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古建筑史之什么是城市?

古建筑史之什么是城市?

发布于:2022-08-10 15:36:10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一、中国古代:


城:

  “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者也”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市:

  “市者,买卖之所也”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二、营国制度—匠人营国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内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理解

工匠在规划都城的时候,都城边长九里,每边设置三个城门。城市街道划分为九纵九横,南北向街道宽度为同时行驶九辆马车。宫殿的东边是祖庙,西边是社稷坛。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宫殿,后面是集市,集市和朝会场面积都为一夫。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城郭制度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中国古代都城历代基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城郭之制,只是或明显或不明显。由原始社会聚落的集体防御发展而来,最早期的城市是具有聚落防御的特点的,也就是濠沟防御,慢慢的出现了城墙环绕的防御。


1.城与郭的分立,宫城独立于外

由于阶级的对立,统治者居住的宫城与普通市民居住的市郭之间分离或毗邻;


2.城与郭融汇,宫城逐渐集中而为一

“择中而立”的思想,“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


3.三城相套格局,宫城居中布置

首次完成三城(郭城、内城、宫城)相套格局的是在北魏洛阳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城市组织(布局)方式:


0、井田制(商周)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划分制度,将土地划分为井格状,分为公田和私田,出现于商朝,西周时发展成熟,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逐渐瓦解,代之封建地主土地关系形成。


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


图片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1、闾里制(春秋至汉)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对称分布于“皇城”的东西两侧不远的地方。” 


闾里的形式可能脱胎于农业井田制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社会的基本组织“邑里”,移用于都市,则成为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只是以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商业者等)取代农业居民。


图片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唐代以前施行封闭的里坊制。汉代称之为“闾里”,据记载有汉长安160闾里。


2、里坊制(三国-唐)

里坊制既是一种城市规划制度,又是一种城市管理制度。


1)在布局上,一般城市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或者“坊”;


2)在管理上,里坊是封闭的,四周有围墙,每面设有“里门”或“坊门”,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市由史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统治者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3)在宋朝,里坊制逐渐瓦解,经济发展使其最终变成了开放式的形态,仅沿用了“坊”的称呼。


图片


3、厢坊制/街巷制(宋代以后)


1)由“里坊制”演变而来,取消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店铺,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照一定类型相对集中布置,“瓦子”则是“娱乐区”。


2)为了便于对聚居区中民居的管理,每个坊巷都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坊巷之上设厢,置厢厅,由厢官负责。


3)坊巷和厢的规模并不固定划一。


图片

知识点:古代城市的特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知识点: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来源:景观设计研究院 北林2020年风园理论考试中出现了关于“都城水系建设“的简答题,原题为: “简述隋朝大兴城城市供水和漕运河流综合工程建设” 有关都城建设内容是多数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根据20年真题传达出的信号,这部分内容同样也要重视起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