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26 09:14:26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过去,小编为大家介绍过
“顶管管节分块技术”
。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种分块技术的实际施工情况,看看在管节分块拼装、顶管减摩止退、渣土处理、顶管接收等方面具体是如何做的?
本工程是施工一条直径3.5m雨水排放管道用于连接在建的石卷港排水泵站至石卷港,并施工排水口。
始发井设置在靠近石卷港的道路段,自道路下方的覆土厚度8.5m处顶进。土质为冲积层砂质土(As1)的中砂、细砂,其中掺杂部分贝壳碎片,为粒径均匀的互层地层。
组装式超大直径顶管法的管节类型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为使用销连接的RC管和管节内部圆周方向上使用PC钢绞线张拉紧固的PC管。
两种管节根据混凝土强度分为50N和70N。
本工程使用直径3.5m的RC管,组装流程如下。
管节分为上下两部分,使用插销拼接,并利用密封材料使上半部和下半部拼接面紧密贴合。为了确保拼接面的止水性能,进行粘附强度试验,确定密封材料及强度等。
本工程采用了管节外圈设置预埋螺栓、安装托架的方式,防止管节止退。该托架通过设置在井内的铁件支撑。实际施工中,在支撑铁件上配置了应变仪用于测量后退力的大小,最终应变仪显示实际作用于管节的后退力为1080kN,约为开挖面前方水土压力的的90%。本次施工共有约30m(15节管节)没有受到后退力作用。
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在出土中加入添加剂,使用液压搅拌斗混合搅拌对出土进行固化处理,然后通过10t自卸卡车运输渣土。由于施工现场距处置场约50km,为了防止运输途中因水分分离等产生飞溅,预先实施了流动性试验决定配合比。
随着顶进长度和时间的增加,会造成总顶力增大、无法顶进的情况发生,需进行预防。工程采用了双层减摩剂注入法。该工法是使用固结型减摩剂进行第一次注入,形成第一层减摩层。通过第一层减摩层可以防止第二次注入的减摩剂扩散至周围土体、防止受到地下水稀释等,维持减摩效果。
在施工前,对选定减摩剂、减摩剂二次注入间隔时间、添加剂的应用等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本工程采用了水下接收的方式,能够减少接收洞门处发生漏水漏砂的风险,并且减少接收时顶管机的停机时间。水下接收施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施工结果实际顶力仅为设计顶力的40%左右。另外,接收时的最终顶力仅为14000kN。针对顶力增加趋势与设计顶力平行的情况,通过注入孔确认减摩剂状况,发现距始发洞门起50m的区间内减摩剂发生劣化,对此采取了补充注入后,顶力下降。此后顶力维持在较低值。
顶进期间未发生事故导致停机,实现了连续顶进,最终地面沉降控制在2mm以内。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