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

发布于:2022-08-11 17:35:11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柱是建筑物中用来承托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的杆体,俗称“柱子”。柱子和其他大部分建筑构件一样,有丰富的品类和一定的发展过程。

 

根据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可以将它分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麻柱等;而根据柱子的截面形状来看,则有圆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等不同形象;根据柱子所用的材料来分,有木柱、石柱等之别;根据装饰来看,又有雕龙柱、油漆柱、素面无饰柱等。此外,柱子在使用时有单独直立的,也有两柱紧贴而立的。

 

柱子在各个时期既有延续与继承,也有发展和变化。如,方柱在秦代时始出现,而汉代时则又增加了八角形柱、束竹式柱、人像柱等,唐代中期以后则极少再使用方柱,宋代时大多为圆柱和八角柱。还有很多柱子,作用与位置均相同,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如瓜柱,在宋代时称为“蜀柱”、“侏儒柱”,明代以后オ称为“瓜柱”。


图片

柱顶石


图片

柱础)


建筑物所用木柱下垫的石墩叫“柱础”。柱础的作用主要是承载与传递上部的负荷,并防止地面湿气对木柱的侵蚀。柱础有隐于地下和凸出于地面的两部分。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柱础,就是指的凸出于地面上的部分。这些凸出于地面的柱础,在早期时常加工成古镜覆盆等形式,其上有的饰有雕刻,有的是素作。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柱础样式渐多,雕刻纹样也更多,有动物纹、莲花纹、龙纹、凤纹、鱼纹、水纹、其他花草纹等。除了有众多各式不同的花纹装饰外,也有一些不加雕饰的柱顶石也就是“柱础”。


(柱础的式样


柱础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朝代有具体不同的式样。所以说,柱础是富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构件之一。如,在较早的殷商时代,柱础大多为天然石块;发展至汉代,出现了圆形、覆斗形和部分动物纹柱础: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则出现了较多的莲花瓣形柱础;唐宋时期的柱础大多为覆盆式,雕饰花样也较多;元代时素作柱础最多;明清时期,北方建筑的柱础,尤其是官式柱础多为鼓镜式,其余较为随意,柱础的式样而南方地区因为多雨潮混,所以柱础都用较高的鼓状石墩,称为“鼓蹬”。


鼓镜


鼓镜,又称“古镜”,是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露明部分,平面呈圆形或方形,以便与柱子衔接,四面加工成混线线脚。明代以后的北方建筑柱础大多使用这种形式


鼓镜


鼓蹬柱础的上端做成鼓形石墩,其弧形的侧面上,有时还浅浅地雕刻有花草纹样,这样的鼓形石墩称之为“鼓置”,它多出现于气候潮湿地区的建筑中。鼓登凸出于地面的露明部分,一般高度在柱径的十分之七左右,也有高者能达到一个柱径,有的甚至达一个半柱径,但就比较少见了。


覆盆


“覆盆”和“鼓镜”等一样,也是柱础的一种发展形式,在唐宋时期最为常见。所谓“覆盆”,也就是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为枭线线脚,柱础呈盘状隆起,就像是倒置的盆,所以称为“覆盆”。


素覆盆


不加雕饰的素作覆盆柱础,就称为“素覆盆”


图片

莲瓣柱础


莲瓣柱础是柱础中非常漂亮的一种,也就是在柱础的表面雕饰有莲花瓣,莲花瓣有仰莲形式,也有仰俯莲形式,以仰莲形式居多。莲饱满,雕制精细,精美者不输于殿堂须弥座上的莲瓣雕刻。


图片

云风柱础


云凤柱础是在柱础表面雕刻有云朵飞凤形象,凤在云中展翅飞舞,形象飘逸,而有华美之风。雕刻有风纹的柱础大多为地方做法,而非官式做法。


图片

合莲卷草重层柱础


合莲也就是俯莲,莲花瓣朝下。卷草是一种线条柔美的蔓草,在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中非常常见。重层就是有两层。合莲卷草重层柱础,即在柱础上施有两层雕刻,上层为合莲花瓣,下层是卷草纹。花纹形象优美,极富装饰性与艺术性。


图片

刻狮柱础


狮子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是极为常见的形象,宫殿前方、陵墓中、住宅内、桥栏望柱等处,经常能看到形象各异的狮子雕刻。在柱础上雕狮的情况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有一定的数量。柱础雕狮大多采用浮雕手法。也有部分采用圆雕手法的,用整只狮子作为柱础,由柱子的四面均能看到狮子的形体。


图片

如意形柱础


如意形柱础是将柱础的平面做成如意形状,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柱础形式,实例比较少见。在如意形柱础的表面可作雕刻,也可不作雕刻。即使不作雕刻其本身的形状也已很美,线条圆润,喻意吉祥,造型大方。


图片

多层莲瓣柱础


柱础雕刻图案中,很多都是莲花瓣,有仰莲,有俯莲,有单层莲,有多层莲。多层莲瓣柱础就是柱础表面雕刻有多层的莲花,非常漂亮,在功能性之外又极富艺术性装饰美。这种雕饰的柱础相对比单层的仰、俯莲要少见,因为它从雕刻工艺上来说更为复杂一些。因为柱础的功能性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是这种雕刻精美的多层莲瓣形式,也同样特别注重其稳固性,所以一般都是处在下层的莲瓣组合的面积大、上面的小。


浮雕花草柱础


柱础有各种形状,有的饰有雕刻,有的不饰雕刻。浮雕花草柱础就是柱础表面有浮雕的花草纹样,而柱础的形状并不一定是哪一种,可方、可圆、可六角、可八角。


瓜楞纹柱础


瓜楞纹柱础是在柱础表面雕刻出瓜楞纹的柱础,瓜楞纹既是柱础表面的一种装饰,同时也影响到了柱础的平面形状。有些瓜楞纹柱础因为表面有瓜楞纹作为装饰,就不再雕刻别的花纹图案,而有些瓜楞纹柱础还会另外在表面雕刻其他纹样作为装饰,以使柱础形象更为优美。


圆雕人物柱础


圆雕人物柱础是一种雕刻比较复杂的柱础形式,就是在柱础上雕刻出圆雕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大多只是作为装饰。不过有些人物雕刻柱础,是将柱础中段做成凹进的束腰形式,使柱础成为须弥座形式,而人物就雕刻在東腰处,以手和头承托着上枋。这样的雕刻形式,既美化了柱础的形象,又不会因中部变细而减弱它的承重功能。


花瓶式柱础


将柱础的形状雕制成花瓶形,称为“花瓶式柱础”。花瓶式柱础的轮廓线条非常优美,自然流畅,就像是一个精致的花瓶。花瓶式柱础的表面,也有施雕刻与不施雕刻两种。


梯形柱础


梯形柱础是立面为梯形的柱础,并且从立面看,它是一个正梯形,即窄边在上、宽边在下。这样上小下大的梯形柱础具有极好的稳定性,非常适用于柱子负荷较大的建筑中。当然,有时候为了美观,其表面也会有一些装饰。


图片

联办柱础


两个柱础相联,并且是由一块石料制成,这样的柱础叫做“联办柱础”。在一些较为讲究的宫殿建筑中,常使用另一种形式的联办柱础,即将柱础与阶条石用一整块石料做出。联办柱础大多用在连廊柱的下面。


图片

檐柱


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叫做“檐柱”,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下都有。


图片

金柱


建筑物的檐柱以内,除了处在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外,其余都叫“金柱”。一般的小型建筑只是前后各一列金柱,或者是没有金柱。而在较大的建筑中却往往有数列金柱,大多是前后各有两列,无论是前还是后,这其中距离檐柱较远的都称做“外金柱”、较近的都称做“里金柱”。


也就是说,在有四列金柱的建筑中,室内前半部分有两列金柱,前列是外金柱,后列是里金柱;室内后半部分也有两列金柱,前列为里金柱,后列为外金柱。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几乎没有在一幢建筑中有使用超过四列金柱的情况。就是现存的明清故宫第一大殿太和殿也没有突破这种情况。


图片

里金柱


在形体较大的建筑物中,往往要使用数列金柱,其中位于里面,即距离檐柱远的金柱,就叫做“里金柱”


外金柱


外金柱当然也是在建筑物中具有多列金柱情况下出现的名称,它是相对于里金柱而言的。可以这么说,在多列金柱中,除了里金柱之外就是“外金柱”。或者说,在多列金柱中,距离檐柱近的金柱为“外金柱”。


重檐金柱


在重檐顶的建筑物中,在金柱的位置上支撑上檐的柱子,叫做“重檐金柱”。


中柱


中柱是处在建筑物中轴线上、顶着屋脊,但不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雷公柱


雷公柱主要用在庑殿顶和攒尖顶建筑中,是一种形体较短小的柱子。在庑殿顶建筑中,雷公柱用于支撑庑殿顶山面挑出的脊檩,其下部立在太平梁上。在攒尖顶建筑中,雷公柱多直接悬在宝顶之下,只以若干戗支撑。雷公柱下面的柱头通常做成垂莲形式,非常漂亮。而在较大型的攒尖顶建筑中,一般要在雷公柱下设置太平梁,以减少由戗的负荷。


山柱


位置在山墙之中,并从山墙之内直顶屋脊的柱子,叫做“山柱”。


图片

童柱


童柱是下部不落地的短柱,其下端直接立在梁、枋之上,上端的功用与檐柱、金柱等相同。


图片

角柱


山墙两端、处在建筑转角处的柱子,称为“角柱”。


图片

瓜柱


瓜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短柱,它立在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檩之间,因为其形体短小,所以宋代时就叫它“侏儒柱”或“蜀柱”。


图片

金瓜柱


“金瓜柱”是瓜柱中的一种,就是位于金標下面的瓜柱。


图片

脊瓜柱


“脊瓜柱”也是瓜柱中的一种,它是位于脊標下面的瓜柱。


蜀柱


“蜀柱”也就是“瓜柱”。“蜀柱”是宋式建筑中对瓜柱的称呼。


连廊柱


连廊柱是麻柱的一种。在带廊子的建筑中,廊子的两头又连着一段游廊,在这座建筑的廊子与游麻廊连接处的廊柱,就叫做“连廊柱”。


副阶柱


“副阶柱”也就是廊柱,宋代称为“副廊柱”。


廊柱


廊柱就是支撑廊檐的柱子,它应包括单独建筑的游麻和房屋周围的回廊等所有廊子的柱子。但一般来说,廊柱主要指的是房屋周围的回廊前后廊子的柱子。我国古代很多房屋,上到皇家宫殿,下到普通人家的住宅,都常在主体房屋外围设有回廊或前后走廊,支撑这种廊子上的屋檐的柱子就是“廊柱”。


图片

通柱


“通柱”就是建筑物中由地面一直通达屋顶的柱子。


图片

平柱


建筑物明间左右的檐柱,叫做“平柱”。在宋式建筑中,平柱是檐柱中最短的立柱。


图片


斗接柱


“斗接柱”原本并非是一根木料,而是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木材接成一根柱子,在其接头处使用暗枓相连。这样的柱子叫做“斗接柱”。一般在需要较长木料而又没有现成的一根长木料时,多采用斗接柱。


图片

抹角柱


“抹角”就是抹去棱角。抹角柱也就是将一根方形柱子的四角切去,这样的柱子形式既不同于方柱,也不同于圆柱,显得富有变化。抹角柱在明清建筑中较为常见。


图片

梭柱


梭柱简单来说,就是两端细、中间粗,形如织布用的梭子似的柱子,“梭柱”之名也因此而来。梭柱是较为早期的一种柱式,宋代以后就极为少见了。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对梭柱的正式做法有明确规定。我们可以将梭柱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段较直,上、下段可以做梭杀,也就是削减使之变容。如果将上段做梭杀,就叫做“上梭柱”,如果上下两段都做梭杀,则叫做“上下梭”。



包镶柱


中间用一根较大的木料作为心柱,而在这根大木料四周用多块较小的木料包镶,这样的柱子就称为“包镶柱”。虽然说包镶柱中间的“心柱”较大,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之所以出现包镶柱这种柱子形式,就是由于大木料相对较少,所以オ用小木料加上较大一些的木料组合成“包镶柱”使用。或者,对于具体要建筑的大体量的建筑来说,一般的大木料还不够粗壮,所以在外面包镶其他木料。这种柱子形式在清代时较为常见。


梅花柱


梅花柱就是将一根方柱的四角分别做成两个梅花瓣形式,也就是将每个角内缩。其实这样的柱子的截面形状更像一朵海棠花,所以清代时又叫做“海棠瓣”。


图片

讹角柱


“讹角柱”也就是“梅花柱”,因为柱子四角内收,所以称为“讹角”。它是明清时期使用的一种柱子形式。


图片

瓜楞柱


将普通圆形柱子的外表面做成多瓣形,看起来犹如瓜的纹路,这样的柱子叫做“瓜楞柱”。它是圆柱的一种变化形式,比普通圆柱更富有变化与美感。

 

图片

雕龙柱


雕龙柱就是柱子上雕有蟠龙,雕龙柱大多采用浮雕,蟠龙的形象比较突出。而其中最为精彩的是高浮雕手法雕制而成的龙柱,龙纹更具立体感,更为生动。台湾鹿港龙山寺五门殿前的天翻地覆龙柱就是采用高浮雕手法雕成,龙形生动如生,雕刻技艺精湛。


图片

减柱造


在我国早期的大型建筑中,柱子排列都是纵横齐整,辽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了减柱造法。减柱造就是去掉部分柱子不用,这其中有去掉前金柱或去掉后金柱等多种具体手法。减柱造是为了在不损坏建筑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加室内使用空间。减柱造在金、元时期应用较为普遍,明清时期则极少使用。

知识点:古代建柱子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瓦作

原始土屋阶段还无法生产出瓦件,夏、商时代虽然已轻脱离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但建筑的发展是依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逐渐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时还没有“瓦”的出现,所以即使贵为帝王宫室,依然多为“土筑草覆”,较为低级、原始。当然,在建筑结构上是趋于完整的。经过周代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瓦”开始广泛用于宫殿建筑。同时,各诸侯、霸主开始竟相营造高台官室,如战国时的齐都临淄城、赵都邯郸城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