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土建工程造价 \ 从《标准化》学科谈企业“标准化”

从《标准化》学科谈企业“标准化”

发布于:2022-08-17 09:59:17 来自:工程造价/土建工程造价 [复制转发]
无论是秦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还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都离不开“书同文、车同轨”、“具有互换性的零件”、“流水作业法”这些“标准化”的“软基础设施”。从社会角度看,标准化不仅方便了个体、提高了团体效率,还促进了社会整体效益。

标准化的论文、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个人、企业的经验不径相同。 所谓的科学的“可证伪性”就是“条件、边界”。时代不同、条件不同、应用范围不同,生搬硬套,结局不同。所以最好还是回到这门学科的最基础理论,去寻找适合自身的标准化路径。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这可视为WTO给“标准”所下的定义。(《标准化概论》李春田主编)

从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包含“标准”和“标准化”两层含义的。 可以理解为“结果和过程”,比如产品标准和产品生产标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产品技术参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法规要求,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和管理标准才是可以探讨的范围。比如产品标准:建筑业使用的模数制是指在某种系统(构筑物或制品)的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应用的一种基准尺寸(《标准化概论》李春田主编)。虽然“建筑物作为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各个建筑物几乎是没有雷同的或一模一样的,也不可能用一个模具、流水线或相同工艺制造出相同的建筑物(《现代建筑产业概论》叶明等著)”, 但是,设计施工一体的大型建企至少可以通过减少优先数系参数,使得模数优化,达到以较少产品规格满足客户丰富需求(就像服装行业的“均码”)。 大型建筑企业的生产,随着时代的发展,由自身制造更多的转向了水平分工上的供应商生产,品控(质量)部门也由“实操”变为“监控”。合格供方、劳务队伍准入更多的是对结果的考察。但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是产品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对于供应商必须有更新的手段去促使其生产标准化,例如源头治理(合同条款增加标准化生产条款)、过程辅导(标准化指导与卡控)、质量评级(辨识供应商好坏,逐步提高技术性壁垒)、末位淘汰(优胜劣汰,越来越好)等制度。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这不仅要摒弃为“标准”而“标准”,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当今企业最易犯的毛病,有兴趣可以看看“公司规定玩死自己”的短视频段子)的行为,还要有“综合标准化”(苏联标准化工作者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目标导向、系统分析、整体协调”三方面的思想。不能简单的将各部门、系统标准化相加形成整体,而应该从整体优化出发。比如快递行业中,有些商品虽然就在你附近,但在物流过程中也会转运到离你较远的快递分发点再投递。这样的方式对于个体来说会增长运输距离和时间,但对于整体的可控、操作简便来说反倒更有好处。(当然,这也是标准化通过算法的优化、设备的升级可以迁升的地方)

标准化有很多分类。 按照宗旨分为公标、私标;按照主体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对象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又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又有体系标准、程序标准、定额标准、工作标准……

这样学术性的分法让人眼花缭乱,有自身的、有外界的;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有必须的、有非必须的。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分为四类:工具标准化、行为标准化、过程标准化、结果标准化。

▌1.  工具标准化

工具不仅仅指有形的,比如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也有无形的,比如麦肯锡言必“模型”。我们熟知的管理“工具”:战略管理——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质量管理——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目标管理——SMART(具体、可测量、可达到、相关、时间),都是专家从人们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说简单点不过是把“经验动作”变成“规定动作”。

我们在现实中也可如此。比如我们把建企的“二次经营”总结到一个四象限里:  

这种无形工具的提炼,对于企业,特别是代际传递有很好的作用。

▌2.  行为标准化

《管理百年》(方振邦等著)中这样说:泰勒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测定每一个操作所需要的动作以及时间,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从而确定标准规范的作业方法……由此提出了标准化管理。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由此可以看出行为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肇始。 行为标准化(工作标准、操作标准)不仅对提高生产效率效果明显,有了这些标准,还能够缩短培养熟练工人的时间。不仅仅是工人,任何一个具有重复性、操作性质的工作,都可以设置模板。

▌3.  过程标准化

过程现如今在企业中更多的被认为是审批流程,即所谓的“层层把关”,但是当流程陷入“公司规定玩死自己”的死局,就失去了“提高效率”的意义。过程标准化是指做事的程序标准化,比如标准化实施过程有策划、准备、过程管理、总结改进;营销步骤分为分析客户、建立信任、挖掘需求、呈现价值、赢取承诺、回收货款,就算是初学者,按照规定程序去做,也能完成,最明显的就是保险公司,任何新手通过三天甚至更短时间的培训就能上岗,所以保险公司从不惧怕销售人员的流失。

行为、过程的标准化通过提炼、验证,也可成为工具。

▌4.  结果标准化

结果有产品成果、工作结果等等,结果也可以转换为手段,比如说“定额”。结果不仅仅指最终结果,过程中也有结果(比如建企常说的“节点”)。结果的反馈是“标准化三角形”(标准的产生-标准的实施-信息反馈)重要环节,也是标准化迁升更加优化的基础。

标准化的形式有: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说形式不如说是手段。简化可以针对步骤、种类、结构、数值;统一化可以是型式、功能、技术特征,也包括规则及表达方式;通用化有零部件、工具、工艺规程;系列化主要针对产品,确定基础产品后,其余为变型系列;组合化(模块化)的优点可分可合。这些手段既可以互相转化,也可以叠加使用。

如果你的工龄够长,你一定经历过2005年左右企业的“贯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潮。 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还剩了多少?这就需要管理者去思考其中的得失。 特别是“目的和手段”、“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还有“社会遗传”的方式方法,如何让“贯标”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不是“运动式”的浪潮,换一任领导,重归风平浪静。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同,任正非掌控华为几十年,就可以“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而国企三五年换一任领导,标准化如何“传承”呢?


审核 丨蔡敏

排版编辑丨郑思琪

本文作者黄晓川,来自外部投稿。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土建工程造价

返回版块

21.84 万条内容 · 60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房地产将真正出现历史性转折

已发展20多年的中国房市将真正出现历史性的转折,开始迈入由住房投资品为主向消费品为主发展的快车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