层面有交叉或纠偏。如工程验收标准和运营评估标准之间的差别;系统整治项目和管网新建项目之间存在部分韧性。
我们引导以运营模式对结果负责的思路平衡不同法规对设施建设及管理的要求。
管网的常见投资模式
长期以来管网以政府投资为主,以设计、施工、EPC、OM或EPC+O的形式进行委托建设运营。极少数地方水务集团以ABO模式获得授权对管网进行建设运营, 也有一些以TOT、BOT模式打包收购或部分收购政府的管网资产进行建设运营,近期也存在施工单位以FEPC等模式对管网进行融资建设。
按排水管网长度计算,管网项目单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均值约150万元/公里;按排水量计算,污水管网输送平均成本约为0.5元/立方米。
管网是否适合重投
据统计2020年我国排水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766.2亿元。对于存量管网来说,管网资产不同于污水处理厂,基于管网资产建设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边界划分不清晰、付费机制不健全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政府付款能力下降等因素综合分析,城市排水管网目前尚不适合环保类企业对其进行整体打包收购。大部分管网资产收购项目多是作为污水厂建设配套的部分进厂转输管网。一些从政府手中单纯整体打包收购管网资产的项目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解决地方政府自身的融资需求,而非基于水环境治理项目真实需求。有些地方政府除了以可行性服务费加委托运营作为交换条件外,提出以土地或能源开发条件等作为收购要约则在另外一个维度,这里不做探讨。
即便如此,对于增量资产,基于优质项目本身目的出发,对系统中部分管网设施进行投资是可以值得推荐的。如以BOT模式对管网系统整治过程中的重要分项或核心部位涉及的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取整个系统的运营服务并对结果承担相应责任。
因此,对于资产本身来说,是否重投是需要客观分析的。我们建议区别对待存量和增量资产,存量不以单纯给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为目的,增量也不以加杠杆为目的,而是以系统提升管网效能为目的,充分发挥资本和运营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最终水环境质量的稳定达标交付为基础的资产投资才是值得推荐的投资模式。
作为雨污水的能量和物质迁移路线中最重要的载体城市排水管网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行业和主管部门所重视,管网运营质量作为设施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质量保障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而基于目标(积水点消除、水环境达优、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总量)的考核也将成为排水管网绩效考核的核心部分,对于这样的要求传统的设施运营单位目前显然还没有适应。
新形势下,排水管网运营是目前我国水环境质量保障和提升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利用好金融、技术以及管理工具,发挥好优秀组织和团队的综合优势是目前排水管网运营工作做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周勇(1980- )现任北控城排(青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04年以来一直从事排水管网排查、整改、修复、运营技术及管理相关工作,参与主持国内多个与大型水环境治理工程相关的管网整治项目,2021年北控成立管网专业化公司北控城排后任职该公司,主持公司对排水管网运营及整治专业化服务工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环保大厅
返回版块5064 条内容 · 6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